“归化异化”理论视阈下《哈利·波特》丛书“魔咒”译评

2015-07-23 06:00:36静,程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哈利·波特咒语魔咒

周  静,程  兰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07;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广东 广州510420)

“归化异化”理论视阈下《哈利·波特》丛书“魔咒”译评

周静1,程兰2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07;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广东 广州510420)

《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中的魔咒作为小说中的一大特色,其翻译质量决定译文的读者接受度。对比《哈利·波特》两个中文译本中“魔咒”的翻译,分析译者选择归化和异化不同的策略所带来的创新和对译文接受度产生的影响。

归化;异化;《哈利·波特》;魔咒翻译

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是21世纪魔幻文学迄今最畅销的著作,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在全世界掀起了魔幻热潮,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之外,书中巫师在运用魔杖施展魔法时所念的各类神奇的咒语,也是全球读者津津乐道之处。作家从欧洲古代神话故事以及拉丁、希腊和阿拉伯语言中汲取灵感,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的魔咒语言,为各国读者了解异域文化提供了途径,因此“魔咒”翻译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60种语言译本,在华语世界中较为权威的是中国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简体字译本和台湾皇冠文化集团的繁体字译本。本文对比两个中译本中有关“魔咒”的译文,研究其背后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一、归化异化理论研究综述

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是在翻译研究从翻译方法到翻译伦理态度的讨论转向中产生的。归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指的是以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处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而异化(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则是采用靠近源语言和文化的翻译策略。归化异化概念最早来自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斯莱尔马赫,他认为基本的翻译活动有两种,“不是译者不打扰作者,尽可能让读者靠拢作者,就是译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让作者靠拢读者。”[1]

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在其《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归化异化的概念[2],在翻译界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也引起了关于归化异化的伦理大讨论。该理论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单纯的语言表达层次,从文学、文化、政治和历史等层面关注语言转换背后的文化交流、文化冲突、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的问题[3]。

韦努蒂对归化异化的思考经历了从二元对立到二元对应的过程。早期受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和女性主义等理论的影响[4],韦努蒂更多强调以异化的方式展现译文中源语的异国情调;在后结构主义、乌托邦思想和未来概念的影响下,他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提出源文本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义的对应关系(semantic correspondecne),翻译作为展示文化他者的场所,其活动过程不仅仅是传递源语和译语转换产生的异质性,还带来了译者干预译入语语言和文化的创新,因此,归化异化本身没有绝对的分界线[5],其讨论的落脚点应该是译者的道德态度和读者对译文接受度的问题。由于我国翻译研究存在着脱离自身实际,盲目跟风西方翻译理论的现象,对归化异化理论研究一直存在着碎片化理解和争论,突出的现象包括将属于翻译伦理的归化异化概念直接等同于翻译方法意译和直译;或者在没有全面考虑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盲目断定中国翻译应该坚持傅雷等翻译家提倡的归化思路或者是鲁迅所倡导的洋化。从韦努蒂对归化异化观念的转变中我们发现:对翻译的理性思考应该从翻译实践出发,寻找不同语言和文化相互交往的合理性,而不是以客观绝对主义或主体自我意识进行臆断[6]。这一理论对包括《哈利·波特》在内的异域文化文本翻译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归化异化视阈下的“魔咒”译本分析

J.K罗琳是位非常富有创意的作家,在《哈利·波特》丛书中,她创造出的许多形式多样、音效各异的咒语语言。表1仅选择列出书中一些典型的魔咒词汇及其相对应的英文释义和两个译本中的对应译文。

表1 “魔咒”原文和英文释义及两个中译本“魔咒”译文对比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列列出的魔咒大部分都不是英语当中固有的语言。例如,AvadaKedavra是阿拉伯语,Reparo,Expelliarmus则是拉丁语。而在古时巫术盛行的历史年代,英语也并不是最通用的语言。J. K.Rowling没有全选用英语来创造魔咒,也是给英语读者带来了一丝原汁原味的体验,使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魔法世界的魅力。英语中拉丁语等词根很常见,因此对英语世界的读者来说,看懂这些魔咒并无障碍;而复杂奇特的魔咒却给译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从归化异化的视角上看,译者首先需要做好异质性的传递工作,即通过翻译向读者清晰地传达咒语的意义,展示文化他者的韵味;同时,译者还要通过自己的译入语语言干预与创新,保留魔咒译文的声效美感同时实现译文可读性。因此,译者基于故事情节的魔咒翻译在归化或者异化策略的选择,体现了译者的道德态度和对读者译文接受度的关注。

(一)“魔咒”翻译的归化策略

从表1我们不难发现,大陆译本中的魔咒译文大多都是四字结构,例如“清水如泉”、“幻影移形”等等。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偏爱四字结构词语,把魔咒译为类似成语的中文,语言简单明了,也能让中文读者阅读时一目了然。而台湾译本中的魔咒译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叠词组成的三字词咒语。由于儿童易被叠词具有的美妙声效所吸引,其对儿童来说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叠词的表达也更为生动,有利于儿童联想到丰富的画面,因此叠词在儿童文学中常有出现。而大陆译本中四字词语虽然形式清晰明了,但凝练的文字有可能对儿童的理解造成困难。另外,台湾版本叠字和三字词的译法,更接近中国文化意象中的道家咒语形态。虽然两个译本对大多数魔咒采取的都是归化策略,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大陆译本偏重咒语本身的涵义和效果,注重“文内连贯”(intra-coherence),而台湾译本则考虑到丛书的主要受众,选择适合读者阅读水平的词汇。

小说中常用的一个咒语“Expelliarmus”,意为解除对方的武器,也可把对方的武器夺为己用。“Expelliarmus”这个拉丁词汇包含 “expel”(驱除)和“arm(u)s”(武器)两个词根,大陆译本译为“除你武器”,不仅指出了咒语的含义,也直接地点出了咒语的效果。台湾译本译为“去去,武器走”,这一翻译可能出现歧义,会让读者不清楚咒语的作用。另外一个咒语“RepelloMuggletum”意为驱逐(repel)麻瓜(muggle),台湾译本同样译作“去去,麻瓜走”,会让读者误以为与前文所述的“Expelliarmus”魔咒相似,武器和麻瓜被施咒之后都将自行离去,但原文并不是此种意思。可见台湾译本中有些咒语不具备清晰的释义。还有一个例子是“ExpectoPatronum”的咒语,这个词汇由expect(召唤)和patron(守护神)两个词根组成,魔法师通过施咒召唤自己的守护神,击退摄人魂魄的摄魂怪。这是借助神力实现正义的白魔法。大陆译本译为“呼神护卫”,“呼”字代表“Expecto”,“神”字是对护卫的一种带有美好含义的称谓,而后的“护卫”既可以认为是名词,即自己的守护神,也可以用作动词,意为保护,因此这一四字词语既保留了原文中的美好涵义,又使画面具有动态感,不得不说是非常成功的翻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翻译在译语文化中具备“语内连贯”是非常重要的。台湾译本同样运用叠词,译为“疾疾护法现身”。“护法”代表原文的“patron”,现身代表“expect”。然而,这一译文与原文相比有些许牵强,不如大陆译本的译文释义更清晰明了,具备白魔法美好的内涵。

因此,与台湾译本所使用的叠词相比,大陆译本的四字格形式更加完整地展现了咒语的含义,也更为简洁。咒语的原文多采用阿拉伯语和拉丁语,颇具古典、文雅之感,大陆译本的四字词语归化策略也相得益彰,得原文之风韵,给目的语读者也带来同样之感觉。而台湾译本的魔咒处理有过度归化之嫌,虽然减轻了目标读者对译入文化的异质感,但存在释义不清晰的问题。

(二)“魔咒”翻译的异化策略

除了归化策略之外,异化翻译策略同样也在翻译魔咒过程中有所运用,比如悬停咒“WingardiumLeviosa”,从字面上看,“wing”意为“翅膀”,“levi”意为“升起”,大陆本译为“羽加迪姆勒维奥萨”,译者这次没有按照归化思路以四字格译法进行翻译,这是为了配合故事内容情节而进行的异化处理:当赫敏尝试教罗恩念这个咒语的时候,由于咒语又长又拗口,很难记住,再加上念咒时不但要注意念法、语气,还要配合正确的手臂动作,罗恩无法正确把握语调和手臂的姿势,赫敏必须多次予以纠正。所以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译者选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不过“羽加迪姆勒维奥萨”这个翻译并没有带给读者隔阂和陌生感,反而显得异国风情十足,没有给剧情发展带来违和感。台湾译本的译文与大陆译本类似,译为“温咖癫啦唯啊萨”。这两个版本都是使用高度异化处理的策略,能保持源语文化的异域性和原文的风貌,实现声形意对等的目的。

大陆译本“羽加迪姆勒维奥萨”中第一个字尚属意译,对应“wing”一词,虽然其他音节均为音译,但一个“羽”字给读者一种羽毛飘飘的感觉,易于联想到物体在空中的悬浮。此种译法要优于台湾译本的“温咖癫啦唯啊萨”完全音译法。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魔咒“Alohomora”,指的是施咒打开用魔法隐藏起来或者锁上的门,大陆译本采用音译加意译的方式,译为“阿拉霍洞开”,不仅带有异国情调,“洞开”二字也清楚点明了咒语的作用。而台湾译本译为“阿咯哈呣啦”,采用了高度异化的方法,增加了读者的陌生感。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发光咒“Lumos”,这个词是由 luminance(光明)+os(发音词尾)构成,巫师使用此咒语可以点亮魔杖,在漆黑的环境中起照明作用。台湾译本译为“路摸思”,虽然也属音译,但“路”字表明是在走路时使用,“摸”字又易让人联想到摸黑前行,译者选用这些能使读者联想到魔咒涵义的词汇,就是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一种策略,既使读者感到异域文化的气息,又能用目的语文化中的字词清楚明了地展现魔咒之意,确实绝妙。相比之下,大陆译本译为“荧光闪烁”,沿用照常的四字归化方式,也是中规中矩、无可挑剔的译文。但大陆译本中,与发光咒“Lumos”所对应的熄灭咒“Nox”却译为了“诺克斯”,与发光咒不同,这里采取的却是高度异化的策略,虽然读者从字面上无法看出此魔咒的涵义,但该译文却在声效上有着急快、短促之感,符合小说中该魔咒的作用,即快速把点亮的魔咒、火焰等熄灭。因此即使是高度异化,也并不会有碍读者的接受度。

三、结语

正如韦努蒂指出的,翻译从源文到译文产生的差异,其实是一种展示文化他者的创新,文本的选择和译语所表示的具体内容情节是实现异化或归化效果的关键[7]。王宁在《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一书中指出:当今文化全球化受到了顽强游历的本土化势力的抵制,未来世界的文化走向将是全球化和本土化两种趋势的并置、互动和互补,翻译过程中必将体现为归化与异化的互动[8]。从《哈利·波特》丛书两中译本中的魔咒翻译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互补充,二者的界限是模糊的,不存在完全的归化,也不存在完全的异化,无论译者在具体翻译过程中更倾向于采取哪种策略,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和交流各民族文学与文化,让读者能在目的语原有的文化背景之下,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接受异域文化与文学作品。

[1]葛校琴.当前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阈[J].中国翻译,2002(5):32-35.

[2]孙致礼.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余国良.关于异化翻译的再思考[J].外语学刊,2009(3):97-100.

[4]刘微.翻译与解释——劳伦斯·韦努蒂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3(6):46-49.

[5]袁晓宁.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的再思考——兼谈韦努蒂在归化和异化问题上观念的转变[J].东南大学学报,2010(4):84-88.

[6]侯向群,吕俊.让翻译研究回归生活世界——一个翻译研究的现象学批评[J].中国翻译,2008(3):5-10,95.

[7]郭建中.异化和归化:道德态度与话语策略——韦努蒂《译者的隐形》第二版评述[J].中国翻译,2009(2):34-38.

[8]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周晓月.基于目的论的归化与异化策略——评《哈利·波特》系列专有名词的翻译[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56-58.

[10]吴孝刚,颜贤斌.从文学作品的习语翻译看归化、异化之争[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7):34-36.

[11]王东风.韦努蒂与鲁迅异化翻译观比较[J].中国翻译,2008(2):5-10.

Analysis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Spells in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ZHOU Jing1,CHEN Lan2

(1.English Department,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0507; 2.School of Interprefiag&Translation Studie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Guangdong,China)

As a unique feature in the series of Harry Potter,good translations of spells determine the reader’s acceptance in the target culture.This article analyzed both the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pplied by the translators and the adaption through Chines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spells in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foreignizing translation;translation of spells

H315.9

A

1007-5348(2015)05-0115-04

2015-03-09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学科共建项目“英语演讲叙事研究”(GD12XWW16);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广州地铁对外宣传翻译规范研究”(13G13);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项目“高职翻译教学体系文化层次研究”(GDGZ12Y053)

周静(1979-),女,四川双流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文化。

(责任编辑:廖铭德)

猜你喜欢
哈利·波特咒语魔咒
神奇的咒语
学生天地(2020年13期)2020-08-25 09:19:56
解除魔咒
恶魔的咒语
露肉季到!解除显胖魔咒!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08:57:56
原野奇谈(五)剪羊毛的魔咒
大公司,请破解创新的魔咒
麦嘀咕遭遇的咒语
天塘山的咒语
小说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