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收入结构比较分析及增长策略
——以“红三角”三市为例

2015-07-23 06:00:35胡子昂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非税韶关郴州

胡子昂(韶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地方财政收入结构比较分析及增长策略
——以“红三角”三市为例

胡子昂
(韶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从财政概况、税收收入结构、非税收入结构几个方面对“红三角”三市的财政收入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显示“三市”财政收入结构上呈现出一些共性特征,也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影响因素上有总体经济、产业结构、非税收入项目、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等。促进地方财政收入长期稳定增长,应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拓财政收入增长渠道、加强收入征管,合理安排支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措施上予以解决。

财政收入结构;红三角;稳定增长

“红三角”三市,是指粤、湘、赣三省交界的韶关、郴州、赣州三市。“红三角”名称源于三市相互毗邻,同属革命老区,均是红砂岩山区的“丹霞地形”。由于该区域客观存在社会经济文化联系,因此该区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支持重点、政策扶持力度的差异,三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三市”财政概况比较

(一)“三市”均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自2011年以年,“三市”社会经济发展均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由表1可以看到2011年至2013年间,韶关市经济总值(GDP)从818.95亿元增长到1 010.07亿元,年均增长11.3%。郴州市经济总量(GDP)从1 346.4亿元增长到1 685.5亿元,年均增长12.6%。赣州市经济总量(GDP)从1 335.98亿元增长到1 673.31亿元,年均增长11.6%。伴随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三市”财政收人也呈现持续增长均势。同期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由53.91亿元增至71.65亿元,年均增长10.97%;郴州市地方财政收入由95亿元增至146.5亿元,年均增长18.07%;赣州市地方财政收入由110.05亿元增至184.4亿元,年均增长22.52%。

(二)宏观经济总值(GDP)和财政收入增长并不完全同步

作为众多经济指标中的两个关键性指标,宏观经济总值(GDP)和财政收入两者之间联系密切,但同时又有不尽一致的地方。就“红三角”三市而言,三市之间财政收入规模、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距。从规模及增速上来看,赣州在税收收入、非税收人及转移性收入方面都居第一位。韶关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相对比较平稳,与其余两市的差距拉大。比如2013年,韶关与赣州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两地相差近2.6倍。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表明政府集中经济资源或财力能力的提高,而增速的回落,特别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放缓,表明政府干预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表1 GDP和财政收入概况

(三)宏观税负较轻

宏观税负的不同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财政收入不同的充裕程度和增长的可持续性。合适的宏观税负水平,有利于财政收人的增长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从目前“三市”的情况来看,中小口径测算的宏观税负低于23%的国际公认最佳水平。未来随着三市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企业财务制度以及税收征管的不断完善,税收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将持续扩大,财政收入的增长具有较大的潜力。

二、财政收入结构情况比较分析

自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以来,财政收入总体上可划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分。其中税收收入是主体,非税收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三市近年以来,财政收入结构总体的情况见表2,与全国相比税收比重相对偏低(全国同期水平平均为86%)。

表2 财政收入结构情况

(一)税收收入结构

分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四大税种收入及重要性在三市呈现出不同的情况。一是韶关对增值税的依赖高于其余两市。二是郴州和赣州的税收收入结构中营业税比重更为突出,其中赣州的该比重更在30%以上。显然,上述的这种差异与三市不同的产业结构与工业化进程有关。一般而言,增值税主要针对除建筑业以外的第二产业,营业税主要针对第三产业以及建筑业。尽管郴州近年来第二产业比例在逐渐提高,但由于韶关大型工业企业较多,税源稳定,传统制造业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比较大。而其余两市由于第二产业基础相对较弱,因此对第三产业的依赖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业在税收收入中比重较大,例如 2012年该比重赣州与郴州分别为 19.33% 17.42%。三是企业所得税方面,除赣州的比重在上升外,其他两市比重呈现出停滞状况。其中赣州的该项比重较大,平均保持在17%;相比之下,韶关和郴州的比重明显偏低,2013年韶关为6.05%,郴州为5.1%;这说明赣州近几年的企业经营效益较好,而韶关和郴州的企业增效则略显乏力。四是个人所得税方面,三市变动均不大,比重较稳定。赣州维持在10%左右,其他两市大致在2-3%左右[1]。

(二)非税收入结构

非税收入是税收以外的财政资金,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等七项[2]。

从总体来看,三地非税收入增长较快,速度均快于税收收入的增长。这即是预算管理改革、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加强等因素带来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非税收入中结构失衡的问题。主要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土地类基金收入占比过高且增长速度过快。土地出让收入,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较重。这一现象在三地中的郴州及赣州比较明显。比如2013年,赣州的国有土地使权出让收入达到148亿规模,占其地方总收入比重达53%。

比较三市非税收入的各项目,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呈现降低趋势,但行政性收费仍占据较大比重。2012、2013年三市的该项比重基本维持在23%以上,2012年郴州比重更是达到了29%。这说明近年来各地在清理整顿乱收费乱罚款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还存在着进一步清理规范的空间。专项收入中,韶关较其余两地所占比重为大。国有资本经营方面,三市比重变化不大。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方面,赣州和郴州增长较快。

综上所述,当前“三市”的财政收入结构上虽然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但也呈现出一些共性特征:一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均偏低,远低于全国水平。二是税收收入的绝对量在不断增长,但其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三是受宏观经济及结构性减税影响,“三市”增值税的增速均有较大回落。四是非税收入中,行政事业性收费虽呈下降趋势,但比重仍较大。土地类基金收入占比过高且增长速度过快。土地出让收入,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3]。这其中税收收入占比下降,非税收入占比提高,特别是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过高且增长速度过快现象最值得关注。若从影响因素上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因素有这几点:一是总体经济下行,特别是实体经济效益不振,导致增值税贡献下降;二是受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的影响,地方政府很难形成对税收收入稳定合理的预期。地方政府更愿意发展能直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产业和行业。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影响整体效应,例如韶关的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虽然较大,但税收仍主要依赖第二产业,来自第三产业的税收占比偏小。四是非税收入项目的规范和清理尚待于进一步完善,部分地方对非税收入短期增收效应存有依赖心理,在培植税源上的重视力度不够。

三、促进地方财政收入长期稳定增长的策略

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财税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财政支出更是举足轻重,各级政府往往为了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不遗余力。一般而言,财政收入的增长与税收增长关系密切,非税收入属于不可持续的增长因素。要实现财政收入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应夯实财政收入增长的经济基础,积极培植税源,促进税收增长,提高税收比重。

(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财政收入结构优化

一是明确地方优势,做好产业发展定位,立足于本地优势谋划财政增收。地方政府要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地方自主优势产业及自主特色品牌,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工业经济,增强其创新创税能力,保证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能力。

三是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完善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特别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信息技术、中介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着力增加新生财源,为扩大财源提供条件。

四是坚持以产业化为依托,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把规模农业、特色农业作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积极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使工农业互动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从单一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多环节拓展,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创税率,夯实和拓展财源基础。

(二)大力开拓财政收入增长渠道,提高增长的潜力

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情的财政收入增长模式。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大力发展高、精、尖等企业,提高人力资本、劳动力素质和技术进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依托本地资源、区位、人文等优势,从地区实情出发,面向市场,大力开发潜力大、创税多、利于扩大财源建设的新项目。积极借助和依靠外部资金,发展外向型经济,缓解自身财力不足。

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人口、产业向城镇集聚,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城市经营的文章。利用好城市扩容、旧城改造时机,合理引导建筑、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和壮大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城镇,突出产业结构优化、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增长极,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更多财力支撑,提升公共财政建设水平[4]。

三是注重政策的研究,跟踪关注中央、省重大政策动向,用足用好环境治理、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扶贫开发战略等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提早谋划,超前应对,提高财税和金融政策的支持效率,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部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为地方发展争取更大的财税体制空间。

(三)加强收入征管,合理安排支出

“生财、用财、理财”是财政活动辩证统一的过程。加强收入征管,合理安排支出,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同样也是实现财政收入增长途径。加强收入征管,应从完善税源管理及监控机制以及实现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上着手。通过改进征管手段,加大处罚力度,实现源头控制,堵塞收入的流失。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有利于形成财政收支间的良性循环,这实际上也是为未来的财政收入打基础。同时严格管好各项支出,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厉行节约,降低一般性支出和‘三公’支出,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也就等于相应增加收入。要做到和做好将钱花在“刀刃”上,必须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程度,减少政府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漏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投入,拓宽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扩大财政资金的受益范围,加强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地方税体系

由于现行分税制尚存不足的原因,加之“营改增”、所得税结构性减税等政策短期内对地方税收增长不利的影响,当前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受财政体制、财税政策制约明显。要改变这种状况,离不开体制的深化改革及机制创新。一是加大保障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逐步建立辖区财政责任机制。二是规范转移支付,强化转移支付的公开性,加强地方财政的统筹能力。建立与上划收入相关联的税收返还、专项转移支付的考核、调整机制;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归并、简化并逐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适度增加民生专项和基础设施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三是在充分考虑收入规模大小、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及与产业发展的关联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地方税体系,改变目前缺乏真正意义地方税的现状,使地方形成有弹性的财力配属,适度壮大地方财力,增强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保障能力。除了调整修正房地产税等财产行为税外,应考虑结合“营改增”开设新的税种。

[1]张伯一.湘粤赣三市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结构比较分析[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3(18):192-194.

[2]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6-127.

[3]张芬,侯帅圻.分税制下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基本分析[J].财政监督,2014(30):71-73.

[4]徐静.地方财源建设机制创新的影响因素与途径——以东营市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37-4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ocal Fiscal Revenue Structure and Growth Countermeasures——Based on Three Cities in“Red Triangle”

HU Zi-ang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From a fiscal situation,tax revenue structure,non-tax revenue structure etc.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fiscal revenue condition of there cities in the“Red triangle”are made.Study shows the three cities on the fiscal revenue structure of some common features.But they also have their own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factors have the overall economy,industrial structure,non-tax revenue projects,and the current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Promote long-term stable growth of local revenue,should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develop channels for fiscal revenue growth,strengthening revenue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spending,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s on measures resolved.

fiscal revenue structure;red triangle;steady growth

F810.41

A

1007-5348(2015)05-0069-04

2015-04-12

胡子昂(1970-),男,河南商城人,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财税和经济管理。

(责任编辑:陈景增)

猜你喜欢
非税韶关郴州
多措并举堵住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漏洞
中国商界(2023年5期)2023-05-23 05:43:06
郭文龙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农产品加工(2022年4期)2022-03-11 09:47:18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2:42
韶关札记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4
与爱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韶关旅游景点的再译
国家治理背景下非税收入法律规制的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