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地区经济发展转型研究

2015-07-23 06:00:35郑红明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粤北珠三角水平

郑红明

(韶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粤北地区经济发展转型研究

郑红明

(韶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分析粤北地区经济规模、财政收入、人才、城镇化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结构现状,发现存在自我发展意识、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企业持续性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问题,应当采取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加快产业转移和人才引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加快城镇化发展等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粤北地区;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发展建议

粤北通常指的是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市和清远市,按经济发展划分包括韶关市、清远市、河源市、云浮市、梅州市。全区面积7.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43%[1]。

2001年到2013年,粤北地区的GDP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人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的速度。同时,珠三角、粤东、粤西地区也保持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是,粤北地区在2009-2013的GDP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都低于粤东粤西地区,不过差距还不大。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粤东、粤西、粤北占全省的GDP比重比较低,特别是粤北地区,其GDP还不到广东省的7%,而区域面积却占43%[2]。可见,粤北地区与珠三角的差距相当大,粤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且其所占比重处于下降趋势,仍然是广东的落后地区。

通过分析粤北地区现有经济结构,发现第一产业偏高,二、三产业偏低,经济增长不足。应该从财政、人力、自然条件等角度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发展生态经济、农业经济、生态旅游等新型经济方式去发展粤北经济。

一、粤北地区经济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粤北各市县的努力下,粤北地区依靠自身优势和珠江三角洲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来说,差距还是比较大。2013年粤北地区生产总值3 821.81亿元,占广东省生产总值的6.3%。

这些年,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在国民经济中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10.1%、第二产业为46.8%、第三产业为43.1%。而粤北地区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16.3%,远远高于全省4.9%的水平,同时也高于国家10.1%的水平,可以看出粤北地区的GDP增长主要靠第一产业。而粤北地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1.7%,第三产业比重为42%,这两者比重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粤北地区发展水平还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差距。因此,粤北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较大。

表1 2013年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和增长情况

(一)经济规模体量偏小

虽然粤北地区经济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水平并不显著。2007年生产总值为3 332.25亿元,2010年生产总值为3 279.46亿元,2013年生产总值3 821.81亿元,由此可见6年来粤北山区的生产总值变化不大。但同期中,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为3 0673.71亿元,2010年为45 472.83亿元,2013年为60 423.71亿元。同期全省增值速度保持在9%-13%的年增长率,而粤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明显。

(二)财政收入差距大

表2 2007-2013年广东省各区域财政收入(元)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粤北地区的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高于东西两翼,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全省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从数值上和增速上来看粤北地区都低于珠三角水平,与珠三角的差距不断拉大。

(三)城镇化发展速度慢

表3 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

从城乡人口结构看,2000年到2013年广东省的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呈现不断增加状态,说明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粤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近几年相对于2000年到2005年来说速度比较慢,城镇化速度较稳定。但是比较各个区域可以发现,粤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珠三角地区,也低于粤东地区。

(四)人均收入明显偏少

2011到2013年广东省各个区域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没有出现人均纯收入减少的现象。这说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广东省四大区域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珠江三角洲人均纯收入远远超过粤北地区人均收入,其差距这几年有所缩小。同时,粤北地区的人均纯收入近三年低于粤西人均纯收入。

(五)固定资产投资程度低

表4 2011-2013年广东各区域人均纯收入

从统计数据来看,粤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0年到2013年呈现上涨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了2 000亿元,同时是2000年的10倍。由此可见,粤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较快,且2011-2013年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相比珠三角地区差距明显较大。

表5 广东省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元)

二、粤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自我发展意识欠缺。粤北地区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市场意识较弱。粤北地区很多区县依仗着自己是落后地区的地位,很多领导都有坐等外界投资、坐等省政府项目、坐等扶持的思想,积极主动寻找发展机会的意识相对薄弱。同时很多市县的市场意识薄弱,政府插手工程建设或陷入具体项目建设而导致不公平竞争、效率低下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础设施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关系到企业所在区域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同时对区域技术创新有重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3]。粤北地区中的韶关市和清远市由于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如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京九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其到珠江三角洲的时间缩短,珠江三角洲对其辐射作用越来越大。而河源地区和梅州地区由于地处山区,加上交通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其下属的市县区到珠江三角洲的距离很远。然而,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相互之间的联系不便利,使粤北各市之间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不了粤北地区的整体优势。

第三,优秀人才缺乏。优秀人才对地区的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水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马车,而科学技术的创造依赖人才,同时先进的管理经验也依赖人才。粤北地区由于属于山区,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来说较落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建设粤北。而且一个地区培养的人才与当地的产业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粤北地区的文化实力相对比较落后,仅有的高等院校韶关学院和嘉应学院由于粤北发展水平有限,难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来,人才流失严重,由此造成财政负担加大。同时,河源、清远高等教育水平处于绝对劣势,仅有的专科院校培养的人才由于地区发展水平和学生水平问题,难以适应目前粤北地区的发展,加上优秀人才受到珠江三角洲高工资和高福利待遇的吸引,纷纷涌向珠三角地区或其他较发达城市。

第四,现有企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粤北地区的五个城市中,韶关属于重工业城市,由于环境污染较大再加上资源枯竭,使韶关的实力逐渐下降。河源属于地震易发区,再加上因水源地政策限制而又属于禁止发展重工业的地区,这对河源的发展都不利。清远由于离广州近的位置原因,其承担着广东北部的生态屏障作用。因此,粤北地区现有企业发展明显受到相应政策的制约。

第五,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加大。一个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发展难免会破坏生态环境,粤北要发展经济必然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如何做到既使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又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成为粤北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粤北被定位为生态保护区,将对粤北的部分产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4]。

三、粤北地区经济发展转型的策略

粤北地区资源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很重要。粤北地区在开发这些资源的同时不能仅限于开发资源,而且应当结合这些资源形成产业链,以提高当地的总产值。目前,全国都在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技术的新型产业,粤北地区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应该紧跟发展潮流,发展新型产业,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4]。

第一,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粤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农村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向珠江三角洲和周边地区提供具有当地特色和规模效益的生态农业产品。粤北地区山地多,可以重点发展山林经济,在粤北地区建立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林产化工等生产加工基地以转化森林负担为森林优势。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市场扶持服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和农业生产规范化管理机制。

第二,产业转移与人才引进同步。广东出台了相关对口扶贫的政策,使粤北建立了工业园,这对改变当地的产业结构,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这些工业园区在很大程度对解决当地就业和提高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收入有很大的帮助。人才不足是制约粤北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建设粤北。

第三,发展山区特色生态旅游业。粤北地区作为珠三角的后花园,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都会有大量的珠三角城市人到粤北山区旅游。应当充分利用好山区丰富的生态景点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同时加强与旅游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系,做到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例如:粤北大多数属于客家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山区客家文化优势,同时粤北市县可以利用自然景色吸引游客。

第四,加强小城镇生态经济发展。小城镇被称为“城之尾,乡之首”,是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综合体,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粤北地区由于以山地为主,难以形成像珠三角一样的大城市,但可以通过建立小城镇来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小城镇的建设应当按照生态学的思想,以空间的合理利用为目标,建立科学的小城镇,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整个粤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要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要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建设,以拉近粤北地区与珠三角的距离,加强国道和省道的建设以拉近区域之间的距离。完善粤北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重视粤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粤北经济发展实用性人才。提高粤北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强化社会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公平,稳定人才。

[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2015-01-11].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202/ t20120206_302935.html.

[2]广东年鉴编纂委员会.广东年鉴:2014[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14-101.

[3]金怀玉.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47-48.

[4]张杨勋.广东粤北山区经济发展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8):8-9.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Region of Guangdong

ZHENG Hong-m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Analysis of economic structure situation of economic scale,fiscal revenue,talen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of northern Guangdong,thinks that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of self development,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should be develop new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uch as new type agricultural economy,speed up the transfer of industr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development,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urism,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north region of guangdong;economic development;economic transition;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127

A

1007-5348(2015)05-0073-04

2015-04-03

郑红明(1979-),男,广东韶关人,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陈景增)

猜你喜欢
粤北珠三角水平
粤北龙船歌研究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当代水产(2022年4期)2022-06-05 07:53:58
张水平作品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矿产勘查(2020年1期)2020-12-28 00:21:10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人大建设(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
珠三角,2012
印刷经理人(2013年1期)2013-04-07 07: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