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乃光
1958年9月,我正在浙江嵊县中学读高三。大约开学后的两个星期,一天,几位老师、工友,还有几位泥水师傅忽然来到操场边,鼓捣一天,造起了一座土高炉。接着就到高中各班抽调了一些身强力壮的男同学,轮流到土高炉边拉风箱。我所知道的大办钢铁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紧接着,铺天盖地的宣传活动全面展开。城关镇所有的大街小巷都挂满了横幅,上面写着“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办钢铁”、“各行各业,停车让路,确保钢铁元帅升帐”。几天后,口号升级,出现了“苦战实干拼命干,为完成一千零七十万吨钢而奋斗,以实际行动超英赶美”等口号。
宣传工作开始后,我看到一支支由青壮年农民组成的战斗队、突击队,扛着红旗、背着铺盖、挑着砖块、抬着老大老大的风箱,从四面八方涌进城来,最后汇集到北门外,在树林子和坟地(今电机厂到嵊州中学的地块)安营扎寨。不过三四天时间,树林不见了,坟墓平掉了,一座座土高炉像一棵棵大笋似的拔地而起。在大风箱的拉动下,升起了熊熊火焰,炼铁就这样开始了!很快,有人兴奋地欢呼:“出铁了!出铁了!”人们马上敲起锣鼓,捧着大红喜报,向县委报喜去了。与此同时,边上又搭起了一排棚棚,上面插着一面老大老大的红旗,旗上写着“城关钢铁司令部”几个大字。在招展的红旗下,一支又一支队伍源源不绝地涌进来。人越来越多,炉火越来越旺,昼夜不停,烧红了半边天,整个县城顿时成了不夜城,真正做到了“热火朝天”。
当时之所以能促使人们的热情不断升温,有一种别出心裁的评比方式似乎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大街热闹路口和小高炉群出入要道口,设立两块非常醒目的大型标识牌,上面依次画着宇宙飞船、喷气式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帆船、自行车、牛车、毛蟹(开始是乌龟,后来感到实在不雅遂改为毛蟹),由钢铁司令部统计,按照出铁数量的多少,对每个兵团(当时的大公社,相当于区的规模)进行排名,最好的坐宇宙飞船,最慢的背毛蟹。如果哪个兵团连续三天背毛蟹,那么全团的人便都抬不起头,团领导还要被追究责任,视为“右倾”,轻则立即被撤职调离,重则作为“白旗”拔去,到水库工地的“白旗队”劳动。在这样的高压下,有的把铁渣当作生铁,即使是铁渣的斤两也不断地被掺进了水分。产量越来越高,最高的叫“放卫星”,被称为人造卫星上天。这名称倒有点名副其实,因为这高产数字本身就是人造出来的。至于表彰先进个人,也采取了形象化的方式,年纪大的被称为黄忠老将,壮年的被称为杨六郎,少年的被称为罗成,妇女则被称为穆桂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时,嵊县中学二十四个班级全部停课,一半师生去上东洗铁沙,一半师生去南山运木炭。我们一直干到全国完成了一千零七十万吨钢的时候,我总算得了张比手掌大些的小奖状,上面写着“大办钢铁积极分子”,以此结束了这段难忘的岁月。
对于大炼钢铁的得失,《嵊县志》中记载得非常简单:“大办钢铁历时四个月,日投入劳动力五万至十万人,耗费木炭三万三千(折木材二十六万八千立方米),山林遭受严重破坏。”
【原载2015年6月2日《联谊报·钱塘听潮》本刊有删节】
插图 / 各显神通 / 张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