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职业农民培养研究——基于农村高职教育改革的视角

2015-07-22 01:45叶宏
亚太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新型城镇化培养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职业农民培养研究
——基于农村高职教育改革的视角

文/叶宏

摘要:劳动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培养大批职业农民。本文从职业农民研究现状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培育职业农民的经验与启示,从农村高职教育改革的视角,提出培育新型城镇化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职业农民;培养

作者简介:叶宏(1969-),女,湖南长沙人,法学博士,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旅游与应用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职业农民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5ZZ063)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传统农业从业人员不断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非农化”、“农业从业人员落后化”及“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已十分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物质装备、劳动生产率等不断提高,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及社会化服务等领域的社会分工、分业更趋细化,岗位职业化、职能专业化趋势也已显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脚步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许多地区都提出了 “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非身份”的呼吁,农业领域急需一大批高素质职业农民作为主体来引领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未来的战略支点被频频提出在各个领域,而对于新型城镇化职业农民的培养还没有专门的研究。但对于职业农民培养的研究还是比较多,这些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新型城镇化职业农民培养的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向。城镇化的发展为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职业农民产生创造了全新的条件,而充分发挥农村高职教育在培养职业农民中的作用,培育有新型职业素养的农民对促进城镇化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1、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容界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2、关于职业农民内涵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职业农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对“职业农民”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类似的概念还有“专业农民”、“农民职业化”、“农民专业化”等。美国人类学家埃里克·沃尔夫1966年在他的著作《农民》中提出,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充分自由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使经济报酬最大化。邓聿文认为传统农民是“世袭”的,具有强制性和不可选择性;而职业农民则具有自主选择性,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人员自我选择的结果。

3、我国关于培育职业农民的政策演进

早在2000年前后,有专家学者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就已经注意到了我国农业未来发展和职业农民的培养问题,并且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教育的方针政策。如2005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培养职业农民。2006年初,农业部进一步提出招收10万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专业人才。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正式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07年10月,新型农民培养问题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职业农民、新型农民等概念的提出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大创新。

4、培养职业农民的重大意义

曲建勋对农民职业化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职业农民培养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农村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并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有利于发展创汇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

5、新型城镇化所蕴含的职业农民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升至2013年的53.73%,年均增长1.02%。陈瑜、陈俊梁指出,由于城镇化迅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失,转向城市就业,我国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深入发展阶段,必须转型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王然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化发展国情的环境下,它所经历的经济高速发展与农业的配套发展并未得到广泛的统一与协调,而这也成为中国城镇化经济向下一个高点发展的制约因素。刘清华提出将职业农民教育发展与三农政策相结合,形成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形成新一代的城镇资源与农村资源的优化、公平配置。

二、培养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

美国政府于1862年制定并通过《莫雷尔法案》,规定成立56个州立农学院。通过实行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培养职业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法国政府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只有取得教育合格证书后,才具有经营农业的资格并且能享受国家的优惠贷款及补贴。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法国农民教育的培训体系。日本和韩国的农民教育与培训是由国家统筹规划,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分工指导和协作完成。目前,日本全国有52所农业者大学校。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由于国情基础和资源禀赋不同,选择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培育职业农民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都把教育培训作为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

1、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客观问题。作为中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农村人口,是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好中国经济稳步持续发展的后助力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想要登上新台阶,突破瓶颈制约,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

2、逐步实现农民从身份型向职业型的转变

必须确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下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的定位,推行“三化一新”举措,实现我国农民从身份型向职业型的转变。进一步加快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市场,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建立农业资格准入制度,在实现规模化经营领域持证经营上取得新突破,切实将教育优惠政策向农民倾斜,将农民这一多个世纪以来就固有的身份的印记逐步向职业的体现发展,今后农民应该是经过专业培训后的职业农民,他们将逐步地替代当前传统素质较低的经验农民。

3、建立“政府、社会、农民”三位一体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职业农民的目标需要凝聚共识营造培育环境,加快机制改革,推进培育进度,特别是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有利引导来创造培育条件。因此,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状,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方向,建立“政府、社会、农民”三位一体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新型城镇化职业农民的培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模式,必须不断完善培养职业农民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如加快农民职业教育立法、明确政府责任定位、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教育培训条件等,重视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改革,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改革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并通过示范引领,助推精英化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推动职业农民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必亮.城镇化与新农村.重庆出版社,2008.04

[2]赵强社.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微.理论导刊,2009(3)

[3]祝燕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措施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15(3)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新型城镇化培养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