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文/陈仕光眭爱华
摘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探讨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提出了建立“两基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考核新标准;创建网络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探索个性化实验教学;创立大学生课外实践平台等一系列改革途径,对本专业及相近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验教学;联合培养;网络平台
作者简介:陈仕光(1982- ),男,汉,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绪论
给排水专业毕业生要求熟练掌握给水排水系统规划、工艺设计、施工、管理和结构设计等相关工作,需具备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实践教学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在国家规范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突出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强化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方面的训练,促进学生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将从实践基地建设、教学体系、考核标准、实验教学、以及课外创新平台等方面来探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法。
1、改革目的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与实验教学改革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紧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结合“产、学、研”的专业特色和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充分利用专业和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凸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优势,提升教学整体水平,重视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2.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强化对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适当增加实践环节比例,增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应用软件操作、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学时。根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给排水工程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编写实践课程教材,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在基础较好的实践课程中,挑选 1~2门课程,按照精品课程要求重点建设,力争建设1个校级精品课程,带动整个实践课程体系质量。新增 1~2 个综合性、创新性课程设计,强化本科生在综合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
2.2、建设并优化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我们将充分发挥专业产学研优势,利用现有的实习基地,定期选派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锻炼。根据各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和学生的实习效果,积极探讨和完善合作教育模式,积极联系建立新的实习基地,保证专业实习基地数量在8个以上,同时对合作企业进行优胜劣汰,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形成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为完善的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和参考作用。
2.3、实施“两基三段式”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性与综合性是本专业的一大特色,其中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训练的重要一环。
必须重视实践课程内容的建设,增加课程设计的比例,每门专业课均开设设计性或综合性实践环节,其中专业类课程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占课程比重的40%以上。
积极探讨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给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采用“两基三段式”教育模式,即分为校内和校外二类实习基地,包括课程综合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及就业实践三个阶段。课程综合实践以加深对给排水工程专业的认识为主,在校内完成;专业综合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在校内和校外专业实习合作基地进行,如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毕业设计;就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主要是派遣学生到工程建设单位开展工作实习,进行就业适应性训练。以上三个阶段构成给排水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
2.4、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机制。考核由学校考核和实习基地考核两部分部分。校内考核采用传统考试的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校外考核由实践教学单位指导老师负责。
考核指标主要有:积极程度、创新性、协作能力、动手能力、成果鉴定等方面。
统计学生实践成果数量、对其总结报告,笔记、日记等进行鉴定,进行实习答辩、进行定量评价。
考核权重采取:态度(10%)、创新性(10%)、协同能力(10%)、动手能力(30%)、成果评价(35%)。
等级评定:考核等级依次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3、实验教学改革途径
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应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基于这一原则,总结近几年的教学心得,在实验教学体系上提出了分阶段的教学模式,融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研实验三位一体的实验室建设模式,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搭建与给排水学科特色相匹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科教结合、多层次的实验平台[2,3]。
3.1、整合资源建设本学科共享的实验平台
首先,统筹建设低年级本科生基础实验平台。学校建设实验中心,面向全校,构成全校共享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给排水专业学生利用学校实验中心完成分析化学、电工电子、计算机和力学等基础性实验。
其次,建设本科生综合实验专用平台。以3、4年级本科实验教学为主,结合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实际,利用学校实验室专项经费重点建设微生物、水处理和建筑给排水3大实验室,为高年级本科生专业课实验、创新实验、毕业论文实验服务。
最后,建设创新高端实验平台。以专款投入、
3.2、建设基于网络的全天候共享实验教学平台
以实验教学网络课件、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验教学信息查询系统作为支撑,建立实验教学网站,在局域网内实现网络的完全交互化和多媒体化。实现实验课选课、课内外辅导、实验结果提交、实验数据评判、成绩评定等教学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实现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异时异地的信息交流[2,3〗。
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全校仪器共享平台,学校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如环境工程实验室,化学化工实验室,土木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网络共享,可实现信息查询、用户预约、在线排课等功能,满足跨专业、跨学科开放共享。
3.3、探索个性化实验教学
通过探索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个性化教学。针对差异化学生群体,组建不同类型实验小组,例如针对创新能力较强学生,可以让其自行设计实验项目,提交设计方案,实验内容和方法自行研判,鼓励其进行探索性、创新新实验。对一般的学生,则采取验证性实验为主,创新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
4、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各类竞赛活动以研究和实践为基础,是传统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自主学习、放飞思想和创造力的实践平台,是孕育优秀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2,3]。通过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学分要求,鼓励学生申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学生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纵横向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软件设计大赛和广东省、学校各级竞赛,专业搭建自己的竞赛平台。对高年级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等,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5、结语
总之,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现有专业实习地基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为突破口,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校外合作教育基地的层次和联系紧密度,构建校企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实行“双师型”教学模式,形成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建锋,黄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30(5):93-96
[2]刘文军,余学飞,李光明.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医疗卫生装备,2008,29(5):107-109
[3]余学飞,卢广文,龚剑.在医科院校中构建工科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16-417,436
[4]易红,熊宏齐,郑家茂.构建整体优化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 中国高等教育,2005,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