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轶瑾 (上饶师范学院 334000)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舞蹈表演基本训练
周轶瑾 (上饶师范学院 334000)
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以其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编排艺术构思的创造性舞台体现。舞蹈演员应具备较全面的艺术素养、创造性和表现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加强舞蹈表演基本训练,包括舞蹈表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心理素质和体验技巧训练、表演技能训练、感觉训练、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的能力训练、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训练、成品训练等。教师要研究每一个舞蹈表演元素和技术方法,有效地进行系统的表演基本功训练,寻求最佳训练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创造角色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舞蹈教学;舞蹈表演;基本训练
舞蹈演员的表演要经历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内外结合的过程。表演者须先学习掌握某一角色的动作、姿态等外部技术后,再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具体人物的心理活动,并把握其个性特点,给身体动作(技巧)以内心依据,塑造有血有肉的丰满的艺术形象。舞蹈表演需要技与艺的统一,形与神兼备,虚与实结合,表情与动作配合。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舞蹈演员在表演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哪些技术问题,需要哪些素质、技能,还要根据舞蹈艺术的特殊规律,在训练中体现舞蹈表演的特征,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符合舞蹈艺术规律的理论知识、表演技巧和方法。
学生学习并掌握舞蹈表演技艺的规律,有助于加深对舞蹈表演基本技术的理解,有助于指导舞蹈表演实践。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要结合舞蹈表演技术训练讲授理论知识。在表演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实际感受,教师可讲授如下内容:舞蹈表演艺术与生活,怎样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舞台情感的性质、特点及其一般规律;舞蹈表演的艺术特征及舞台情感的体验方法;心理素质;内心情感同外部动作的关系;节奏与气氛,心理节奏、形体节奏与音乐节奏;什么是感觉;人物形象的构思和塑造;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借鉴等。
舞蹈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舞蹈表演是艺术性、技巧性、科学性相结合的体系,内涵丰富。舞蹈者只能用表情、动作、造型和各种技巧等手段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舞蹈表演对身体技能的要求十分严格,不经长期艰苦的基本训练,就无法进入创造实践。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表演技艺的训练,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舞蹈表演的技术技巧,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深刻体验舞蹈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并通过外部动作表现作品情感和主题,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为之动容。舞蹈的技术技巧的训练与一般身体锻炼不同,因为舞蹈动作必须负荷思想、传达感情、塑造性格,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舞蹈技术技巧有多种表现形式和表演手段,不仅包括动作技巧,还包括气息、神韵和表情、情感投入等。首先,掌握动作技巧,动作要规范。学舞蹈时,基本功是必须掌握的,学生要掌握各种动作技巧,动作要规范,不然一旦形成不规范的动作,再改就难了。其次,动感气息。气息对舞蹈来说尤为重要,不会运用气息,跳舞就没有动感,没有起伏,呆板难看,舞韵就体现不出来。再次,神韵和表情。表情是肢体语言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跳舞时如果绷着脸,再熟练的动作,再优美的线条,给人的感觉也是无情感、无味道的。神韵是体现舞蹈美感的要领,眼神和面部表情也能体现舞韵。最后,情感投入。舞蹈表演中的情感投入影响着舞蹈的神韵,情感投入恰到好处能提高舞蹈的观赏性。学生对舞蹈作品要有很好的理解,并要带着感情跳。社会阅历越深,对音乐和作品的理解越深,就能很好地投入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舞蹈作品,在舞蹈表演中投入情感,表达情感。
高度适应、可塑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体验技巧是舞蹈演员“情动于中”的保证,内心情感是外部动作表现力的内在基础。在舞蹈表演教学中,每个部分的训练都离不开心理素质、体验技巧。舞蹈表演具有音乐性、舞蹈性、虚拟写意性等特征,不仅表现在外部技术上,也表现在内部技巧上。首先,舞蹈表演的音乐性要求演员要理解乐曲,对乐曲中的情感、意境进行深刻体验,体验得越深刻,跳舞时乐感越好。所以,舞蹈表演的乐感包含着体验技巧。其次,舞蹈表演中,情感的发展和动作的完成都有一个过程,动作过程既起稳定、体现情感的作用,又起孕育、激发和推动情感的作用,因此,舞蹈表演的舞蹈性要求演员掌握在舞蹈动作中体验情感、发展情感的方法与技巧。舞蹈表演的虚拟性、写意性特征要求演员的舞台情感具有诗情画意的色彩,有既“空灵”又“充实’’的心理素质以及凝炼、深化与升华舞台情感的能力。心里素质、体验技巧训练,并不是单纯的内部技术训练,它是着眼于心理素质、体验技巧的一种内外结合的训练,主要包括想象、意识、心境的单一练习;真听、真看、真想的单一练习;在音乐中训练想象、专注、体验、感受能力;在音乐舞蹈中训练真听、真看、真想、行动、判断、交流、组织内心矛盾、内心独白、内心节奏等;体验、发展舞台情感的能力与技巧训练;训练“动中静、静中动”“虚与实”“美与真”的心理素质及凝练、深化、升华舞台情感的能力;创造舞台节奏、气氛的方法与技巧;内心节奏、形体节奏的突变与渐变的技术方法;正确把握演员与角色,演员与观众,感受力与自制力,情感与动作、呼吸、意识、韵律的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是表现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的。生活是广阔的,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外部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而在舞蹈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一,眼睛表演素质训练。准确凝炼的眼神可以有力地增强演员对角色的信念,推动角色情感的发展,增强动作的语言性和感染力,在全身的动作中起领补和拢补的作用。眼睛的表演不但取决于内心体验的准确性、深刻性,而且有赖于眼睛的表演技能。在舞蹈教学中,眼睛要同音乐、动作相结合训练,还要从生活中捕捉眼神,提炼眼睛的表现手段,要注重“眼灵精用力,面状心中生”,避免面部表情脸谱化。第二,手部表演素质训练,舞蹈表演的精髓在于手部的姿势。只有通过手来表现舞蹈之美,才是最为经典和优美的。无论是纤细的兰花指,还是刚劲有力的拳掌,都能表现出舞蹈之美,让人领悟舞蹈的内涵。舞蹈的手部表演训练包括手、臂的意识、能力训练和手、臂表演素质训练:各种指法练习。第三,步法表演素质训练,包括步法的意识、能力训练和步法表演素质训练。表演技能训练要始终同内部技术训练相结合,使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外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掌握“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技术和规律。
舞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中的感觉是他们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的“物质世界”作用于心理感官所引起。舞蹈演员怎样才能在表演中获得良好的舞蹈感觉呢?比如,演员对花、鸟的视觉是演员想象中花、鸟的具体形象的刺激所引起的,对声音的听觉是演员想象中具体的声音形象的刺激所引起。因此,从根本上说,舞台上真实美好的舞蹈感觉是演员在生活的基础上再创造的结果。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演员没有良好的心理感觉就没有良好的形体感觉。宗白华:“所以一切美的感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行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此外,感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可知的,而不是不可知的,是干变万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舞蹈表演中避免千篇一律的抽象感觉,要去追求真实具体的舞蹈感觉,也应力求体现特定的情感色彩和丰富感觉的色调。教师要通过感觉训练,使学生对舞蹈感觉有正确的理解,锻炼学生捕捉心理、形体感觉的能力。
生活是舞蹈表演艺术创造的源泉,如果舞蹈表演脱离生活,便会“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勤于思考,有所感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得艺术养料。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兴趣和习惯。有了兴趣和习惯,学生才能自觉地去观察、体悟生活。其次,教师还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活的内容,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生活。观察生活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人物、动物、景物、事件等一切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学生可以有题目、有针对性地观察,也可以自由观察,还可以结合舞蹈表演技术训练进行观察,从生活中寻求依据。学生通过观察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悟是最生动活泼的,是对舞蹈表演很有帮助的。
各类艺术精品都是高超而巧妙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结晶。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舞蹈小品训练是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包括写实的生活小品、写意的舞蹈小品、单人小品、双人小品、多人小品、即兴小品、模仿小品、情节型的舞蹈小品、情态型的舞蹈小品等。开始从单人写实的生活小品入手比较合适,它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初级教学步骤。在写实的生活舞蹈小品训练中,要着重于捕捉题材、小品构思、形象构思、安排细节、层次结构、小品命名、表演处理等环节,锻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并获得表演的真实感、信念感。进入舞蹈表演小品训练后,要进一步训练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捕捉虚拟写意性的小品题材,如何寓意构思,如何处理虚实关系,如何分析理解乐曲,如何根据乐曲结构小品,如何在生活的基础上提炼、规范舞姿动作技巧,如何处理调度画面,如何安排层次、节奏、高潮、开头、结尾的艺术处理等。这些训练内容和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训练中,教师应以启发引导为主,尽可能不代替学生的创造,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勇气和创造能力。
此外,还要进行成品训练。成品训练着重锻炼学生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人物形象的构思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内外部技术塑造舞蹈艺术形象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舞蹈作品进行成品训练。
总之,舞蹈表演艺术是演员创造角色形象的艺术。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结构是根据舞蹈演员所需要的技术结构而确定的。基本技术重要包括内部技术与外部技术。长期以来,舞蹈教学的基本功训练多侧重于外部技术训练,内部技术训练比较缺乏,内外结合的表现力训练也不够全面、系统,不能很好地适应舞蹈表演的技术要求。有效地进行系统的舞蹈表演基本功训练,教师就要研究每一个舞蹈表演元素及其技术方法,并寻求最佳训练途径、手段,通过一系列教学步骤、方法,使学生从根本上懂得每个元素、技术、技巧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在联系,掌握其技术方法和规律。教师要让学生练好基本功,掌握舞蹈表演的技术技巧,并学会观察和体悟生活,在舞蹈表演艺术中对角色形象进行总体构思,并通过对角色的情感体验而形成角色情感线,把各种舞蹈技术因素穿织起来,进行艺术创造,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