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改编动画创作的启示
——以动画作品《十二国记》为例

2015-07-22 08:14王玉红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人文茶文化学院311300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
关键词:观者美学动画

李 星 王玉红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人文·茶文化学院 311300)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改编动画创作的启示
——以动画作品《十二国记》为例

李 星 王玉红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人文·茶文化学院 311300)

近年来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动画作品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仅仅依靠“中国学派”式的动画创作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本文以改编动画《十二国记》为例,从艺术作品引发的审美心理机制“兴观群怨”出发探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改编动画创作的启示,以期为中国动画民族化道路带来新的启迪。

古典美学;改编动画;十二国记

动画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以剧本文学为中心,通过画面将一个个丰富多彩、奇异瑰丽的故事呈现在审美大众面前。兼具有“书”与“画”两种艺术特性的动画艺术,必然需要满足这两种艺术形式下所规定的美学要求,在注重动画美的同时兼顾再现原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二者可以偏重不能偏废。而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有许多具有开拓性和启发性的观点,对动画创作如何做到动画美和文学美的统一具有指导意义。

一、兴观群怨——改编动画创作的基本审美要求

“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中孔子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理论阐释,但如果单独讨论“兴观群怨”这组美学范畴却可以看作是孔子关于艺术欣赏的心理特点的阐述。“兴”是指诗歌让观者感动振奋的精神感发现象;“观”是指诗歌让观者了解到社会风俗的作用,也有借由诗歌让观者明了诗人情志的作用;“群”是指诗歌作为社会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的作用;“怨”是指诗歌针砭时政,评论社会生活的作用。

对动画艺术的审美同样能促使审美主体产生“兴观群怨”的心理活动,正由于审美主体的美感体验来自于这种心理感发活动,一部动画作品能否触发审美主体“兴观群怨”的心理活动,就成为创作动画作品时应当遵守的基本审美要求。

例如根据同名作品改编的动画剧集《十二国记》,为了弥补动画难以描摹角色心理的缺点,通过创作主角心理奇观来图像化人物心理,使其成为真实可见的场景,借由角色演绎来表现情节冲突。例如在主角阳子抛弃同伴逃跑时内心煎熬,与能读取她内心的妖魔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在原著中这场伴随大量心理描写的情节。再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及与场景互动的演绎,将主角阳子心中从软弱到坚强的转变过程直观的呈现在观者面前,带给观众更直接、更激烈的冲击。《十二国记》正是在忠实再现原著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动画的特性将符号文字转换成了可视图像,创造了属于动画自身的新审美意象,引发观者“兴观群怨”的心理感受,实现自身的审美价值。

二、寓真于诞——动画人物塑造的真实性要求

由于改编的动画作品通常以剧本为中心,以叙事为主体,因此要触发审美主体“兴观群怨”的审美心理机制,创造独属于动画作品的审美意象,除了充分发挥动画特性创建奇观外,最重要的是动画作品中人物角色形象的塑造。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最重要的则是对人物形象的真实性要求。动画作品与实拍影视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动画作品的奇观性和变相性,动画天生就带有“玄”“诞”“怪”“奇”的属性,但这并不表示动画在塑造人物时可以如同脱缰野马般毫无章法的想象,而应是以真实性为骨以“玄诞怪奇”为皮,塑造具有真实性格、真实行动、真实表情的角色形象。

在《十二国记》中出现的主要妖魔角色,虽然都有着现实世界不可能存在的外在形象,但都有显著而真实的性格表现。例如乐俊、桓魋及动画原创出的一个无名氏,这三个角色虽然都是可以变成动物外形的半兽角色,但三人的性格各有不同。乐俊外形类鼠,是个温柔爽朗求知欲旺盛的好学生;桓魋外形类熊,是个智勇双全的武将;无名氏外形类猫,是个善良而富有反抗精神的普通百姓。三个角色在外形上虽然都是想象出来妖魔角色,但都被赋予了真实的人的性情,也只有这样的真性情才能打动观者内心引发共鸣。

三、借古开今——改编动画作品创作的继承与创新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艺术发展观,公安派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世道既变化,文亦因之。”其含义是:时代在发展改变,所处时代下的艺术也应当有所发展改变。石涛在论述艺术继承和创新问题时也认为,不能“泥古不化”,要“借古以开今”。由于许多动画作品中都借鉴了古代典籍中描述的人物或妖魔形象,古代的精神、古人的智慧到了当代就会产生当代视角下的新思想、新智慧,因此在动画创作,尤其是创作改编的动画作品时,应当注重在当代视角下再现原著内涵,在古典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新的审美意象,而不能一昧复古,贵古贱今。

在进行动画创作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参考古代典籍进行角色、道具的造型设计,一方面也要在设计时加入当代艺术的审美元素。例如《十二国记》中麒麟造型的设计,传说中麒麟是拥有狮头、鹿角、虎眼、麋身外貌威严的神兽,动画中的麒麟则是以白马为基本形,眼睛夸大,在额头上参考了西方独角兽的造型,设计了单独一只鹿角,并且加长了马身鬃毛的长度,使它像头发一样披散下来。这样的造型极大的弱化了麒麟外形的攻击性,突出了麒麟的神性并给人以高雅脆弱的感觉。在对妖魔饕餮的造型设计上更是舍弃了具体的形象,借助饕餮多目的特点,将饕餮的主体设计成一片黑幕,以一双赤红的大眼睛为中心周围环绕无数五颜六色的小眼睛,这样的设计利用人们对不明物体会产生恐惧感的心理特点,反而比直接描绘具体形象更能传递给观者危险与神秘的信息。

四、总结

“兴观群怨”的心理机制让审美主体从艺术欣赏活动中感受到美,是创作艺术作品时应当遵从的基本审美要求。因此一部优秀的改编动画作品在创作时,既要注重再现原著文学作品的内涵,又要表现出动画特有的奇观性、变相性;同时遵守“合情合理”的创作标准,塑造具有真情实感的人物角色;在改编过程中要借古开今,参考古代传说形象的同时主动创新,加入现代审美元素从而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眼光的新的审美形象。这样的动画作品才能引发观者的审美心理,才能让观者从中感受到美,欣赏到美。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聂欣如.动画本体美学:叙事的意指[J].艺术百家,2013(03).

[3]孙振涛.视觉真实:作为3D动画美学特质的确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5).

猜你喜欢
观者美学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盘中的意式美学
做个动画给你看
端午节观龙舟赛
外婆的美学
我的动画梦
纯白美学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