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红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 246000)
中国戏曲艺术“四功”的表演技法与审美诉求探讨
白 红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 246000)
传统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主要在于其独具韵味和魅力的表演技法,其中“四功”更是戏曲魅力的根本来源。“四功”包括“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只有熟练掌握“四功”的表演技巧,将其与角色的性格特征、戏剧情境完美结合,才能塑造出优秀的戏曲舞台角色。
从“四功”的表演技法来看,“唱”“念”“做”“打”是被公认的基本表演手段,“唱”被列入“四功”之首,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另一方面,受视觉条件、传统因素等影响,人们对戏曲的概念主要还是停留在“听戏”的阶段,所谓“听戏”,则主要与“唱”有关。因此,“唱”这一表演技法就在无形之中成为戏曲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戏曲艺术的主体。
“唱”主要是指戏曲演员利用旋律、节奏分明的演唱方式来对戏曲的故事进行完美表达,期间,对于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内心活动的体现主要是利用演唱语言、语调的长短、强弱、高低来实现。一般来说,用于演唱的语言都经过了唯美的诗化处理,与独特的戏曲音乐结合以后,演唱出来的内容就更加深入人心,表达的角色情感也更加直接、明确。虽然戏曲的唱腔特色和演唱方法会根据剧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主要表现出以下共同的审美诉求。
(一)“唱字”
“唱字”最主要的是要做到字正腔圆。“字正”要求表演者在唱的过程中避免字音含糊、混淆,咬字准确,明确每一个字发音的具体部位,这样吐出的字才正确,字音圆润。由于每个字的声调都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只有准确掌握其声调,“行腔”和“收声”才会优美、准确。戏曲唱字有尖、团之分,尖字一般取半齿音,而团字则无需特殊处理。在字义方面,字同义不同或字同音不同是汉字独有的特色,戏曲演唱时也需在此方面加强注意,只有准确理解唱词的含义,才能清楚吐字发声,并清晰表达戏曲情感。“腔圆”的基础在于“字正”,通过准确的语言发音来将唱段演绎得圆润悦耳,使唱腔能富有美感,这是每一个戏曲演唱者所必须掌握的技巧。另外,在“字正”的基础上,行腔需大胆。圆润动听的唱腔通常是基于准确的音调和平稳的板式,再依靠演唱者的用气技巧、音色音量等手段来实现的。整体来看,“唱字”所讲究的“字正”与“腔圆”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二)“唱情”
戏曲中的“唱情”可分为唱明剧情和唱出感情两个方面。唱出剧情是戏曲的首要任务,演唱者需以剧中角色出现,并借助演唱手段将戏曲情节、角色性格等呈现给观众。要出色地完成唱明剧情的任务,依靠简单的演唱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演唱者能够唱出感情,引导观众进入戏曲情境之中。而要唱出感情,首先需协调“情”与“声”之间的关系,深入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再通过声音传递给观众,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是戏曲演唱始终不变的审美诉求。
(三)“唱韵”
“唱韵”是戏曲演唱的最高审美诉求,做好这一点,需首先做好“唱字”“唱情”两个部分,然后利用不同的“润腔”技巧来含蓄地展现出角色内心情感。“润腔”可分为高音型、力度型、音色型、装饰型、节奏型五种常见形式,不同的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唱腔特色。演唱者要想将戏曲唱出独特的韵味,就必须熟练掌握“润腔”的不同演唱技法。
在戏曲中,“念”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由于念白在表情达意时没有音乐的衬托,故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剧情和角色内心独白的表达,同时吸引观众,其难度更甚于“唱”。
念白可分为“散白”和“韵白”两种,都是经过了艺术提炼的语言,音乐性和节奏感较强,并且同样注重“字正腔圆”,所以,若要在无音乐的状态下产生与“唱”一样的美感,演唱者需在吐字和发音上更注意技巧性。同时还要遵循戏曲的共鸣之法,才能达到强化思想感情、完善角色塑造的目的。
通过念白来塑造角色形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念白来刻画人物角色时,如果吐字不清晰,则角色内心的外化过程将受限,所以,只有做到字正腔圆,清晰咬字,形象表达剧中的文字,才能完整塑造角色性格。2.念白声音需控制好力度,使声音的音量产生明显的强弱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角色的情绪变化。3.念白语气主要用以表达角色的感情和对事物的态度,在不同情境中,如果从角色情感出发来带动念白的语气运用,则角色将更加鲜活。4.念白音色的变化可以加强角色个性,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应重点关注自身音色的美感,并多注意音色的变化,配合运用共鸣腔体,如此塑造出的角色将更加生动。5.念白的节奏与角色的内心情感紧密相连,只有充分掌握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处理念白的紧慢、缓急,才能真正实现念白与角色的完美融合。
“做功”以演员的形体动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来向观众展现角色的形象及其内心情感,这是戏曲与其他表演艺术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做功”的表现手段在于“五法”,即手、眼、身、法、步。“做功”对于演员的要求并不低,演员既要表现出戏曲的程式化美感,又要使自己的表演逼真合理,所以每一个动作都需经过反复的推敲、揣摩,才能巧妙地迎合观众的审美诉求。
“做功”的专业性较强,未经过综合技巧训练的演员难以完成较高难度的做功表演,并且,在戏曲表演中,除了“唱”“念”“打”,其他皆属于“做功”的范畴,表现空间广泛。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戏曲演员,“做功”是不可轻视的一门功课,加强“五法”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表演技巧。
戏曲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演员深入感受角色的内在情感,掌握动作分寸,由心而生,由情而立,这样“做功”才能成功。
“打功”是戏曲表演中技术性最强、配合度要求最高的表演手段,主要用来表现戏曲中的格斗、战争场面。“打功”的动作必须干净利落,对人物造型以及表演程式的美感要求极高。
从形式上,“打功”可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各具特色。
“把子功”可以分为“长把子”“短把子”“手把子”三种类型。“长把子”以长枪、大刀、棍棒等为代表工具;“短把子”以刀剑、鞭子为主;“手把子”则是赤手空拳进行打斗。根据表演特点,又可分为“庄重把子”和“滑稽把子”两种。前者主要表现紧张激烈、庄重的打斗场面,后者则是为了表现主角技艺的高超以及对对手的戏谑,具有诙谐效果。“把子功”对演员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将角色性格表现出来,并对剧情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毯子功”主要用以表现剧中的翻山越岭、潜行入室等情节,塑造人物、渲染气氛、表现情境的效果较强。“毯子功”一般要求在技术上做到腾空高、起落轻、姿势漂亮准确、落点准确四点,这样塑造出来的角色才能打动观众,在程式美的基础上增加真实感。
“打功”对演员身体素质和技艺的要求极高,其观赏性也十分强,这也是区分专业演员与非专业“票友”的一道明显界限。
“四功”作为戏曲艺术的根基,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民族艺术的养分,成为拥有强烈民族韵味的表演技法。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必须时刻以“四功”为根基,才能表现出戏曲艺术的丰富魅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诉求,也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