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静 陈 鹏 (西安理工大学 710054)
谈媒体影像与设计史论
王雅静 陈 鹏 (西安理工大学 710054)
通过设计史论学习,我们泛泛的了解了一些中外设计史以及通过一些案例带我们进入设计的世界。课外阅读增加我们的文学修养,《贡布里希论》丰富了我们的眼界以及学会了欣赏艺术之美。在我国的艺术领域,凡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是一种"意境",意境是心物、主客、内涵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本文就视觉设计的基本功能及其价值意义,视觉设计与影像动画设计,包豪斯的历史地位以及重要影响等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艺术;影像广告;视觉设计
有一本书叫《贡布里希论》,在这本书的学习中感悟颇深,绪论里谈到《秩序感》里作者曾暗示他对艺术史体系的构思:艺术发展的中心是再现,其两边则分别为象征和装饰。
作为一个艺术生,多数人都会经历好多关于绘画的事物像与不像的一些言论,在《贡布里希论》中的第一章讲到“我们之所以喜欢观看事物之像,是因为我们一面在看,一面在学习,并推断出每个部分是什么东西,比如,这就是某某物”。我们习惯于通过现实的世界,现实存在的物象来评判一个艺术家或者画家的作品好坏,这个评判的标准就被界定为“像或者不像”,觉得像的一定是好的这样一种言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看到一些街头艺人在画漫画,或者肖像画等等,这时会聚集围观群众,这些群众的评判标准自然是像与不像。传统美学为艺术家提供了两条辩解理由,其一被归结为米开朗基罗的一句名言里。有人批评新圣器收藏室里的梅迪奇家庭的肖像不太像。米开朗基罗听后问道:一千年以后这些人像不像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创作了一件艺术品这才是重要的。另外一条辩解理由可以追溯到拉斐尔,以及更早的一篇颂扬菲莉皮诺·利皮的文章,文章说他的画的一张肖像比被画着本人更像本人。这种赞扬的背景是新柏拉图派关羽天才的思想:即认为天才的眼睛可以透过表面的纱巾揭示真理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使艺术家有权利蔑视被画人庸俗不堪的亲属,因为这些亲属只注重外表而忽略了本质。
结合媒体影像与信息设计,对于视觉设计的基本功能及其价值意义提一下个人的观点。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关于红杉树香烟报纸的广告设计,通过一个点到一个面,逐步的吸引着大众,成为一个经典。在《贡布里希论》里讲到,视觉发现的最显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取决于“观看”世界方法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不会影响辨别,这一点肯定和我们为视觉经验编码时可以利用的大量暗示有关,像漫画家一样,画家也能教我们如何去“观看”。
影像媒介的广告可以看成是“视”和“听”两部分,对于广告宣传来说“眼见为实”。视觉图像作为影像类广告的首要主体,承担了影像广告里大部分的宣传和推广任务。目前,我国影视类广告却正面临着一种“过街老鼠”的尴尬局面,这是因为我们的影像广告同样是给受众留下了“深刻”地影像,但我们却不是在用画面说服观众,而是在用反复的播放来折磨观众达到这种效果的,我们目前的影像类广告拼接着天文数字的广告费,在各类网络、电视、电影等每一个影像媒介上不断播放,使得受众在视觉上被迫接受但在心理上却不断排斥的非健康状况。针对我国现阶段影像类广告存在的问题,要想寻求解决之路,就必须对影像类广告本身有一个清楚的理论上的认识,这样才有机会从中找出问题产生的化解以及其产生的根源。这也是动画相关专业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很多毕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方面经常会遇到很多阻挠,有这么几个点:一是创意点不足不够新颖,二是眼高手低技术能力太差,三是死板教条恪守陈规。动画通过电影、电视、网络、图形显示器等媒介进行传播,从而赋予其运动自如的动态艺术视觉效果。动画具有娱乐消费、传播知识、宣传教化以及服务社会等多种职能,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又是兼顾实用性的文化载体。这些职能上就要求我们在自己的专业能力上不仅要求自己的观念要创新,而且还应该从各方面因素考虑问题与各行各业进行密切连接。从这些方面来看,视觉设计与影像动画设计都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艺术与设计走到一起,是“浪漫表现”与“技术约束”、“无羁无绊”与“有规有矩”的碰撞。关于包豪斯的历史地位以及重要影响。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了相关的收集,了解到包豪斯对欧洲及其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对现代设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设计是把理念形象化并给予一定形式的艺术”。包豪斯的思想发展是由理想或者理性主义到共产主义再到实用主义的过程。包豪斯受到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的影响,它的发展历程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格罗培斯等人的思想变化也影响了包豪斯的发展历程。由此可见,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变化,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定,现代主义是历史所趋。我国现在的教学依然达不到包豪斯的最高水平,生活情境的真实再现并不产生于简单的模仿,而产生于对概念传统或图像传统的调整,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
期间有幸参观了西安美术博物馆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和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展览的陶艺展,跟随着讲解员旁听了关于陶艺展的一些作品介绍以及对大唐西市里面的陈列遗址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深深的被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所感染,古人的智慧和手艺在陶艺展的现代作品中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结晶,这些作品带给我们的更多是感觉、视觉上的震撼,两种不同时期的东西巧妙的在大唐西市博物馆里进行了展览,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这些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陶瓷技艺的血脉,而且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精华,充满创意、富有特点,令人振奋,传承了中华文脉,体现了中国风格,表达了中国气度,彰显了现代艺术家们开放的文化视野和艺术探索的勇气。尽管很多作品看着特别的简单直白,正是这样正是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所应该学习的。我们经常在设计的时候不是把问题想的太多就是想的太少,不是太过简单就是太过繁琐,真真正正的切入到那个点上的几率很小。这就要求我们做设计要多积累、多思考、多比较、多创新。
对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在西安美术博物馆举办的画展《商山四皓》系列作品,刚开始看的时候,只是一个观众去评价画的怎么样,画的好不好,并没有真正去了解那段历史,包括太子刘盈上山请老人出山等那些故事。为此我回来专门查了查相关内容,现如今的确有很多版本的四皓老人,但是不管哪个版本的老人都是慈眉善目,胸怀大志、知识渊博。这些作品大多是以水墨国画的形式来表现的。引用儒家的一句话,艺术是对人进行教化的工具,艺术的精神在于“礼”。
[1]范景中选编.《贡布里希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2004.
[2]王家民主编.《艺术与设计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克里斯托夫·欧朱布可(美). 现代设计问题[R]. 深圳(大学)国际设计论坛学术报告,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