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玲
王拯是清代广西著名的文学家,诗、文、词兼善。其散文影响很大,与朱琦、龙启瑞等并称“岭西五大家”;其词造诣深厚,况周颐称之为广西“中兴三大词人”之一,谭献誉之为“清词后十家”之一。刘汉忠《王拯及其文学成就》一文简要精到地论述了王拯其人及其文学成就,切中肯綮,但限于篇幅,对王拯词的题材和风格未能展开深入的分析,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述。
题材丰富
王拯共存词200首,题材广泛,有悲情词、述志词、军旅词等,大多融合了身世之悲,感情深挚。
1.悲情词
在王拯的悲情词中,悼亡词占的分量最多,亦最沉痛。王拯一生两娶,前为张氏,后为施氏,夫妻感情深挚,但两位夫人均年寿不永。张氏与王拯共同生活一年后因难产去世;施氏在与王拯相濡以沫十六年后亡故。两人之死,都给王拯以沉重的打击,所以《龙壁山房词》中留下了二十余首悼亡词。王拯最早的词创作起于张氏新亡、“幽忧多疾”之时,“以词之文小而声哀,为足以发吾胸之所郁塞”,故“数为之”。《沁园春三神庵展张宜人殡宫作>就写于此时:
秋到长安,断雨零风,愁人自醒。惨琳宫门掩,葳蕤玉锁,瑶京路隔,缥缈云軿。黻佩商量,齑盐论略,寂寞生涯涕泪并。年华影,奈朱弦锦瑟,一半尘扃。禅关我亦伶俜。渐带索衣宽也自惊。念青山归骨,何时负汝?白头进饁,梦底从卿。隔院棠梨,连街鱼鼓,不信人天有万层。幡竿静,待烛灰香冷,环佩来经。
词中既有“断雨零风”、“瑶京路隔”等现实凄凉之景的描写,也有“黻佩商量,齑盐论略”等往口温馨生活的回忆;时而迸发出“不信人天有万层”的悲愤,时而又回归“待烛灰香冷,环佩来经”的等待。正所谓“情至语”不加修饰而感人至深,全词凄悲入骨,哀怨缠绵。
悼念施氏妻的词亦极沉痛,如《青山湿遍辛酉八月,归自滦阳,适遘施淑人丧……》一词,写妻子的突然亡故,犹如噩梦一般,令人不敢相信;词人从边塞疲惫归来,本想与妻子共度美好的时光,却不幸祸从天降;当年誓约还在,今己天人相隔。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词人墨泪俱枯。《曲游春独诣长椿寺作>《玲珑四犯罗杏村老人画梅庄图便而,为施淑人作》《凄凉犯·长椿寺作,时施淑人丧己三年,余亦将戒归矣》《浣溪沙>十调等都写得真挚而凄悲。
王拯一生多愁亦多病,所以他常常以“相如”自比,既有自矜的成分,更多的是病痛缠身的无奈。王拯词中经常描写自己的多病之身,“茗碗药炉须自理,支离病骨堪撑”(《临江仙·病起》),“文园恨依旧,病来萧瑟”(《金琖子·秋茗》),“茂陵憔悴,漫药奁谁检、飞龙骨出”(《念奴娇·京庐病起,为陈抱潜题姬人马绘寒檠侍药图》),“茂陵病久相如老,揽经年、双鬓飘萧”(《高阳台·陈抱潜书来问疾,赋此代柬,兼怀苏虚谷桂林》)等等,抒发人生的无奈。
2.述志词
早年的王拯,尽管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建功立业的抱负始终执着。《绮罗香雨夜》写于张氏妻新亡不久,词人寄居萧寺,心绪暗淡,并感慨“钟鼎愿、剑磨书滞”,但词人依然相信自己必将有所作为,所以说“渐头颅、三十依然,寒螀孤咽未心死”,认为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在随赛尚阿围堵太平军时,王拯也有借此建立功业的想法。 《瑞鹤仙夜过德如所居姚氏楼作》云:
小楼深夜雨。对茗鼎香炉,暂抛尘土,相逢问何许。数旧情空记,断歌零舞。锦鞍绣绔,恨匆匆、玉颜非故。听紞如、戍鼓声中,能几岁华如羽。
休误。牙旌昼卷,铁甲宵征,捷书先赴。危栏试抚,云黯黯,混江浦。问前军,可有一池鹅雁,咫尺天山飞度。待朝来、北渚鸿归,数行寄与。
上片虽也流露对战争的厌倦和无奈,但下片“牙旌昼卷,铁甲宵征,捷书先赴”则表达了杀敌立功的壮志。
除了直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外,王拯还在一些咏物、题图词中奇寓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如《齐天乐为人题八骏图》下片云:“忧来空叹抚髀,也群空冀北,流盼生喜。九折羊肠,十年汗血,都付驽骀鞭弭。清高顾视,奈伏枥悲鸣,壮心不己。会见瑶池,东方寒贝齿。”“十年汗血,都付驽骀鞭弭”的沉痛无不寄寓着自己有才而不为世用的悲愤;“清高顾视,奈伏枥悲鸣,壮心不己”三句,亦是词人自我形象的抒发。王拯壮志凌云,却一生坎坷,他始终没能实现理想。
3.军旅词
王拯有两次较长的从军经历,一次是咸丰元年(1851年),朝廷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赴湖南、广西办理防堵太平天国起义军,王拯以本部司员随行。一次是咸丰十年、十一年( 1860-1861)在河北一带的军旅生涯。故对军旅生活的反映是王拯词的主要内容之一。
王拯的部分军旅词真实地记录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情况,可作“词史”看。如《惜余春慢·二月十五口清明,行荔浦道中作》写出了农村战后的荒凉及战争的惨烈: “旧垒荒余,新村燹后,拂而轻飓寒峭。山花懒艳,涧草怜幽,试问东君曾晓”,“恨红羊无赖,今夕碧磷多少”。
咸丰十年、十一年王拯曾在河北滦阳、滦平,北京密云一带驻守,也写下了不少反映军旅生活的篇章。其中对北地边塞风光的描写甚具特色,如《百字令·雨中过青石梁》的上片:“乱峰屏列,过金城玉塞、天设重限。石磴盘盘天半路,飞鸟也应愁眄。断石横蹊,崩崖夹道,滑青泥坂。关山如此,浪游何事乘辇。”层层铺陈描写青石梁关隘的险要,比起李白的《蜀道难》毫不逊色。
总的看来,王拯的词无论是述说人生悲情,叙写壮志抱负还是描画军旅生涯,都渗透着浓重的身世之感,其咏物、题画等词作也常常关合身世。王拯之词是其生活的真实反映,亦是其真情的自然流露。
风格多样
王拯的词不仅题材内容丰富,而且风格兼收并蓄,以沉着悲凉为主导,又兼有清刚雄奇的词风。
1.沉着悲凉
王拯为至情至性之人,又多愁多病,其悲情词多写得十分沉痛。如《尾犯自题(填词图)》:
病客最凄魂,洲苑梦回,俪影春阁。寄得清愁,只残宫零角。伤谢韵、天迷絮舞,枉芬才、云沉雁落。最缠绵处,剔尽银灯,黯黯釭花薄。家山轻破了,恨堕影、柳翠浑薄。那识相如,问遗书犹昨。念何事、秦箫恨短。重而今、冰弦怨托。再生何世,只恐吹玉参差错。
上片,词人因思入梦,由梦见亡妻写起,深情回忆妻子的才貌,而最难忘的是妻子伴读的温馨。下片则写生死相隔的无奈,句句血泪,令人不忍卒读。
王拯的悼亡词、感怀词大多写得沉着悲凉。周腾虎云:“(少鹤)近作《瘦春词》,缠绵清远,沈著悲凉,以此置之《迦陵》《饮水》之间,非但不愧之而己。少鹤卧病三年,所得如此,困厄独非福耶?”其对王拯词“缠绵清远,沈著悲凉”的评价可谓定评。
2.清刚雄奇
王拯的一部分赠友词和军旅词,写得清刚雄奇,别具特色。 《金缕曲送顾子山同年出守郢中》:
茧栗梢头雨。正匆匆、饯春时节,东风如虎。有客阳关催叠唱,别我一麾西去。奈柳色、今年非故。黄鹤矶头梅花弄,莽旌旗、乱卷蚩尤雾。云黯黯,落江浒。拂衣醉起花枝舞。笑书生、探囊犹有,惊天奇句。上马提戈能杀贼,下马能书露布。待万里、雪山飞度。何况飘零风中箨,好金铙、细琢红笺谱。归教与,泰娘妩。
在王拯的朋友中,王拯与顾文彬(子山)、钱宝青(萍石工)、勒方镝(少仲)、张金镛(海门)等最相投。王拯《金缕曲>(百万长安市)序云:“勒少仲同年出守南邕。京师人海,同调甚稀,子山、萍石工外,独少仲最沉潜,其深美者将与海门比肩。”在赠与这些志趣相投的同僚的词中,一方面写他们杀敌立功的志向,一方面写他们诗酒唱和的雅趣,写得清刚雄放。
独特风格的成因
1.“文小声哀”的词体观念
王拯填词最早起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因张氏夫人亡故,独居寺院,“幽忧多疾”,故借词以抒发郁闷。他从自身经历中体验到填词可以疏导忧愁,进而形成了对词“文小声哀”之体性特征的独特体认。他在《(茂陵秋雨词)跋》亦云:“自维倚声一事,本强作解人,聊以宣幽导郁。”再次申述词抒忧导郁的功能,强调词的悲情美。所以在进行词的创作时,王拯将词作为宣泄之具,形成了沉着悲凉的主导风格。
2.抒发“真意”的填词主张
王拯在《(忏庵词稿)自叙》中云:“风会代殊,体制各异,独其真意往往寓乎其中,则自三百篇以至骚赋五言之作,其义一也。”他在对诗词的发展流变的梳理中,归纳出“真意”是作品得以流传的根本原因。另外,王拯还从自身的创作经验出发,强调作者情不自禁的情感流露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苏汝谦《(雪波词)自叙》亦云:“君(王拯)故精词,每佗傺不自得,有所作,强余属和。”指出王拯的创作是“佗傺不自得”而为,是情不自禁之作。而对道光以来国事的衰颓,战事的频发,加上幼年而孤,中年丧偶,多病缠身,仕途不顺,军旅漂泊,王拯以词笔写己心,在词中表达种种人生悲感。“情动于中,言寄于外”,其词总有一种发之于内的悲情美,传达他对生活的体验与挣扎,记录他苦痛的人生感受,所以自然而然形成了沉着悲凉的词风。
3.转益多师的学词经历
从学词经历看,王拯由学五代、北宋而渐趋南宋。《(忏庵词稿)自叙》曾言:“于孟(孙光宪,字孟文)、李(王訇)及秦(观)、苏(轼)、柳(永)氏之伦,读其至者,一章一句之工,则含咀淫佚,终口不能去。”可见其取径之初欣赏五代、北宋词。但后来则明言学习王沂孙,其《(茂陵秋雨词)自序》云: “情文缭绕.家风既愧碧山。”另外,从填词时仿效体式、用韵追和的情况也可看出词人的创作渊源和师法取向。《龙壁山房词》中和白石四首,和草窗五首,和梦窗一首,对南宋词人多有模仿,故其后期的创作,明显趋向南宋词。龚海床亦云:“庚戌九月重见少鹤杭州,得读此卷(即《茂陵秋雨词》),适有烦恼,匆匆浏览一过,倪然己见南宋风流。”王拯由心契五代、北宋,到逐渐走向南宋,转益多师,终于卓然自立,形成了沉着悲凉的主导风格。
结语
王拯不仅有丰富而独特的词作,而且有成熟的词学观念。正是由于有着明确的词学理论作为指导,又有坎坷多舛的人生阅历为基础,王拯的词才独具特色。王拯的词以数量之多、风格之浑成在广西词坛乃至晚清词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卢前《望江南饮虹移论清词百家》对王拯的词推崇备至,认为“十家选,压轴马平王。龙壁古文能合辙,粤西词脉己深藏。始信瘦春芳。”虽然“压轴”之说有点过誉,但王拯对广西词坛的兴盛的确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不愧为道光、咸丰年问在词坛上崛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