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顶点着色问题的质粒DNA计算

2015-07-21 14:27马莹殷志祥
关键词:质粒

马莹++殷志祥

摘要:图的着色问题是著名的NP问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比如通讯系统的频道分配、考试排考场问题等方面有直接应用。图的着色问题采用DNA计算方法很多,有表面DNA计算,粘贴DNA计算。本文提出质粒DNA计算,首先把顶点着色问题转化为求最大独立集问题,然后给出了图顶点着色问题的质粒DNA分子生物实验,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性切割有边相连的顶点,得到最大独立集,在试验中特别引入了一个备用试管,最后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实例给出具体的着色方案,证明了该质粒DNA算法有效并且是可行的。

关键词:DNA计算;顶点着色;最大独立集;质粒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098(2015)01-0000-00

1994年,Adleman首次用DNA计算解决有向图的哈密顿问题[1];1995年Princeton大学的Lipton在Adleman思想的启发下,解决了可满足性问题[2];1997年,Ouyang等利用DNA计算解决了另一个NP完全问题,图的最大团问题[3];2000年,Head提出了用质粒DNA分子来解决可满足性问题[4];2004年,高琳,许进提出了基于质粒DNA匹配问题的分子算法[5]。

图顶点着色问题是著名的NP问题。2003年,高琳讨论了图的3-顶点着色的DNA算法[6];2005年,王淑栋提出了先 把 着色 问 题分 解 成 顶 点 独 立 集 问题 和 顶 点 划 分问 题 并 给 出 这两 个问 题的 D N A 粘贴算法,并调用这两个算法解决了图顶点着色问题[7];2006年,马季兰提出将图的顶点着色问题转化为SAT-问题来解,并且利用粘贴DNA计算来解决[8];2009年,强小利建立了一种基于酶切技术和PCR技术的图顶点着色DNA计算模型,给出了实现该模型的双编码的编码方案[9]。

本文提出基于质粒的DNA计算求解图的顶点着色问题,从图顶点着色问题的本质出发,把图的顶点着色问题转化成图的顶点划分问题。

1质粒

质粒是染色体外小型的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是含有复制功能的遗传结构的DNA分子。目前DNA计算中采用的质粒是闭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常用人工构建的质粒作为载体。常用的人工质粒运载体有pBR322、pSC101,必须包含三个特征:复制子、选择性标志和克隆位点。克隆位点是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外源性DNA可由此插入质粒内,而且并不影响质粒的复制能力。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链接酶可以对质粒进行剪切和重组。每位与唯一的限制性酶相对应,每位都以它对应的限制性酶为识别位点。

11质粒编码

给一个质粒 DNA 环状分子进行编码,设P是一个质粒载体,k是正整数,s1,s2,…,sk是P的k个相互不重叠的子段。对于每个i,核苷酸序列si不能出现在质粒P的其余位置上,并称si是质粒P的“位置”。通过切割和粘贴,质粒在“位置”处不断地修改,相应的核苷酸序列si要么在质粒上,要么不在,分别用1和0表示。质粒DNA的位为1表示这个位对应的顶点在质粒DNA对应的顶点集中,质粒DNA的位为0表示这个位对应的顶点不在对应的顶点集中。 例如: 质粒111111表示顶点集{v1,v2,v3,v4,v5,v6}, 质粒 100001 表示顶点集{v1,v6}。

12限制性内切酶

生物体内能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限制酶的名字根据最初分离出限制酶的生物体所命名,第一个字母取自属名的第一个字母,随后的两个字母取自种名的前两个字母,第四个字母表示菌株(品系)。例如Bam H,表示从Bacillus amylolique faciens H中分离出来的限制内切酶。通常,限制性内切酶仅剪切双链DNA分子,而且只在一些特定的位置上剪切。下表1列出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其中箭头表示切割位点。

表1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

2图顶点着色问题的算法设计

设G是一个图,分别用V,E,ψv(G),Δ(v),p和q表示图G的顶点集,边集,G的点色数,顶点v的度,顶点数和边数。

定义1设G为任意图且C代表颜色集合,如果存在映射σ∶V(G)→C使得对任意uv∈E(G),σ(u)≠σ(v),则称σ为G的顶点着色法,即对G的每个顶点用C中的某种颜色着色使得每个顶点只染一种颜色,且相邻两个顶点不能染同种颜色。

定义2对图G的顶点着色需要的最少颜色数称为G的点色数,简称为G的色数,并用ψv(G)来表示。

定义3对图G=(V,E)的结点子集SV,如果

1) S中的任意两个结点均不相邻,则称S为G的一个独立集。

2) 若S是G的独立集,且不存在G的另一独立集S′满足|S′|>|S|,则称S为G的最大独立集。

定义4对于无向图G(V,E),将其顶点集V划分为互不相交的多个非空子集V1,V2,…,Vm,使得V1∩V2∩…∩Vm=V,且Vi∩Vj=,其中i,j=1,2,…,m,i≠j,则V1,V2,…,Vm称为G=(V,E)的顶点一个划分。

定理1对任意图G,有ψv(G)≤Δ+1。

证:对图的结点数n作归纳证明,当n=1时,即图只有一个结点,ψv(G)=1,定理显然成立。设结点数为n-1时定理成立,现增加一个结点v0,则与v0邻接的结点最多有Δ个,即使这些结点都着不同颜色,也不会超过Δ种颜色,则给v0着不同颜色,色数不会超过Δ+1,定理亦成立。

由于独立集内的所有结点可着同一颜色,如果将图的顶点进行划分,使每一结点子集都是独立集,即最小划分数即是图的点色数。

21图顶点着色的算法

图顶点着色算法:endprint

先求图G的一个最大独立集V1,然后求G-V1的最大独立集V2,然后再求G-(V1∪V2)的最大独立集V3,如此继续直到最后一个最大独立集Vk,则所需色数ψv(G)=k,即求G的独立数I(G)。

具体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1:从顶点V中选取顶点,不妨设为v1,记k=1,Vk={v1}。删除与顶点v1相邻的顶点,剩余的顶点假设记为vi,vj加入Vk={v1,vi,vj}集合中,Vk即为所有顶点中的最大独立集。n为Vk中元素的个数。

步骤2:如果n=|V(G)|,则k为顶点着色数;否则执行下一步。

步骤3:把k换成k+1,继续找剩下顶点中最大独立集Vk,按顺序找出顶点记为vm(vm为不在Vk中的顶点),记Vk={vm},删除与vm相邻的顶点,剩下的顶点加入到Vk,n为V1,V2,…Vk中所有元素的个数,转步骤2。

22图顶点着色问题的DNA计算模型系统

1) 顶点编码。每个顶点用寡聚核苷酸片段进行编码,每段的两端都有特殊酶切位点的序列。例如,顶点v1 用A,T,C,G随意编码,长度为50 bp,其两端含有限制酶Eco RI的识别序列为5′-GAATTC,其分割点在G与A之间,这样通过Eco RI作用就可以将v1从链上切除。Station2表示顶点v2所在的位置,其两端含有Pst I的识别序列式5′-CTGCAG,类似通过Pst I作用可将v2从链上切除。顶点编码成质粒形式见图1。

图1顶点编码

2) 图顶点着色问题的DNA生物算法。对应的质粒DNA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编码。给顶点进行DNA编码,每个顶点用A,T,G,C进行编码,长度可以在40 kb至50 kb之间,在每个顶点的两端连接限制性内切酶。将编码好的DNA片段放入试管中。将编码好的DNA片段链插入到已开口质粒中,这样可以形成环状的双链DNA质粒。

步骤2:扩增。将细菌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扩增,可以得到数量足够多的新质粒,用试管T0表示。

步骤3:切割。检查试管T0中任意两条边之间是否有顶点连接。如果都没有顶点相连,转入步骤4,否则假设有边ei和边ej相连对应的顶点为vm,将步骤2所产生的新的质粒的试管T0分成相等的三个试管,一个试管单独放置(步骤4使用),然后检查所有和vm相连的边,另外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切割有边相连的两个顶点所对应内切酶,然后把切割下小的DNA片段和质粒分离,最后使质粒重新环化,合成一个试管。返回步骤2。

步骤4:找到最大独立集。测序而且记录DNA分子片段,找到该分子片段所对应的顶点,令其记为Vk(k=1,2…)。如果V1,V2,…,Vk中总的顶点数恰好等于图G的顶点数,则转步骤5;否则,再用试管T0(步骤2中的初始试管)切割V1,V2,…,Vk顶点,把切割下小来的DNA分子片段和质粒分离,使质粒重新环化,合成一个试管,转步骤2。

步骤5:k即为着色数,则V1,V2,…,Vk中的顶点集为同一种颜色。

3一个实例

下面对图1所示顶点着色问题来详细讨论上述算法生物实现步骤。

步骤1:编码输入。对图1中的每个顶点进行编码。

图26个顶点10条边的图

步骤2:扩增。将合成的DNA分子片段链插入到已经开口的质粒中,这样形成闭环状的质粒,再转入大肠杆菌进行扩增,容易得到数量足够多的实验所需要的新质粒,仍用用试管T0表示。

步骤3:剪切。将试管T0分成三个相同的试管T′0、T1和T2。T′0为备用试管,在步骤4中使用。此时试管中质粒位为111111,即点集{v1,v2,v3,v4,v5,v6}。首先,对顶点v1所有连接的点全部切割掉,则剩下的点即与v1不连接。对边e1顶点v1与其相邻的顶点v2,在试管T1中用对应的酶Eco RI切掉v1所表示的粘性末端DNA分子片段,并且把切割下来的DNA分子片段和质粒分离,使T1中的质粒重新环化,这时T1中质粒表示位为011111,即点集{v2,v3,v4,v5,v6}。在试管T2中用对应的酶Pst I切掉v1所表示的粘性末端DNA分子片段,把切割下来的DNA分子片段和质粒分离,并且使T1中的颗粒重新环化,这时T2中质粒表示位为101111,即点集{v1,v3,v4,v5,v6}。把试管T1和T2合成一新的试管,仍记为T0。若图中无边则表示图可划分为{v1,v3,v4,v5,v6}和{v2},或者{v2,v3,v4,v5,v6}和{v1},图为2-可着色。

将试管T0分成两个相同的试管T1和T2。对于边e2对应顶点v1和v3,在试管T1中用限制性酶Eco RI切割掉v1顶点所表示的粘性末端DNA分子片段,把切割下来的DNA分子片段和质粒分离,并且使T1中的质粒重新环化,这时T1中含质粒为011111和001111,在T2试管中加入BamH I切割掉e2对应顶点v3,并使T2中的颗粒重新环化,此时T2中质粒表示011111和100111。把试管T1和T2合成一新的试管,仍记为T0。T0中含有三种新的质粒对应的为表示为011111和001111以及100111。

将试管T0分成两个相同的试管T1和T2。对于边e3对应顶点v1和v4,在试管T1中用相应的限制性酶Eco RI切割掉v1所代表的粘性末端DNA片段,把切下来的DNA片段和质粒分离,并使T1中的颗粒重新环化,此时T1中含质粒为011111, 001111和000111,在T2试管中加入Sal I切割掉e3对应顶点v4,并使T2中的颗粒重新环化,此时T2中质粒表示011111,001111和100011。把试管T1和T2合成一新的试管,仍记为T0。T0中含有四种新的质粒对应的为表示为011111,001111和000111以及1000111。endprint

再切割和顶点v2相连的顶点(v1除外),依次切割和v3相连的顶点(v1和v2除外),经过反复切割,最终可得试管中的质粒表示为000001,000010,001001,000110,10000,011001,即表示顶点集{v6},{v5},{v3,v6},{v4,v5},{v1,v6},{v2,v3,v6},即最大独立集为{v2,v3,v6}。

步骤4:测序。通过凝胶电泳实验找出链长最长的质粒,用分子克隆技术确定长度最大的质粒,它所代表的编码就是最大顶点独立集{v2,v3,v6}。

步骤5:从剩余顶点中求最大顶点独立集。在步骤2中备用试管T′0中切割v2,v3,v6,则试管T′0中仍含有顶点v1,v4,v5,转入步骤2,寻找T′0的最大独立集,可求得{v4,v5}为最大独立集。

从剩余顶点中求最大顶点独立集。在步骤2中备用试管T′0中切割v4,v5,则试管T′0中只含有顶点v1,显然,图可划分为{v2,v3,v6},{v4,v5},{v1},即图可3-着色。

4结束语

文献[7]求顶点着色时求的是最大独立集问题和图划分问题,采用的是粘贴DNA计算而且需要单独进行两个实验;而本文求解图的最大独立集问题和图划分问题只需要一个实验,而且实验时引入了三个试管,在质粒进行分离操作时,引入了一个备用试管,这大大简化了实验的操作,尽可能减少了实验的误差,最后本文给出实例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本文在试验时,采用的是质粒的切割、环化和分离过程,质粒始终保持了DNA双链形式,避免了DNA退火以及PCR扩增。但是,由于内切酶的种类有限,也限制了图的规模不宜太大,还有顶点对应不同的边需要酶切,酶切的过程可能会产生非特异性酶,这是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参考文献:

[1]Adleman L. Molecular computation of solution to combinatorial problems[J]. Science, 1994, 266(11):1 021-1 024.

[2]Lipton R J. DNA solution of computation problems.[J]. Science,1995, 268 (4):542-545.

[3]Quyang Q,Kaplan P D. Liu S et al. Solution of the maximal clique problem[J]. Science,1997, 278(17): 446-449.

[4]Head T, Rozenberg G. Computing with DNA by operating on plasmids[J]. Biosystems[J], 2000(57): 87-93.

[5]高琳, 马润年, 许进,基于质粒DNA匹配问题的分子算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2, 29(5): 820-823.

[6]高 琳, 许 进, 图的顶点着色问题的DNA算法[J]. 电子学报, 2004, 31(4): 494-497.

[7]王淑栋, 刘文斌, 许进. 图顶点着色问题的DNA粘贴算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5, 27(3): 568-572.

[8]马季兰,杨玉星. 基于粘贴模型的图顶点着色问题的DNA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626(12): 2 998-3 000.

[9]强小利. 图顶点着色问题的DNA计算模型. 计算机学报, 2009, 32(12): 2 332-2 336

(责任编辑:)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粒
一种优化的提高质粒产量的提取方法
mcr-1阳性类噬菌体质粒与F33∶A-∶B-质粒共整合形成的融合质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植物乳杆菌内源性质粒序列分析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人源LDHA基因启动子质粒的构建及在肺癌细胞中Nrf2对其转录表达调控和功能分析
短乳杆菌天然质粒分类
重组质粒rAd-EGF构建并转染hDPSCs对其增殖的影响
乳杆菌属天然质粒研究进展
Survivin-siRNA重组质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作用
耻垢分枝杆菌烯酰辅酶A水合酶编码基因表达分析及其敲除质粒的构建
铜绿假单胞菌对耐喹诺酮药物质粒基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