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国学教育的先行者

2015-07-21 21:18吕芳田江梅
祖国 2015年12期
关键词:李刚书院国学

吕芳 田江梅

编者按:

立国之本,首在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国学宗师钱穆先生说:“我们的大学教育是有其历史传统的,不能随便抄袭别人家的制度。中国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私人讲学,培养通才,这是我们传统中最值得保存的先例。”

当记者初进位于滨河公园之畔的全国首创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时,独立院落里的四层小楼,坐北朝南,装饰考究,环境典雅,绿树成荫,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等李刚教授时,脑海里想着他应该是一个留着长发,身着唐装有着五千年文化气息的国学教育者。就当这时,一个身着紫色短袖、运动裤、军绿色球鞋的中年男子走来,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国学主人公。再看其妻王建平院长也是那么随和、谦恭、朴实、平易近人,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李刚教授对记者说,他出生于书香世家,198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山西省教育厅工作至今,对教育有着很浓厚的兴趣。近年来,不少国人都在反思,为什么建国以来出不了大师,获不了诺贝尔奖。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国学童子功”。我国传统的书院教育是通识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孩子从小摆脱庸俗、唤醒卓识。儒家六艺教育指礼、乐、射、御、书、数。通识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孩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改革不伦不类体制

拯救中华传统文化

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水准出现了整体的滑坡。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现有教育既没有真正学到西式教育的长处,又完全丢弃了故有民族教育的优点,新轨未立而旧轨已破,成了一种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教育体制,其存在重大弊端。德者,国之基也;德者,人之性也;德者,智之帅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靠的是古圣先贤的人伦之道与美德教化。纵观中华五千年传统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内容、顺序与纲领。李剛教授立足国学,放眼世界,制定了山西国学教育基地八德大成教育。

一贯道统。孙中山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一贯道统,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

两大形象。一阴一阳谓之道,一文一武谓之教,文如孔子,武似关公。文韬武略,治国安邦。

三根扎牢。《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 三根教育。故南宋孝宗说:“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四段教育。国学经典教育将文化熏陶,性情教育,人格培养放在首位,让古圣先贤的智慧代代相传。有识之士将此总结为:“人生四阶段教育理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五论总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朱子列出的五伦之教,做人之道,学问之基。

六字大成。中华儒学给每一个人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大成之路,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大成之奥秘可概括为六个字:“正心、壮志、强能”。正心就是正观念,孟子曰:“人皆可为尧舜”。壮志就是“大其志,强其志”。先哲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强能就是在实践中“开发潜能,增强能力”。

七种习惯。孩子们经过3—5年的学习,可养成七个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一是孝顺父母的仁爱习惯;二是热爱劳动的勤俭习惯;三是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四是坚持晨练的健身习惯;五是诵读经典的学思习惯;六是行有不得的反思习惯;七是和而不同的为人习惯。

八德八会。古圣先贤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孩子自小践行这八种德行教育,就落实了习近平主席要求全国青少年要“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的做人之道。

复兴私塾书院

弘扬国学教育

中国的私塾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30年来,为弘扬国学教育,李刚夫妇不仅实地考察我国数十所古代的私塾书院,还赴美国、欧洲考察西方的教育特点。使得山西国学教育基地被授予“中国国学教育创新示范基地”,李刚被授予“中国国学教育创新先进个人”,他还被授予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委员、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香港孔教学院名誉院长和全球经典早教研究院院长等。因为对私塾书院教育的实验成功,更加说明了中国私塾书院有着很大优势。一是道德教育的圣地;二是精神寄托的家园;三是耕读文化的乐园;四是尊师传道的殿堂;五是礼仪教化的道场;六是神童教育的摇篮;七是祖宗祭祀的庙堂;八是莘莘学子的天堂;九是国学名师的杏坛。所以普及国学教育,复兴私塾书院,回归大成教育势在必行。

国学为治国之道

经典为教育之魂

在李刚教授带着我们参观学院时,墙壁上处处可见有标语,“送君送到大门口,鞠躬要到九十度”“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等,还有他专为太原大学城题写了“大学者非大楼也非大城也,而书院也国学也做人也。”国学的根本,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的灵魂,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我心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与宇宙万事万物的和谐。国学的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2012年,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李刚教授还被评为“山西省十大藏书家”。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实践证明,经典图书是教育之母,是育人之魂。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唯有研习经典,方能探到文化的本源。它不仅能提供知识,更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开掘人的潜能,以对抗萎靡、卑琐和平庸。

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

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

13岁以前是少儿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语言文学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化是在背诵中化为内在修为的。少儿读经,先求熟读,不急求懂,通过反复吟诵,慢慢发酵,在不知不觉中就能陶冶情操,培养人格。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弥新,古事亦可今用。比如: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占据首位的,如果一个人都不懂得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身边的人,热爱人民、热爱一个国家。由于现在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被宠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对现有的孩子打骂父母、甚至杀父母的“无礼”表现李刚教授深感担忧,对当今社会的“缺德”现象深恶痛绝。在当今社会,特别需要弘扬孝道,它会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大同。

修炼国学童子功

成就孩子大人生

李刚与夫人王建平,不仅都是经典早期教育的倡导者,更是亲力亲为的实践者,他们的女儿李梦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李刚自豪地告诉记者,1983年,李刚教授的女儿李梦18岁时以61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大四时,又以全优的综合考评成绩被推荐为本科起点,直接攻读北大历史学博士,而且是免试免费的“双免”博士。为此,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题写了“父女两代北大人”的墨宝。并且,就在李梦高考的那几天,也是从考场一回到家就进厨房,帮着做饭炒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抢着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争着做。”这也是李刚夫妇对李梦的教育理念之一。

3岁会背《论语》,4岁学背英文,5岁诵读高中语文课本,能做五位数的加减法,6岁已经可以广泛阅读、创作和写诗。这位就是李刚教授的得意门生李心然小朋友。在2011年6月国际儒学联合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办国际儒学论坛,李心然作为最小的特邀代表,在大会上做了精彩的诵读表演,赢得了海内外名人志士的高度赞许。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争做先悟者、先倡者、先行者,增强中华传统教育。以充分发挥教育家的智慧,在弘扬国学教育,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和努力。普及国学教育,是实现强国梦的奠基工程、铸魂工程、立德工程、智慧工程、正气工程。而这项工程投资少、见效快、影响大,可以影响千家万户,可以影响到整个世界,可以影响到千秋万代。

(本文材料由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提供)

猜你喜欢
李刚书院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朵云书院黄岩店
The Channel Tunnel
李刚作品
Testing Photons Coupled to Weyl Tensor with Gravitational Time Advancement∗
白鹿洞书院记
你捡到钱了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