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春 陈旭
摘 要:在近些年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英语专业逐年缩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低就业率,现有英语专业教育方向和发展模式逐步被挑战和质疑,在新形势下英语专业掀起了改革的大潮。本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各个院校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第二课堂形式。据此,以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莎士比亚戏剧社为例,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社的成立对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关键词: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综合素养;创新能力;莎士比亚戏剧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5-0134-02
1 素质教育体制下高校第二课堂迎来新局面
第一,知识经济下对传统教育理念提出的新挑战。
当今社会,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不竭源泉,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注入更新的动力,带来更好的机遇。同时,它也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曾提出“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我国高校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培养新型素质人才。而现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第一课堂,但从近几年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反馈来看,现有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效果并不理想。第一课堂并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漏洞。这就要求全国高校打破现有的理念和模式,开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素质教育体制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十二五”之后,中国教改以十大改革试点作为突破口再度发力。素质教育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第二课堂”具有不可替代的自主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不可或缺的途径。其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第二课堂通过对高水平语言材料的充分接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深入理解程度,提升自身的欣赏意识以及批判能力,进而充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 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普遍现状
第一,英语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先天不足。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始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但是大多数高校的校园规划和建设中。基于外语专业本身较强的文科性,教学活动的重心和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太多动手实践创新的机会。仅就对华北地区诸多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平时学生的课余时间也大多采取了读书、看美剧、看电影等传统方式来提高专业文化水平。由此一来,长期的往复循环就在专业内部形成了一种相对沉闷单调的氛围。与此同时,在第一课堂活动总还主要保持着老师讲学生听的类似lecture的课堂形式。学生对所修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大打折扣。主观上讲,专业自身特点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没能得到很好地锻炼和提高。
第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后天发展有多欠缺。
首先,所需硬件条件不足,活动经费欠佳。由于目前外语专业活动是由学生自发组成,缺乏先进的技术指导和方向指引。硬件设施的缺乏情况异常明显,在实际中会给学生活动的推行带来更大的不便,如租场地、借器材等,严重挫败学生第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此外,学校、学院对第二课堂的活动经费扶持有所缺乏,用于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拨款的比例明显悬殊,容易忽视学生中小社团的存在和力量,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制度不完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待提升。一方面,许多学校对第二课堂的建设缺乏相应的体制制度,第二课堂的推行在总体上缺乏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引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第二课堂的体系化、制度化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第二课堂缺乏优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一般来说,很多学校只为大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配备专业指导老师,而对普通日常的学生活动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部分高校学生社团安排虽有指导老师,但指导力度仍显不够。更明显的现象是高校教师虽然重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但很少有人把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自己教学和科研的内容之一,导致了承担第二课堂指导工作任务的老师少之又少。这种局面带来的问题是,对学生个体素质提高,对活动细节进行专业化指导力度明显不足,导致每个活动更多地体现为学生自发、自为的过程,活动的整体层次难以提升,通过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多教育的作用打了折扣,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评价受到了影响。
最后,学生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学校、老师缺少对学生第二课堂的引导和重视,学生自身对第二课堂教育的认识充分不足,因而更加无法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发挥其主体作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中一时兴趣者居多,盲目参与型居多,学生对于第二课堂活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于参与的学生来讲,更多地也是处于旁观、辅助的角色,真正能够实际动手参与组织的学生比例不高。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主体意识不强,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学校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目标难以实现。
3 英语专业全面开展第二课堂的可行性
第一,建立莎士比亚戏剧社是符合高校英语专业课改的时代要求和趋势。
近两年内,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英语专业改革的大潮。各大外语高等院校纷纷展开了调整专业结构,探索专业发展特色的变革。第一课堂的改革远远不能适应试下的英语专业发展趋势,由此开拓全新第二课堂实践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目前英语专业就业困难的局面,社会领域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反馈要求高校输出专业水平过硬,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突出的英语人才。不管是为提升英语专业自身生命力还是在外界社会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英语专业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莎士比亚戏剧社的开展便适应了这一改革趋势,顺应英语专业整改的趋势,借力于有利的政策倾向,以一种全新的剧社的方式填补英语专业学生课余生活自主学习实践的空白。
第二,学校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为顺应趋势,增强自身专业实力和教学质量,英语专业积极开展英语学科调整变革活动,从课程设置到专业结构再到就业方向等等方面逐步调整,不遗余力的贴合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建立综合全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第二课堂的开拓和发展上,通过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有利地弥补第一课堂所带来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积极性和创造性,物质方面,不管是从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是从基础设施以及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校方都给予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和支持。河北工业大学莎士比亚戏剧社就是在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领导的授权支持下,由专业教师倡导筹划,学生亲自组织组建,按不步骤有计划地成立的。剧社建立了成员档案机制,例会制度,对剧社成员进行了注册入会,以及确立了实时考评鼓励制度。精神层面,在全学院所有英语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支持下,莎士比亚宣传工作得到了很好的推行和响应。莎士比亚戏剧社的开办创建符合了师生共建丰富课余生活,开拓新型第二课堂的心愿和诉求。从领导到学生,所有人都给予了莎士比亚戏剧社巨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
第三,老师和学生的强强联合使得第二课堂的开展更具生命力。
在改革大潮下开拓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一定是师生联动,携手共进的。实际调查显示,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认可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英语教师的参与能使学生得以进一步和教师沟通接触,这是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言传身教的好机会。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和协调,可以缩短人际间距离,这种人际关系的改善对课内英语教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新条件下的学生第二课堂,学生们看到更多老师的身影,师生间的相互反馈使得第二课堂实践开展的每一步都是在推敲探索中完善,成长的。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莎士比亚戏剧社的成立是有明确的师生配合机制的,剧社配有多名指导教师,定期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排练、沙龙等活动当中。从创办开始,剧社就显现出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在老师的推动下,学生自主性得到的极大激发和发挥。
4 开拓全新第二课堂能够明显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显著的帮助
第一,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飞跃式提高。
通过走访调查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发展历程并采访多位英语教师不难发现,许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基于自身文科性较强的局限性,并没有过多的开发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和活动。就现有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还是集中在学生骨干和社会活动积极分子这一群体中。就活动形式来看,无外乎诗歌朗诵,一年一度的“世纪之星”英语演讲比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等英语赛事。真正学生自主自发举办的活动少之又少。河北工业大学莎士比亚戏剧社的创办开创了河北工业大学英语专业历史上学生第二课堂系统化组织化的先河。与现有的英语协会不同的是,剧社作为载体,本着以学生为本,学生自主的理念,将英语专业学生吸纳到其中来。从剧社的硬件方面,学生自主选择敲定剧社的编制、部门设置、人员分配、活动形式、活动章程以及活动计划等事务,完全实现百分百学生创意最大化。此外,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爱好,莎剧社进行了明确人员组合,在组织活动,筛选剧本,改编剧本,戏剧编排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需要和特点,鼓励并奖励大家自主创作,体现出现代大学生的自由精神,创新思维。在塑造任务过程当中,剧社鼓励大家在呈现经典剧目过程当中加入新时代的元素,做到让老树发新芽。
第二,学生的综合实力日益凸显。
从专业知识层面来看,第二课堂有着其特殊的作用。理论认为,外语学习和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练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练习的比例至少应为1∶4。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功的目的远远不够的。据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课上平均每节课发言的情况是:50%的人在1分钟以内,40%左右的学生在3~5分钟以内;在精读课上平均每节课发言的情况是:30%左右的学生在1分钟以内,60%的学生在3~5分钟以内。由此来看,无论是学生的听说能力还是读写能力,都没法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得以很好的提高,所以第二课堂成为学生打下扎实基本功的保障。河北工业大学莎剧社的创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宽阔很大的平台。
剧社会定期组织成员进行戏剧作品交流会,戏剧沙龙的形式,学生相互解读共同分析作品戏剧,既拓宽了知识面和信息量,又实现了增强文学感知力的作用。剧本组定期进行剧本改编创作沙龙,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剧本的编排、语言的使用、以及情节的发展,根据现代青年学生的审美理念,在保持作品经典之处的基础上选取新的元素进行填充,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和感知力、运用能力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在日常的排练过程中,各位演员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激发了他们说英语的热情和动力,在一次次的排练过程中,每一位成员的口语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爱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里一股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再有平时的英语配音等训练活动和表演技巧的训练学习,使得大家从活动中寻求到一种快乐充实的方法学习。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实实在在运用到了实际生活当中真正达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在这样一种非作业性的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地发挥。
就社交能力而言,作为第二课堂的主体,学生群体不仅仅局限在锻炼学习文化知识上。每一项活动的举办都涉及到多方协调交涉;甚至课堂内部运作,工作开展也是需要学生发挥强大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的。莎剧社的成立标志着它作为一个学生团体,是需要协调沟通师生等多方面关系的,例如,同其他院校的莎剧社例如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学校莎剧社取得联系,相互交流学习;组织活动、戏剧排练等等日常工作;邀请老师召开讲座等等。这样一来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严谨性、大局观念都会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中,都自觉地进行自我修炼,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洪波,杨岳.拓展创新素质培养的空间[J].清华大学学报,2001:25-28.
[2]李冰燕,童建.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46-48.
[3]严轶伦.第二课堂对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65-67.
[4]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4:73-75.
[5]李祥印,祝晓斐.基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济南大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