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裕
整整14年,她整天与一群盲人孩子在一起。从最初的逃离到选择坚守,丈夫和她离婚,唯一的女儿“不认”她这个妈妈,但她没有动摇!14年来,她把一所被称为“烂摊子”的盲校建成了全国最著名的特殊教育中心,从这里走出全国第一位盲人特级音乐教师、全国特殊学校信息技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不仅如此,她还成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队,帮助400多名学生以一技之长勤劳致富,培养出200多名盲人大学生,成为全国特教领域的传奇人物!她,就是李龙梅——
思想转变,因盲童带给她的心灵震撼
2001年,32岁的李龙梅在重庆弹子石小学已经当了11年的语文老师。这年6月,就在放暑假的前一天,李龙梅突然被叫到校长室,她发现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长端坐在那里。她正纳闷时,副局长开口说:“龙梅同志,经教育局党委研究,让你担任重庆市盲人学校的校长,祝贺你啊!”
去盲人学校当校长,不要说李龙梅毫无思想准备,其实一提到盲校,她心里就发怵。“以前有几次,为盲校捐款我都是第一个捐,这不是因为我富有同情心,而是因为害怕,所以想先捐先走。”李龙梅回忆说。可面对她的犹豫,领导说:“没商量余地,这是组织决定。”无奈之下,李龙梅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顶官帽。
2001年9月3日,神情落寞的李龙梅踏进重庆市盲人学校这个陌生又特殊的校园时,整个人就懵了:这里的简易厕所臭气熏天,教室窗户的玻璃一块块支离破碎;全校不到40个学生,每个人都是脏兮兮的;食堂里的菜不仅单一,油水更是少得可怜;学校的账面余额为零……看到这些窘况,李龙梅一下子从头凉到脚。
“我在学校里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这是重用我,还是在捉弄我啊!”李龙梅顿感愤愤不平,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对策——消极怠工。上任伊始,她既不给老师开会,也不安排工作日程,整天待在办公室里足不出户,并且自虐似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上厕所。那时候,李龙梅整天琢磨着怎么能早点离开这个“鬼地方”。她想,只要自己消极怠工,说不定哪一天上级就会将她调离。
就这样,李龙梅消极地过了两个星期。一天中午,在办公室里待得实在无聊,她想出来解解闷,便无精打采地到操场边溜达。“李校长,是你吗?我听脚步声觉得应该是你。”李龙梅正低头沉思,忽然间,发现一个盲童站在她面前。她正要回答,盲童怯生生地说:“听说你长得很漂亮,我想摸一下你,可以吗?”李龙梅心里“咯噔”一下,感到很意外,甚至有点害怕,但毕竟和孩子打交道多年,她不忍心拒绝一个孩子的请求。于是,她蹲了下来,把盲童的手放到自己脸上。盲童的一双小手如羽毛般柔软地抚过她的额头、眼睛、鼻梁、嘴唇、脸颊、头发。李龙梅从未被一个孩子如此缓慢而轻柔地抚摸过,瞬间,有一股暖流在她心田里弥漫。
孩子摸完后跳到一边,高兴得拍着巴掌说:“李校长,你的皮肤很光滑,你的头发是烫了的,你果然很漂亮啊!”那一刻,李龙梅感到心被触痛,喉咙哽咽说不出话来。接着,盲童叹息一声,走开了。李龙梅就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叹气啊?”盲童停下脚步,顿了顿说:“我们都知道你是我们的新校长,老师们说你很漂亮。我们好想看看你,摸摸你,但你天天都待在办公室里,我们不敢来!”
“我当时心头很震撼,有想大哭一场的冲动!”李龙梅事后感慨地说。那天晚上,想着白天的事情,她失眠了。后来李龙梅听说,那个男孩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扔到了垃圾堆,是福利院把他送到盲校的。尽管男孩眼盲又被家人抛弃,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在盲校里很乐观。盲童那句“你天天都待在办公室里”的话,直抵李龙梅的心灵深处,触到了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想,或许这里真的需要自己。
盲校改观,女校长家庭却危机四伏
经过几个晚上的心灵挣扎,李龙梅决定留下来。她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学校的卫生。厕所、教室、食堂、校园的每个角落,李龙梅都要求打扫得一尘不染。除此之外,因为学校里那时还没有热水器,李龙梅就发动老师,把孩子带回各自家里洗澡、理发……
就这样,一周之后,不仅学校窗明几净,孩子们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个都干净卫生。
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是全国特教的一棵大树,有特殊教育“北大”“清华”之称。整整一个春节,李龙梅都在思忖,要使学校教育早出成效,必须傍上长春特教这棵“大树”。于是,节后上班第一天,李龙梅在教师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要让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在重庆盲校设立全国唯一的远程教育基地。老师们一听都不敢相信,觉得人家怎么会看上他们这所毫不起眼的盲校呢?李龙梅没有过多解释,只抛下一句话:“事在人为!”
就这样,几天后,李龙梅给教务主任打了声招呼就悄悄出发了。她买了一张硬座火车票,只身一人前往长春。
当李龙梅脸色苍白地出现在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院长办公室门口时,又冷又饿的她差点晕倒,院长连忙跑上前扶住她,给她泡了杯热茶暖手。当问清楚事情的原委后,老院长被感动了,同意在重庆盲校开设全国唯一的远程教育基地。
当盲校的孩子听说学校被列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的远程教育基地时,都高兴得不得了。就在当年,学校4个学生参加盲人高考全部上线,重庆盲校开始有了名气。
盲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家庭经济困难,不少父母为了治疗孩子的眼病东挪西借,债台高筑,几乎无力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不少孩子面临着辍学的危险。“进来一个,就要留住一个,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经济贫困而失去上学的机会!”为此,倔强的李龙梅放下面子,一次又一次地跑市教委、市残联、福利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把争取到的钱都用在改善办学条件和贴补贫困学生上。
学生赵家利,家中一贫如洗,还有一个患病的母亲。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她利用假期到按摩店打工挣钱,来到重庆盲校后省吃俭用备战高考。离考试还有两个多月,钱快花完了,为凑足到长春参加高考的路费,她竟瞒着老师每天以馒头就开水来填饱肚子。李龙梅知道这件事后,二话没说从学校“基金”中拨出1000元,自己又掏出500元钱给了赵家利。面对如此关心自己的校长,这位不曾掉过一滴泪的坚强女孩忍不住痛哭失声:“我发誓一定不辜负李校长的关爱!”当年高考,她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春大学。
就在李龙梅全身心投入盲校工作的时候,她的家庭出现了危机。由于李龙梅整天待在学校里,基本不回家,哪怕是周末,她也在忙学校的事。一次,丈夫过生日,叫了很多亲朋好友,打电话让她回家,李龙梅抱歉地说:“我有事走不开啊,请你原谅。”丈夫气呼呼地摔坏了手机。因实在无法再忍受妻子从早到晚都守在学校里,丈夫发出最后通牒:“要么离开盲校,要么离婚!”李龙梅好话说尽,也无法挽回破裂的婚姻。直到分开前的最后一刻,丈夫还说:“只要你离开盲校,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可以不离婚。”李龙梅强忍泪水,没有动摇。
让李龙梅更加痛苦的是,和丈夫离婚后,唯一的女儿就不理她了。“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我就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也没见过她的一位老师。到小学五六年级时,她赌气不理我。”得知父母离婚,已念初中的女儿气势汹汹地找到李龙梅,对她说:“妈,如果我这辈子没有什么成就,你可别埋怨我,因为你在我身上没花一点儿心思,还把一个好端端的家也搞散了。”说完这话,女儿扭头就走。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李龙梅心里五味杂陈。
有一段时间,李龙梅心里空荡荡的,她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但看到盲校里那些孩子脸上欢快的笑容,听到他们毕业后找到工作,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再是家庭“累赘”时,李龙梅觉得特别欣慰。后来,女儿考上了大学,也慢慢理解了她的事业,李龙梅感觉心里轻松多了。
含辛茹苦,让每一位盲童都成为阳光天使
视障孩子被称为残中之残,80%的盲童被家庭当成包袱。“所以,对盲孩子不仅要教育,更要养育。”李龙梅的办公室里永远准备着零食和玩具,因为每天下午4点到5点,是她与学生“心灵对对碰”的时间:只要不外出工作,她总会邀请四五个学生到办公室玩耍、讲故事。每次,孩子们都会发出开心的笑声。
让李龙梅铁了心留在盲校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对一位全盲教师的感动。一次,她到教室巡查,看见全校唯一的全盲音乐老师张治平,正一边给班上12名学生讲课,一边倚着墙壁痛苦地支撑着身体,额头上挂满了大滴的汗珠。原来,他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为什么不坐下来讲课?”李龙梅关切地问。“要不得,要不得。”张治平认真地解释,“娃儿看不看得见我站着讲课是他们的事,坚持站着讲课是我自己的事。”李龙梅无言以对,眼眶湿润了。
了解到张治平十分敬业,精通笛子、二胡、手风琴等多种乐器,创作了不少精品音乐后,李龙梅就经常找张治平谈心,鼓励他在盲校音乐教学上大胆突破。后来,张治平辅导的学生乐队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9月,仅有初中文凭的张治平荣获全国第一个盲人“特级音乐教师”称号。一时间,张治平成了全校教师的典范,老师们不再为在盲校教书而感到自卑,甚至一些优秀的大学生也自告奋勇来到重庆盲校任教。
在李龙梅和全校所有教师的办公室里,墙上都贴着一句醒目的话: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是的,这群在黑暗中磕磕绊绊摸索成长的孩子,都被李龙梅看作是最善良最纯真的天使。她说:“和他们在一起,我的心会变得很平静,人生也很充实!”
很多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李龙梅就像母亲一样手把手地教他们洗头洗澡,穿衣叠被。冬天,不少孩子手生冻疮,凹凸不平的盲文点字磨得他们的手指鲜血淋漓,李龙梅心疼不已,轻轻替孩子包扎。暑假高温,路途远的学生不能回家,她掏钱给孩子们买冰糕解暑,还亲自到安装有空调的会议室里为孩子们打地铺。
有一次,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拉着李龙梅的手问:“李校长,肯德基是什么啊?是不是一只很大的鸡?”这番天真的问话让李龙梅眼眶发红,她当即自己掏钱为全校100多名孩子购买了肯德基套餐。从那时起,每年“六一”儿童节,全校低年级学生都会开心地得到“校长妈妈”送给他们的肯德基套餐。
眼下,已从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毕业、从事按摩推拿当起小老板的张浩,每次回忆起在重庆盲校求学的日子,仍止不住热泪盈眶。他是东北人,吃不惯重庆的饭菜,李龙梅特地吩咐厨房给他“开小灶”。2010年春节,他和班上1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因为备战高考而选择了留校过年。除夕夜,李龙梅亲自下厨为他们做团圆饭,还专门为他做了一道地道的东北菜!
2011年5月25日,重庆盲校搬到南山的新校区,校园面积从5亩变成了50亩,并更名升格为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
从此,这些盲学生有了宽敞平整的盲人门球场,有了馆藏丰富的盲文图书馆。不仅如此,学校还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配备了多台盲人液晶电脑、阅读放大器和先进的盲文点字制作设备……看着全新的学校,李龙梅百感交集,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说:“值了,这些年的辛劳和付出值了!”
转眼间到了2014年。9月1日那天,当双眼全盲的学生张书江独自出现在特教中心的大门口时,整个高中部的老师们都惊呆了。“我去网吧让别人帮我查分了,他们说我考上了。”张书江憨憨地笑着,“我爸让我回重庆给老师们送喜糖。”张书江是山东德州人,家境贫寒。他参加全国特教高考后,最终被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录取。
从德州到重庆,张书江先后三次转车,这一路下来,别说是一个看不见的盲人,就是一个正常人,也会累得够呛。三天三夜后,他站在了重庆特教中心的门口,浑身上下沾着泥,脸上的笑容却特别灿烂。张书江动情地说:“李校长,真得谢谢您!我爸说,如果没有您,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在李龙梅的不懈努力下,如今,重庆盲校已发展成为集视障12年一贯制教育、康复训练和按摩、计算机等技能培训基地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特教中心,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其他省市都有学生来这里就读。李龙梅有着国际视障教育学会(ICEVI)东亚地区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秘书长和视障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诸多头衔。她感慨地说:“其实,我留在盲校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们能够成长成才,能够有尊严地活着。这也是我最大的梦想!”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