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桂龙还五汤用于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7-20 04:22高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高文

【摘要】目的 探究自拟桂龙还五汤用于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老我院就诊的30例心脑血管疾病病患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病患20例,女病患10例,病患平均年龄63.5岁,经过检查发现,病患一般医学参数均高于正常标准(血脂,血糖,血压),均出现了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中风偏瘫等症状。另取30例同期西医治疗方式病患作为对比组,两组病患在一般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利用传统西医治疗法对病患进行治疗,实验组利用桂龙还五汤进行治疗,14 d后对比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结果 通过两个疗程治疗之后,治疗组病患相关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利用自拟桂龙还五汤能够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病患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桂龙还五汤;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关调查表明,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病患占总总死亡数的45%,每年花费在治疗该病的费用超过210亿人民币,给社会及其病患家属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院利用自拟桂龙还五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心脑血管疾病病患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病患20例,女病患10例,病患平均年龄63.5岁,经过检查发现,病患一般医学参数均高于正常标准(血脂,血糖,血压),均出现了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中风偏瘫等症状。另取30例同期西医治疗方式病患作为对比组,两组病患在一般参数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患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利用传统西医治疗法对病患进行治疗。

实验组利用我院自拟的桂龙还五汤对病患进行治疗。桂龙五环汤是瓜蒌薤白桂枝汤和补阳还五汤的加减方,依照病患的病情,适当加减药物和用量。其中瓜蒌薤白桂枝汤的成分为:瓜蒌,薤白,桂枝,三七,丹参,郁金,升降,酸枣仁,赤芍。补阳还五汤的组方为:当归尾,黄芪,赤芍,川芎,炒地龙,红花,桃仁。

加减方:心绞痛症状严重病患加用冰片,元胡,细辛;心肾阴虚者加用生地黄,何首乌,熟地黄;心慌气短者加用麦冬,党参,五味子。

针对病患不同情况,对病患服用上述药物,上述药物加清水900 ml,煎至400 ml后,加水煎至350 ml后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用一周,2疗程之后观察病患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病患服药期间禁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1.4 疗效评判

有效:病患心脑血管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心电图资料接近正常标准,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无效:病患心脑血管临床表现无好转迹象,心电图资料有改善迹象,但未达到正常标准,心绞痛发作次数无减少迹象。

1.5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利用SSPS 17.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涉及到的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两个疗程治疗之后,两组病患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当代医学认为,导致该病病发原因为病患自身冠动脉供血量相对不足,致使病患的心肌出现了暂时缺血的现象,导致了病患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传统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归属于胸痹的范畴内,该病因饮食不洁,神情俱伤,年迈体弱[1]。因上述原因致使病患体内气血瘀滞,该病为标实本虚之症。

要想在根本上将该病临床症状加以缓解,并最终治愈,应该针对病患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针对病患出现的本虚症,应该进补加以条理;针对病症中的标实,应该利用通法进行治疗。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上述两种治疗方式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结合病患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依照病情发展情况,自身身体素质,酌量加减药物[2]。

本实验研究成果表明,当病患出现了不稳定心绞痛的时候,应该对病患使用能够活血化瘀的重要,红花有显著活血化瘀效果。当病患的病情有好转迹象的时候,应该采用补气,通阳养阴的药物,同时减少之前红花的用量。我院自拟的桂龙还五汤是在瓜蒌薤白桂枝汤和补阳还五汤演变而成。现代药理学认为,本方中的三七,郁金,赤芍,丹参能够有效改善病患心肌收缩的能力。桂枝性温,能够强化本药方中相关药物的止痛作用。在本实验中,实验组多数病患心电图资料接近正常标准。

综上所述,利用自拟桂龙还五汤能够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病患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秀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09,11(29):943-944.

[2] 皮圣洁,石闺英.中老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综合防治[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9):285-286.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