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田未
我们的目标是理性吐槽
北京 田未
吐槽年年有,今年格外多。从年三十儿晚上起,社交网络就十分不平静,一如往年。给春晚贡献最多收视率的语言类节目是吐槽大军的靶心。看了《喜乐街》,大龄单身非女神女青年坐不住了;《小棉袄》中的“二手货”不知道又刺痛了多少经历过失败婚姻的女性,而之中对于南方口音的调侃也使得部分普通话不够标准的朋友感到尴尬;《车站奇遇》中蔡明继续拿潘长江的身高开玩笑;《投其所好》中的一句“拒绝黄拒绝赌拒绝乒乓球”也引来了广大乒乓爱好者甚至国手的不满。吐槽沸沸扬扬,针对吐槽的吐槽也少不了。
有人就说,春晚中的语言类节目如此设计,是为了效果与笑果,不必上纲上线,更不要玻璃心作祟,只看到世界中满满的恶意。本来,持有此种灭火和劝解立场的人们,若是好心便无可厚非,但若是站位不准,一味打太极,就令人无语了。简单地说,不能拿别人的缺陷或者烦恼(比如身高问题)开玩笑,这是基本教养吧?保护女性、尊重女性的独立选择(如单身、离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吧?如果硬是把一些触及底线的荒谬言论作为“段子”理解,只能说是思路不清、立场不明。当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吐槽者也确实有言过其实之嫌。比如郝建的那句“拒绝黄拒绝赌拒绝乒乓球”,笔者愚见,“乒乓球”在节目语境中指的是对领导投其所好的行为,吐槽者大可不必断章取义,把其看作是对于国球的侮辱。
所以,我们追求的吐槽是理性的吐槽——对于触及底线的大声说“不”,对于“玻璃心”也应该防止。理性吐槽是为了能够净化吐槽环境,保护广大吐槽人士之吐槽权益。毕竟,在年三十儿那个电视机中一多半频道是春晚直播,其他频道是节目回放的晚上,即使你心中怎样地认为春晚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都处于一个莫名其妙的看与被看的仪式之中,也还是会为了能够践行无时无刻不透过屏幕传递来的“团圆”理念,选择和家人一起看一场意识形态渗透手段不甚高明的华宴。而积攒了一年的被逼婚、被歧视的怨气也正好借着吐槽发泄出来——我们不能吐槽父母、长辈和领导,吐槽一下春晚,难道不行吗?
作 者:田未,北京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