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探究

2015-07-19 00:49:20李静涵
文教资料 2015年31期
关键词:双语学习者目标

李静涵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探究

李静涵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教育中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探讨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的需求及需求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需求需求分析

1.高职教育双语教学的现状(Presentsituation)

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培养导向需求型人才为目标,相对本科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更注重专业学以致用和高效应用技能的培养。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迅速兴起标志着我国对英语教育方式的足够重视,同时也对从事高职教育的相关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状况并不乐观:一方面师生使用英语教学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学生运用英语的技能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既要考虑师生教学活动的需求,还要面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可见告别“费时低效”的传统英语教学状态,建构高效的双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高职教育双语教学的需求(Needs)

需求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职业技术院校中各专业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欲望和需要(Richardetal.1985)。需求信息通常通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测试、座谈及观察等方式获得。我们主要是采集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

(1)学生将来使用语言的场合及使用语言的目的。也就是根据不同专业,了解学生将来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使用所学语言。比如文秘专业的双语教学在对外贸易、市场经济和对外礼仪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汽车设计专业则更可能注重机械原理的正确术语和深化研究。

(2)学生将来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方式。比如以书面交际为主还是以口头表达为主?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有些专业的学生可能永远不需要用外语进行口头表达,那么他们就应该着重培养书面交际能力。

(3)学生将来需要达到的专业语言水平。由于各专业应用的领域不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语言熟练程度。有的可能只需要中级水平,有的则需要达到精通的水平。

双语教学不同于单语教学,单语教学以一种语言为媒介,对学生主要实施一元文化的教育。双语教学则以两种语言为媒介,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不是学习两种语言,而是两种教学用语的使用,即要使双语教学充分显示其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性质及语言价值,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面对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的共同需求和个别需求(individualneeds)总会有冲突,个别需求在语言基础水平薄弱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双重情况下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存在很大差异。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某一学习群体的个别需求,即使能够满足,多元文化需要的资源和条件是一般学生难以承受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应该着眼于满足教学对象中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求,而不是少数学生的个别需求。

3.双语教学需求的种类(Typesofneeds)

双语教学带来的学生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在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简称EAP)的研究中,Hutchinson&Waters(1987)的分类方法既清楚又简洁。他们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个大类。

(1)目标需求(targetneeds)

EAP的目标需求指学生在将来目标场合(targetsituation)使用语言的客观需求。Hutchinson&Waters把目标需求分为三个小类:需要、差距和愿望。

需要(necessities)指学生将来语言使用的客观需要,也就是为了在目标场合有效地使用语言,学生应该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比如某专业的学生将来需要经常对外交流和接待外宾,那么他(她)需要培养听和说的技能,需要掌握表示问候和关切的语句(如Didyouhaveahappyjourney?),需要学习有关旅行、饭店、接待等方面的英语词汇;假如餐饮服务专业的学生,那么他(她)就要学习与餐厅服务有关的英语。

差距(lacks)是学生将来语言使用的客观需要与现有语言水平之间的差距。了解将来运用语言的客观需要,其目的是指导现在的教学。但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就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也不能为现在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差距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相对本科院校而言普遍薄弱,但即使是背景基本相同的这一学生群体,他们的起点会有较大的差异(可能由地区,偏科等原因导致)。如何使一个起点存在较大差异的学习者群体在学习中各有所得,是双语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愿望(wants)是学生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也就是学生自己的需求,前面我们讲到的需要和差距是以学生将来运用语言的客观要求为参照确定的。客观需要固然重要,但学生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重视。哪怕学生对客观需要的认识可能与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师的认识不一致,仍然不能忽略。为了充分说明学生自身愿望的重要性,Hutchinson&Waters引用了Mead的一个研究成果。在Mead的研究里,一个非英语母语国家的某大学医学、农学和兽医学三个系都开设了本专业英语授课课程,应该说学生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授课课程是符合他们的客观需求的,但结果出乎意料。只有医学专业的学生喜欢本专业的英语授课方式,农学和兽医学专业的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经过调查发现,农学和兽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他们的专业本身就不感兴趣。这些学生本来希望进入医学系的,但由于医学系名额有限,他们只好进入农学系和兽医学系。那么,同样从今天高考录取的角度分析,很多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是不情愿地或带有失败情绪的心理入学的,在教学安排中增强难度较高的专业英语教学,对这些学生而言,无异于增强挫败感。所以,如果客观需求与主观愿望存在较大冲突时,则应该彼此兼顾。比如,我们经常讲,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教学手段要有吸引力,实际上就是满足学习者自身愿望的一种表现。

(2)学习需求(learningneeds)

学习者为了实现客观目标需要一个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就是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学习需求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条件和需要做的事情。

Hutchinson和Waters(1987)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的区别:某个专业的学生将来需要阅读一些科技类的说明文章,这类文章一般又长又枯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些文章用于现在的课堂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生在将来的目标场合的动机不一定能够转移到现在的课堂中。在将来的工作或学习中,他们的确需要阅读又长又枯燥的文章,但那时候他们可能有很强的动机。但是,如果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安排又长又枯燥的文章,学生不一定愿意接受。其理由是:将来阅读科技类说明文主要依靠阅读技能,而培养阅读技能不一定要通过阅读又长又枯燥的科技类文章实现。通过阅读与专业相关有趣的或幽默的文章能培养阅读技能,而且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们才能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标需求之一是阅读又长又枯燥的科技说明文,但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求是阅读相对较有趣的或幽默的文章。

一般认为,学习需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物质条件,如学习场所、学习材料、学习时间等;②心理条件,如学习兴趣、动机等;③知识技能条件,如现有知识、学习策略和方法等;④支持条件,如教师、学校等。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混淆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或顾此失彼的情况,以至于学习效果不理想时,很难找出真正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双语教学只看到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目标需求,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

4.高职教育双语教学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

需求分析主要是在收集信息之后,从不同角度剖析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应该说需求分析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Hutchinson和Waters根据餐厅服务英语的目标进行了以下的需求分析:

交际活动 语言功能 语言形式Attendingtocustomers’arrival Expressingintention Expressingapology Givingdirection I’llbringthemenu. I’msorrywe’refull. Pleasefollowme. Attendingtocustomers’order Givingsuggestions Givingadvice Describing MayIsuggestthe...?MayIrecommendthe...?Youmayfindthe...toohot. Servingtheorder Askingquestions ...foryou,sir/madam?The...?

在上面的表格里,“交际活动”就是学生在将来的目标场合中需要完成的工作,比如接待刚刚到达的外宾,给外宾点菜等。“语言功能”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需要表达的意思或意义,如表达意向,道歉,引路,建议,询问等。“语言形式”是表达语言功能时需要使用的具体语言形式和结构等,当然实际语言运用情况比表格里的项目可能要复杂得多。

为了使需求分析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Hutchinson和Waters(1987)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串:

①学生为什么需要被实施英语语言授课模式?

②学生将来以什么形式运用英语?

③学生将来在哪些领域运用英语?

④学生使用英语的对象是谁?

⑤学生将来在什么场合运用英语?

⑥学生为什么学习英语语言授课课程?

⑦学生如何学习?

⑧学生有哪些学习资源?

⑨学生的背景情况如何?

⑩双语教学课程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使用这个问题串进行需求分析,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问题逐一进行回答。

当然,处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各专业培养方向的不同,英语教学的环境和课程情况也是千差万别,上述问题串不一定适合所有情况的需求分析,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信息收集方法和需求分析方法。

随着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纵观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需求分析不仅要调查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想学什么,还要考虑这一教育体系中学生们怎么学,希望或喜欢怎么学。所以,双语教学要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在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方面的倾向性,针对这一点,可以对某一专业或某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当然,学生现有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未必是最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的。教师除了兼顾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以外,还应该注意调整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双语教学的每一位教师,必须从实际需求出发,更新教学观念,研究匹配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Bollon,K,2000.ThesociolinguisticsofHongKongand thespaceforHongKongEnglish[J].WorldEnglish19:265-285.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4.

猜你喜欢
双语学习者目标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我们的目标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