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浩,夏凌志
(武警广东边防部队总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029)
HCV-cAg 与HCV-Ab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初筛实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林文浩,夏凌志
(武警广东边防部队总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029)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和丙型肝炎抗体(HCV-Ab)联合检测对丙型肝炎(丙肝)初筛实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324例临床标本同时检测HCV-cAg和HCV-Ab,用PCR法进一步检测丙肝RNA(HCV-RNA)含量。结果 单独检测HCV-Ab,丙肝的检出率为22.5%,HCV-cAg和HCV-Ab联合检测丙肝的检出率为29.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以HCV-RNA检测结果为标准,单独HCV-Ab阳性者,其HCV-RNA阳性符合率为86.3%;联合HCV-Ab和HCV-cAg检测结果阳性者,其HCV-RNA阳性符合率为100.0%。结论 HCV-cAg和HCV-RNA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丙肝感染检出率和免疫功能异常患者感染丙肝的漏诊率,缩短窗口期,减少医疗纠纷。
肝炎,丙型; 肝炎抗原,丙型; 肝炎抗体,丙型; RNA,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聚合酶链反应
根据统计,目前全球丙型肝炎(丙肝)的感染人数约为2亿[1],而且丙肝感染的趋势还在呈现上升的状态。在中国,丙肝已经成为仅次于乙肝的第二大肝炎,而且对于丙肝的治疗没有特效药,也缺乏有效的疫苗来阻止丙肝的传播,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于阻断丙肝的传播和及早治疗都显得尤为重要。国内筛查丙肝患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检测丙肝抗体(HCV-Ab),其次是检测丙肝核心抗原(HCV-cAg)和丙肝RNA(HCVRNA)。但由于HCV-RNA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使用;根据国内外近十几年的许多研究报道显示,HCV-cAg的灵敏度与HCV-RNA接近[2-3],且价格趋于便宜,因此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将对本院高危丙肝患者首次诊查的血清标本进行HCV-cAg、HCV-Ab和HCVRNA检测,探讨联合检测HCV-cAg、HCV-Ab在提高初筛丙肝感染的检出率和防止早期丙肝感染患者和免疫功能异常患者感染丙肝漏诊中的作用。
1.1 标本来源 所选标本均来自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消化内科、肛肠科、血透科、肿瘤科和急诊科等丙肝高危感染患者标本共324例,年龄16~85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男183例,女141例,所有患者标本均为首次就诊所采集的标本。另采集HCV-Ab阴性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患者血清标本58例,分离血清-20℃冰冻保存。
1.2 方法
1.2.1 试剂与仪器 丙肝抗体试剂来自厦门英科新创公司,丙肝核心抗原试剂来自湖南康润药业有限公司,HCV-RNA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由湖南圣湘生物公司提供,质控品来源于卫生部临检中心,ABI7500免疫荧光PCR、尤瑞纳斯15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Beckman Coulter 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各1台,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1.2.2 检测方法 HCV-Ab和HCV-cAg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并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标准化操作。丙肝RNA采用ABI7500免疫荧光PCR进行检测。血清ALT用酶动力学法(Beckman Coulter 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检测与分析都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并与质控品同步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1.2.3 结果判定 酶联免疫法结果判定标准以S/CO≥1为阳性,PCR结果判定标准以大于或等于500 U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24例可疑标本检测结果 HCV-Ab阳性73例,阴性251例,阳性率为22.5%;HCV-cAg阳性52例,阴性272例,HCV-cAg阳性中含30例HCV-Ab阳性,阳性率为14.5%,见表1。单独进行HCV-Ab筛查可查出阳性73例,联合筛查可检出阳性95例,检出率为29.3%,单独检查有22例漏诊,漏诊率为23.2%(22/95),单独筛查HCV-Ab阳性率与联合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24例标本HCV-Ab和HCV-cAg检测结果比较(n)
2.2 HCV-Ab联合HCV-cAg不同检测结果中HCV-RNA检测率比较 HCV-Ab、HCV-cAg均为阳性的标本与HCV-RNA阳性符合率为100.0%(30/30);HCV-Ab阳性同时HCV-cAg阴性的标本与HCV-RNA阳性符合率为76.7%(33/43)。HCV-Ab阴性同时HCV-cAg阳性的标本与HCV-RNA阳性符合率为81.8%(18/22);HCV-Ab、HCV-cAg均为阴性的标本与HCV-RNA阳性符合率1.7%(4/234)。另检查的58例HCV-Ab阴性,单项ALT异常(>40 U/L)的标本中,1例HCV-cAg阳性,与HCVRNA的阳性符合率为100.0%(1/1);57例HCV-cAg阴性,其中有1例HCV-RNA阳性。见表2。
表2 HCV-Ab联合HCV-cAg不同检测结果中HCV-RNA检测情况比较
HCV病毒属于黄病毒属,基因组长约9.6 kb,是单股正链RNA病毒,HCV基因序列呈多样性,基因型约11种,亚型约80余种;HCV-cAg是由HCV基因组中最为保守的部分所编码,国外资料研究显示,HCV-cAg的基因型主要以1a和1b型为主,约占90%[4],许多研究显示,HCV-cAg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密切相关[5-6]。目前检测HCV-Ab所包被的抗原主要包括HCV-core、NS3、NS4和NS5等,大部分的抗原为基因工程表达抗原,这是属于第3代的技术,虽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较高,但是,由于不同厂家所使用的抗原质量和包被的各种抗原片段比例不同,因此,导致不同厂家检测HCV-Ab的结果不完全相同,容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还有患者处于窗口期,HCV-Ab阴性不能排除丙肝感染的可能性;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产生低滴度或不产生HCVAb等。因此,对丙肝的筛查采用单一检测HCV-Ab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如果采用HCV-RNA进行筛检又因其价格昂贵且技术设备均要求高而限制其使用。
由表1可知,如果仅采用HCV-Ab对324例可疑标本进行检测,则丙肝的阳性率为22.5%,在HCV-Ab阴性的标本中可检出HCV-cAg阳性标本22例,漏诊率达23.2%,说明应用单一方法筛查丙肝容易导致漏诊,这与张磊等[7]报道结果相似;由表 1可知,如果同时检测HCV-cAg和HCV-Ab,则丙肝的检出率可达29.3%,与单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陈开慧[8]、杨静等[9]和王燕等[10]报道相似,说明联合检测HCV-cAg和HCV-Ab可以提高丙肝的检出率,防止漏诊。
HCV-cAg随着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利用HCV-cAg检查有助于丙肝的早期筛查。由表2可知,在52例HCV-cAg阳性的标本中,HCVRNA的阳性例数为48例,HCV-cAg检测结果与HCVRNA的符合率达92.3%(48/52),高于单独HCV-Ab阳性符合率86.3%(63/73),这与Kato等[11]和Kesli等[12]的报道类似。研究表明,HCV-cAg在患者感染HCV后14~70d即可出现[5],其出现的时间仅比HCV-RNA晚约1 d[13],当患者体内产生HCV-Ab后则HCV-cAg会被中和而消失,有些免疫力缺陷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则不会产生HCVAb,从而可以在体内长时间存在。随后ALT升高,大约2个月后,HCV-Ab出现。可以说,HCV-cAg和HCV-Ab联合检测缩短了窗口期,可以防止早期丙肝感染患者和免疫异常患者感染丙肝的漏诊。
综上所述,HCV-cAg和HCV-Ab联合检测,有利于丙肝感染的早期诊断,且HCV-cAg检测方法简单,价格低廉,也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而HCV-RNA检测可作为感染后的确诊方法。丙肝感染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考虑,联合检测HCV-cAg和HCV-Ab可以防止早期丙肝患者和免疫异常患者感染丙肝的漏诊,避免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1]Bostan N,Mahmood T.An overview about hepatitis C:Adevastating virus[J]. Crit revmicrobiol,2010,36(2):91-133.
[2]史璇.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8):845-846.
[3]Couroucé AM,Le Marrec N,Bouchardeau F,et al.Efficacy of HCV core antigen detection during the preseroconversion period[J].Transfusion,2000,40(10):1198-1202.
[4]Saeed M,Suzuki R,Kondo M,et al.Evalu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core antigen assays in detecting recombinant viral antigens of various genotypes[J].J Clin Microbiol,2009,47(12):4141-4143.
[5]Zeisel MB,Turek M,Baumert TF.Getting closer to the patient:upgrade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J].J Hepatol,2010,53(2):388-389.
[6]李会平.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丙型肝炎抗体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疗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3):1575.
[7]张磊,王卓妍,龚晓燕,等.献血者HCV检测模式的初步探讨[J].北京医学,2013,35(2):137-139.
[8]陈开慧.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免疫学杂志,2011,27(4):319-321.
[9]杨静,黄锦江,刘小琦.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技术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67-1568.
[10]王燕,窦恒利,徐军.酶联法抗-HCV和HCV-cAg联检对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的应用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3):279-281.
[11]Kato A,Takita T,Furuhashi M,et al.Association of HCV core antigen seropositivity with long-term mortality in patients on regular hemodialysis[J].Nephron Extra,2012,2(1):76-86.
[12]Kesli R,Polat H,Terzi Y,et al.Comparison of a newly developed automated and quantitative hepatitis C virus(HCV)core antigen test with the HCV RNA assay for clinical usefulness in confirming anti-HCV results[J].J Clin Microbiol,2011,49(12):4082-4093.
[13]Eiras A,Franco E,Montoro JA,et al.HCV NAT(minipool RT-PCR)and HCV core antigen ELISA[J].Transfusion,2003,43(1):118-11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2.032
B
1009-5519(2015)22-3446-02
2015-08-25)
林文浩(1973-),男,福建宁德人,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工作;E-mail:420124002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