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思
【摘 要】旋律又称曲调,是由一系列不同音高(也可以是相同的)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小学歌唱课堂要重视对音乐要素的学习,以旋律为抓手,充分挖掘歌唱教材中旋律的“美”,设计有效的音乐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热情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拨动学生心中的音乐之弦,从而生动歌唱,体会旋律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音乐课堂;旋律;音乐要素;动听歌唱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没有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人们就不能理解音乐,而学校的责任就是为每个人提供通向音乐领域的钥匙。与其他音乐要素相比,旋律在音乐中的地位最突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体现了音乐的全部思想或主要思想,在音乐表现中占有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应该在教学中以旋律为抓手展开教学,以下就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关注歌曲把握旋律之美
歌唱中旋律地进行有着抑、扬、顿、挫、高、低、强、弱、连、断、收、放等多种表现手法,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在备课中要深入感受旋律写作中作曲家的作曲手法及内涵,深刻体验歌曲旋律的情感,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使学生学会生动歌唱。如:在教学《柳树姑娘》时,歌曲的第1-8小节,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让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提示声音不能太强,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这里就要求学生要用短促、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旋律更为欢快,与之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入轮唱,提示学生这像是柳枝姑娘很爱美,它们在比赛看谁洗的头最美一样,让学生感受旋律变化的同时也进行了二声部的训练;最后旋律又趋于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我们在备课中,要通过歌曲旋律线条及变化发展的逻辑,领会词曲作家的感觉与意象、情感与思维以及创作的意境,以此才能带领孩子真正走进音乐,动听歌唱。
二、手段得当渗透旋律之美
1.通过发声练习渗透歌曲旋律
个人认为发声训练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集体的声音艺术,它包括如何使声音靠拢、统一、集中。发声是给学生的声音作修整,为歌唱作好准备。美好的声音能更好的表现旋律特点,为歌曲增添色彩,发声训练这一教学环节,也就短短三五分钟,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把发声曲的风格特点、练习的音域范围、音色的处理等等都要与歌曲相统一,引导学生有效率的发声。如:人音版新教材第三册的歌曲《大海》,我们可以引用歌曲的第一乐句的旋律作为远处传来的美人鱼的呼唤声,用“LU”哼唱,再设计“6—5—1—”的旋律来表现大海的回应,用“MU”哼唱,并提示学生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2.通过设计律动感受旋律的进行
在歌曲中,不同的旋律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设计表现旋律情绪的律动也各不相同,如优美抒情的旋律用舒展的律动,欢快活泼的旋律可做跳动的动作,雄壮有力的旋律可用握紧的拳头来设计坚定的律动效果。如:人音版新教材第三册的歌曲《大海》,我们可以设计浪花的律动,第一步——聆听伴奏,在每小节的强拍上做浪花律动,感受三拍子。第二步——再次聆听伴奏,在每小节强拍做有高低变化的浪花,律动时手势的高低变化与音的高低变化相结合。第三步——在聆听伴奏音乐时,律动的浪花不是只在强拍出现,而是用手势“走”出歌曲前四个乐句的旋律线,在旋律线的波浪起伏中我们仿佛见到了宽广而又柔美的大海,这个律动的设计还很好的提示了学生演唱时声音、气息要连贯,不能断开。
3.通过节奏切入渗透旋律
节奏在音乐表现中,通过其轻、重、缓、急来表现事物内在变化的转变过程,节奏具有刻画不同音乐形象的功能以及烘托气氛的作用。它始终是一种最富于动力的要素,与旋律相辅相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在聆听歌曲时,学生都会跟着音乐拍打节奏。因此,我们可以以节奏为切入口,通过节奏来熟悉、理解、记忆旋律。
三、营造情境(氛围)渲染旋律之美
歌曲的旋律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他的起伏变化、发展对比、高潮推进等,是最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的一种要素。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神韵,是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深入感受旋律、体验歌曲旋律的情感,从而来达到对音乐情感内涵的理解。如《摇篮曲》,它的特点就在于是用唯美的旋律带来的温馨的场景,而《赶圩归来阿里里》它的旋律则是流畅、活泼、明快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设计不同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让旋律的特色之美留在孩子的心中。
我国学者钱仁康先生说过:“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驰、和声音响的色调变化,在运动中表现感情的变化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企及的。”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告诉学生旋律、节奏、节拍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使音乐课更具音乐性。当我们一步步走近旋律,用心聆听音乐的心语,会发现孩子们正在为我们的音乐课而心动,让旋律溢满“美”的音乐课堂吧!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版.第5页
[2]周琦.《剥去华丽的外衣》.载于《中国音乐教育》.2007(07).第152期
[3]李老师.《发声训练中的情感体验》.载于《中音在线网》.2011(07).第1页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