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 361003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突发性的梗塞,以致心肌 出现急性血液供应不足,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死亡[1]。该症在急诊中属于比较常见的危重症,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或其他临床治疗,快速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挽救患者的生命[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融合质量管理、循证医学、系统护理,持续改善、提升护理质量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医护小组,针对特定医疗对象的某个诊断或手术做出合理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实施方案,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准确的时间节点来实施,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3]。2014年7月—2015年8月开始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工作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并和传统护理效果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整群选择2014年7月—2015年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本院急诊救治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3月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路径后至2015年8月4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纳入43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为(60.23±8.64)岁。观察组也纳入43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 20例;本年龄为 51~76岁,平均为(60.37±8.4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分布比较均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抢救效果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主要措施包括:患者经过常规预检分诊后进入抢救室,护士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做好心电监护,积极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用药等[4]。收入住心内科,决定治疗方案(是否行PCI)。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快速分诊(入急诊3 min内)分诊护士观察入急诊患者,主动分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尤其非外伤胸痛患者直接引导入抢救室A区(一、二级患者抢救区)。②.协助诊断、救治(入急诊15 min内)抢救室护士完成心电图描记并上传。根据心电图结果由抢救室医生决定启动“心梗绿色通道”。按顺序完成:建立左手臂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实施重症监护;做好除颤准备;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口服;采集心梗血标本套餐;完成护理评估、记录;指导家属完成急诊挂号、交费和办理“入院手续”等工作。③转运准备(入急诊30 min内)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完成术前(入院)护理评估、完成术前(入院)准备包括备皮、更换衣物、术前排尿、心理护理;④转运(入急诊60 min内)做好急诊患者转运准备;转运;交接;完成(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5]。
设立急性心梗救治时间监测表。现实记录患者的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决定性治疗开始时间等抢救效果指标,并随访记录患者的入院后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康复效果指标的相关数据,最后采用医院自制的量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其具体标准围为:总分为100分,满意:≥80分;较满意:60~79分;不满意:≤59 分[6]。
收集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给予不同的检验方法,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表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和决定性治疗开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比较[(±s),min]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比较[(±s),min]
组别 急诊分诊时间 急救时间 确定治疗方案时间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值 P值2.74±0.53 1.35±0.68 1.5690 0.048 20.77±5.63 18.26±4.74 2.3337 0.015 62.35±17.35 39.84±9.76 4.7815 0.001
经比较,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s)
组别 疼痛缓解时间 住院时间(d) 治疗费用(万元)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值 P值130±15.8 83.06±13.67 5.9491 0.049 10.15±2.46 8.34±1.63 4.0219 0.048 7.21±1.26 7.03±0.82 3.9210 0.891
经比较,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9.07%,低于观察组的95.3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3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有研究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后60 min内就有可能致死,且这一发病阶段的病死率高达20%[7]。因此,尽早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8],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决定性治疗开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以快速完成分诊,节约急诊的救治时间,可以为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学者植秀珍[6]的研究结果相比,该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这与该院近年来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
同时,对照组患者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在快速、有效的急诊护理路径之后,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决定性治疗,可以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从而缩短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与学者钟丽红等人[7]的研究相比,治疗费用方面花费不存在较大的差异。
另外,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9.07%,低于观察组的95.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则能说明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具有显著效果。与学者朱小丽等人[8]的研究结果对比,本次研究患者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这与该院全面贯彻落实优质护理理念有关,同时该院也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一切以患者康复为核心。
综上所述,和传统护理比较,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救治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为成功救治争取宝贵机会,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并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4(13):667-669.
[2]李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路径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0(2):107-108.
[3]黄升霞.国内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综述[J].求医问药,2015,10(12):22-23.
[4]张恒.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27(8):215-216.
[5]朱小丽,郑丽娇,王敏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 PCI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8):86-88.
[6]植秀珍,陈锦坚,刘超群.急救护理路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现代医院,2013,3(10):72-74.
[7]钟丽红,林巧丽,黄庆芬.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3):3579-3581.
[8]朱小丽,郑丽娇,王敏芳.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PCI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8中旬刊):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