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慧
[摘要]慕课是通过网络平台将全球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壁垒,必然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带来冲击,更主要是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本文旨在通过对慕课的特征以及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分析,探析慕课视野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慕课;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15-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2015.03-00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慕课”的概述
MOOC,第一个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第二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第三个字母“0”代表Online(在线),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课程)。慕课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以“微课程”的形式授课,学习者可以实施“上课、分享观点、提问、作业、考试、获得分数,拿到证书”全过程。“慕课”风暴于2012年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称为全球“慕课元年”。
二、“慕课”的特征
(一)优势
慕课可以随时随地方便迅速地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约束。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从学生时间合理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索学生全日制与业余制学习的结合,教师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加大学生课余自主学习的力度;从学习空间充分利用的角度探索学校课堂学习与网络远程学习的结合,这种结合与专业建设并举,可以发挥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示范性专业网站作用;探索实现以“全日制”培养为主,向“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结合的空间拓展;探索实施全日制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培养标准的并轨,加大专业课程模块化建设;探索逐步实现不同课程模块组合满足不同人员的学习要求等。慕课模式异于传统课堂的授课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1.开放性。学习者不受地域、经济文化差异影响,通过“慕课”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体现了公开、民主和自由的学术精神。其课程资源丰富,内容完整,形式灵活,只要具备上网条件,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的选择面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名师的课程。
2.智能化。学习者随时可通过“慕课”对感兴趣的课程进行灵活、反复的学习强化,直至熟练掌握知识技能。这是教学手段的革命,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学生从课堂解放,将知识传授从校园拓展开来。教师可以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3.自主性。“慕课“是学习方法的革命。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自己主导学习节奏。贯彻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吸引性。“慕课”课程都是经过专家、名师精心设计、组织、讲授的,5~15分钟的短视频契合了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最佳时长。这是教学方法的革命,教师必须思考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在视频课程中嵌入随堂测试,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学生的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
5.经济实用性。微型课属于“经济实用”型课,它对教学场地等要求不多,能够在有限的简短时间内,对众多教学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不足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虽然“慕课”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与真实的大学课堂相比,存在着较大距离和差别。校园生活的经历、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代替的。
三、“慕课”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思考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现状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状况,按照职业教育规律,进行专业课程设置。高职教育课程中实践课程程序性强,适合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和多媒体先进的表现手段。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特点为:
1.受实训条件制约,部分课程教学呈线性形式。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能绝对满足每门课程的实践需求,对于部分知识,学生只能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线性学习。这种教学方式难以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无法表达知识点间的非线性组织方式,不能促使各个知识点在学生脑中链接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图。
2.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吸引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虽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引入了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但由于学生此前对于相关知识理论没有预先学习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知识一片空白,参与讨论不积极,教学效果不明显,课堂吸引力不足。
3.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学习兴趣不强。“慕课”是一种主动式学习文化的显现,但欠缺主动式学习恰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授课计划和任务书统一学习,缺乏对课程学习内容和进度的灵活把握,同时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目的性和实际岗位需求认识不明确,对自身职业发展缺乏规划性和紧迫感,学习被动接受为主,兴趣不强。
4.职后人才培养教育尚需完善。从社会职业发展和终身教育角度分析,产业升级使社会职业结构变化越来越快,更多学生毕业后必须更换职业岗位甚至改变技能领域,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在成人继续教育培养方面有待加强。
(二)“慕课”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随着慕课的到来,学校应以其在教育观念、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为契机,将“慕课模式+课堂研讨”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的方向,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endprint
1.充分利用学习空间,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学校课堂学习与网络远程学习结合,与专业建设并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示范性专业网站作用。制作微课程,把握理论学习中的“应用性”、专业学习中的“职业性”、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和人才培养中的“创造性”,根据岗位所需的各种职业技能等开辟成若干个单位知识点和复合知识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学习策略,让知识从点到面扩展,对于模块之间知识内容的组织形式可采用超文本、非线性的形式。促使各个知识点在学生脑中链接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图。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传统授课中知识照搬全书、学生用线性学习的方式接受全部知识点的现状。
比如微课程制作中展示程序性强的实验和实践知识模块时.先拍摄讲解真实的实验(实践)所需用到的仪器(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方法,然后以进行动画模拟或者拍摄真人现场实验秀,以此表达或记录展示详细的实验(实践)步骤,并配合文字分步讲解。视频中实验(实践)只有在前一个步骤正确完成后才能继续操作,充分体现了程序性知识的有序性,适合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和多媒体先进的表现手段。微课程在表达这类程序性为主的课程时更有优势。
2.教师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加大学生课余自主学习的力度。“慕课“要求教师对所教课程知识结构及知识点间关系清楚,对课程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能按教学要求将课程内容按其内在关系进行完美切割,还需要对每个知识点内容、难易程度、在本课程中的重要性予以清晰说明描述。讲解要丰富、清晰、生动、课程节奏合理等。
课堂前与课堂后,学生自行通过微课程视频进行相关课程知识的预习与复习,进行思考;课堂上教师将不再是知识讲授为主,而是作为课堂活动的主持人、教学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等身份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提出课程预习中没有理解明白的疑问,老师针对性的予以解答,互动交流,师生思想碰撞出火花。
通过微视频教学“授业”,通过裸堂上教师“解惑”,这种改变传统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教学模式,让高等职业教育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动态智能教育,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生的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这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3.实现不同课程模块组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价值取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微课程结合高职课程设置特点,根据岗位职业技能具体要求进行课程模块切割与教学设计,融入高职教育观念设计并实施于教学中,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样的知识模块中学习可以轻松有效地内化新知识点,巩固旧知识点以及促进新旧知识点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和不同工作岗位的相关要求自主选择学习相应课程模块。
4.利于高职院校终身教育模式的推进。“慕课”时代下,学习者包括社会各层次、各方面的公众,如此广泛的学习者群体,展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课堂向终身学习迈进的坚实步伐。高职教育与严业贴得最近,当产业转型升级使社会职业结构变化越来越快,高职教育要强调职业能力开发,适应社会产业与劳动力的双转移。让职前职后教育相互促进、有机整合。
四、结语
“慕课”将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拓展了学习时间、空间。这场学习革命影响深远,对推动继续教育发展,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思考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慕课时代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