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摘要:众所周知,空气是生存以及生活的基础。以前大多数研究者偏重于研究大气污染的测定和测定标准。本论文使用从1985—2013年,共29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对北京空气质量的研究不仅利用了GDP的增长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还利用了其他要素。最终用计量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关键词:北京环境空气质量计量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者大多针对生活生产对空气的影响进行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成了经济的牺牲品。所以,本论文要找出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并且对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提出建议。
二、模型分析
(一)基础统计量:
Y是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以及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率。这个等级能体现空气污染的程度并且衡量空气质量。本论文中Y用days来表示。能源消费增长率用EC表示。GDP增长率用GDP来表示。常住人口增长率用RP来表示。城市植被覆盖率用CG来表示。机动车数量增长率用VP表示。工业占总生产额的比重用1P来表示。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有宜水准α=0.05的情况下,所有的P值都大于有宜水准,所以不存在自相关性。三、结论最终的模型是DAYS=-0.079933+1.912240CG-0.396614VP。即,城市植被覆盖率每增加单位,空气达到1或2级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比重就增加1.9122单位。反之机动车增加率每增加一单位,空气达到1或2级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比重就会减少0.3966单位。
以下是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提出的几点建议:室内应该增加人工湖的面积和数量,不要集中建设太多建筑物,要多种绿色植被。淘汰过于老旧,排气系统没有改善的机动车,并且提倡公共交通。用电力、天然气、太阳能来代替煤炭。
参考文献: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首都公共卫生局,2010.4,马宁,刘民,梁万年
[2]北京市燃煤的空气质量影响及控制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10.4,王书肖,陈瑶晟,许嘉钰,郝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