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治印与书法

2015-07-15 03:32湖南聂鑫森
名作欣赏 2015年7期
关键词:联语篆书齐白石

湖南 聂鑫森

艺术广角

齐白石的治印与书法

湖南 聂鑫森

齐白石除了在绘画领域成绩突出以外,在治印与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本文对此进行介绍,以此呈现一代艺术大师之风貌。

齐白石 治印 书法

齐白石开始钻研篆刻,已是1896年,当时他三十四岁。

因受黎松安的启迪,他先摹刻清代“西泠八家”的丁龙泓、黄小松;几年后又学赵之谦,领悟“老实为正,疏密自然”的规则。后来,从《天发神谶碑》吸收纵横奇伟的笔法,改变了刻印的刀法;从《三公山碑》借鉴沉着的意境,改变了刻印的篆法,再攻学秦汉古印,崇其“纵横平直一任自然”的精神。到老人六十岁以后,方真正离开了仿、摹、蚀、削古人传统的手法,冲出前人的樊篱,创造了自己雄伟刚健的印风。

傅抱石《白石老人的篆刻艺术》一文称:“我们从老人的每一方印章,每一个字,每一刀(笔)细细玩赏,细细研究这一刀和那一刀的关系,这个字和那个字的关系以及字与字相构成的整体关系,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一面了解老人不‘摹’不‘作’特别是不‘削’的创造精神,一面也仿佛看到老人铁锥在手那种‘一剑抉云开’的豪迈气概。”

齐白石的印谱我读过不少,因我非印人,只是个写作者,故对他的印语特别感兴趣。正如王兆卿在《昆刀截玉露泥痕——齐白石篆刻风格论》一文中所言:“在篆刻这个领域里,印语和印章的边栏有时是不被某些印人重视的。白石先生则不然,他不只注重这些,而且能够处理得相当完善。造定印语是刻印的第一步,它的好坏和作者的文学素养、思想认识大有关系。”齐白石是个饱学之士,精于诗词,又有灵思巧构,他的印语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他自用的名章、闲章,一生中所刻甚多。

名章的印语有“齐璜”“齐白石”“齐大”“阿芝”“借山翁”,等等。老人当过农民,做过木匠、雕花匠,但他从不隐讳自己寒微的出身,印语有“木居士”“鲁班门下”“佩铃人”(因放牛系铃)、“借山馆主者”“大匠之门”“江南布衣”“以农器谱传吾子孙”等。

远离湖南湘潭,定居北京后,齐白石常怀浓烈的乡思、乡情,对故乡的山水、田园、故居,梦绕神牵,也往往在印语中表现出来:“中国长沙湘潭人也”“古潭州人”“白石草堂”“悔乌堂”“寄萍堂”“八砚楼”“梅花草堂”“甑屋”“故里山花此时开也”“客中月光亦照家山”。

有的印语,则抒发老人平生志向:“我生无田食破砚”“哀窈窕思贤才”“歌事遂情”“星塘白屋不出公卿”“劲节冰霜”“流俗之所轻也”“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等。

老人一生谦虚谨慎,刻苦向学,锐意创新,这在印语中多有反映:“乐石室”“煮画庖”“高压天魔万二千”“三余”“惭愧世人知”“无使名过实”“何要浮名”“风前月下清吟”“不成画”“老手齐白石”“一息尚存书要读”“游于艺”“开生面”“夺得天工”等。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欣逢盛世,爱祖国,爱人民,歌颂劳动者,印语有:“为人民”“学工农”“祖国万岁”等。

因齐白石熟谙古典诗词,本身又是诗人,故常将前人和自己的诗、文词句刻入印中,如:“问君能有几多愁”“见贤思齐”“花好月圆人寿”“不知有汉”“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心与身为仇”“隔花人远天涯近”“饱看西山”“归梦看池鱼”“一别故人生百忧”“浴兰汤兮沐芳华”等。

以闲章印语自报家门,或言志或抒怀,已属不易,若能蕴含诗情画意,则尤为珍贵,齐白石对此最见心思。比如“客中月光亦照家山”一印,为齐白石七十二岁时所刻,其边款为:“余暮年喜读诗词,有我口所欲言而古人为言者,借之刊为印章。此八字周密句。甲戌七夕前二日时居故都,白石并记。”由故都明月之夜,念及湘潭故乡之风物、人事,画面开拓而情意缠绵。

书法精妙 联语工新

齐白石有一则《笔铭》,自道习书之勤,十分感人:“破笔成冢,于世何补。笔兮笔兮,吾将甘与汝终古。”

老人是一位诗、书、画、印齐头并进,且都有大造化的大匠、大师。他的书法,广纳先贤碑、帖之养分,取其法得其道,形成一种独特的书品、书艺。虢筏非在《老树著花无丑枝——齐白石书艺简析》一文中说:“其书艺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单一摹仿期、多体摹仿期、多体糅合期和自具面貌期四个时期。单一摹仿期为四十岁前,这一时期他在不同时段基本上只摹仿一人书体;多体摹仿期为四十一岁至五十七岁左右,在这一时期他几乎同时学多种书体;多体糅合期为五十七岁至六十七岁左右,也即‘衰年变法’的十年,此期间糅合所学诸体,试图创造自己的风格;自具面貌期为其‘衰年变法’取得成功之后,个性鲜明的书法大多来自‘我自用我家法’,且以行书、篆书为主。”

老人自具面貌的晚年书法,不论行、篆,从整体上细细体味,具有四大特点:力遒、势险、气酣、意新。他在《与胡佩衡论书法》中说:“书法得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又说:“苦临碑帖至死不变者,为死于碑下。”

齐白石喜书对联,不但书法精妙,而且联语工新。或行或篆,或赠人或自况自勉。联语或集前人诗句、文词,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是摘自唐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或自拟,如“蛟龙飞舞,鸾凤呈祥”,既可看出他读书的宽泛,顺手携来毫不费力,又可看出老人的灵思妙想,不但成联熟练,而且对仗工肃。

老人赠人之联,往往能切合对方的身份,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情。1937年所书的“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一联,“在齐白石篆书的作品中冠压群芳,最为精彩。结体宽博大方,雍容端庄,富有庙堂之气。用笔凝练圆劲,生机勃勃,线条秀雅挺拔,神采奕奕”(《齐白石辞典》)。老人对此联亦十分珍视,收藏从不示于人。1950年,感于毛泽东主席对他的关心,拿出来补题上款“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以赠。书法好,联语又见大境界、大气势,很符合毛主席的地位、胸襟与气度,也表达了老人对领袖和乡贤的感佩之意。

1938年,因千头木奴先生在北京西山种植苹果,其味胜过杏、梨,乃请齐白石赠联。老人高兴地写下篆书联:“芳腴绝胜仙林杏;甘脆全过大谷梨。”

1943年,友人寿诞,齐白石书篆字联以贺。联语为:“画桃怀王母,搔背忆麻姑。”上联用王母瑶池之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的典故,下联用“麻姑献寿”的民间传说故事。

著名京剧“四小名旦”之一的李世芳,为“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的弟子,专攻青衣花旦,为人谦和,演技精纯,声名远播。齐白石为其将赴上海演出赠篆书联:“好人才应逢盛世,名师弟都合传芳。”下联巧妙嵌入师徒姓名中的“芳”字。老人还以小字补言:“樊山翁为余序借山吟馆诗草末有云:‘濒生行矣,赠人以车不若赠人以言。’今世芳弟有海上之行,余从众以‘世芳’二字联出赠之,对句兼及畹华弟也。余视樊山翁赠余言时乃前丁巳,余之感慨更何如耶!癸未中秋,白石老行年八十三矣。”

齐白石为友人写联,往往用吉祥语、鼓励语,为人添喜气、增豪气。其一:“持山作寿,与鹤同侪。”其二:“仁者长寿,君子让人。”其三:“阳春有脚,天马无羁。”其四:“喜看三径长圆月,不厌衰翁耐久花。”

老人还有许多自道心曲、抒怀励志的好对联。1922年的行书联:“我书意造本无法,此诗有味君莫传。”1924年篆书联:“诗思夜深无厌苦,画名年老不嫌低。”1946年篆书联:“兴家必勤俭,高寿宜子孙。”下联说老人长寿,因子孙贤德多才;同时,长寿的老人,对子孙的教诲也会长久,真是警策动人。

老人书联,还喜欢着眼于诗情画意,具有美的陶冶作用。且试录几联,其一:“松阴半榻有山意,梅影一窗移月来。”其二:“秋风上树微微见,山色入云渐渐无。”其三:“受雨石肤响,流云山气灵。”其四:“老树著花偏有态,春蚕食叶例抽丝。”

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尤应熟谙此道。齐白石为后学做出了表率,我们应向大师学习,于国学上下大工夫,此为正道。

作 者: 聂鑫森,作家,画家,著有长篇小说《夫人党》《浪漫人生》,诗歌集《地面与地底的开拓》《他们脖子上挂着钥匙》,散文随笔集《旅游最佳选择》《收藏世界的诱惑》等。写作之外,四十多年来,专心研习大写意花鸟画,曾在多家报纸、杂志刊发国画作品,并多次应邀为刊物和书籍插图。

编 辑:张玲玲 sdzll0803@163.com

猜你喜欢
联语篆书齐白石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拜门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切瓜分客
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