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申
山东省微山县第三中学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侯庆申
山东省微山县第三中学
在新课改的历史背景下,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方式需要得到改进与完善。作为教师一定要重新审视教材,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角度地优化教学教法,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突出其主体地位,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种事物具有探索与求知的欲望,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此项工作中。西方学者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习历史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培养兴趣的过程,当学生对学习生发兴趣时,他们才可能爱上这门学科,推动其向着更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前进。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来源于生活中的历史故事的好奇心。因此,要想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故事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致使学生们对于研究历史的兴趣异常浓厚。
1、注重课前预习工作,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收集与课时主题相关的素材,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长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试着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打消这种厌倦情绪,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新教材中的插图多,形象生动,帮助理解。引发学生兴趣,可以从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入手,加强学生的直观记忆,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如《商鞅舌战图》。我在讲课时,讲解《商鞅舌战图》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扩展相关的历史知识,将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被普及。相比于简单的文字描述,抽象的事物和情节很难被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在讲述《虎门销烟》这一课时,老师不能准确用言语无法表达清楚鸦片到底是什么,学生对鸦片也非常陌生,鸦片多人身体的损害也不好说清楚。诸如此类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确实会阻碍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一是可以通过让学生多学习一些历史知识,增强知识的积累,二是幻灯平的播放可以形象而直观的展示一系列的历史情节,解决教学难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可以更加细致、更加全面地剖析历史,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手段不能直观的描绘,学生只能短时间的接收知识,不能够长久记忆。历史已经过去,我们不可能重演历史,这就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困难。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接收信息,增添了视觉、听觉冲击。如在讲述三大战役时,历史情节太多,抗战阵地、地图很多,信息量繁琐而大,学生很难掌握。这时我们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整理清楚,制作成幻灯片,可以令同学们身临其境,理清思绪,从而缩短时空距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首先,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差异性大,自尊心强,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特点,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一定的互补性,给每一位学生平等提供发展的机会,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按照男女均衡、知识能力均衡、兴趣爱好相近和性格互补的原则,将邻近座位的4个同学分成一组,为每个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并对各组组长进行培训,对自己的小组负责。合作小组的构建制约着教学手段的优化,也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
其次,学习合作小组中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基石。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一要培养认真思考的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鼓励大家一起思考与讨论,积累团队合作的经验。第二要培养主动参与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发言的同时也要学习倾听别人。要把个人利益和小组利益结合在一起,要认真考虑学生的想法,了解孩子们协作、交流等情况,寻找最佳的合作方法和合作态度,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
中国有句俗话“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科学的评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1、在评价内容上,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能单纯地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教师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但是学生都可以进步则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2、在评价方法上,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充分的交流,用不同的眼神和表情来评价学生的行为。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地位,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只有给予有效的评价,才能为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激发学生的潜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以上四个方面是本人总结的有关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是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我想都值得大家探究与采纳。同仁们一定还有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供我们借鉴,让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继续探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