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寒怡
延吉市文化馆
中西方绘画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朱寒怡
延吉市文化馆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绘画独树一帜,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绘画的独特体系。从伏羲氏画八卦之绘画胚胎初始,到绘画形式大型的唐宋,再到文人画昌盛的元明清,中国绘画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本文通过文献法等对中西方的绘画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导致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认为在中西方绘画的差异上主要表现在绘画题材、绘画、色彩表现以及虚实写意上,而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以及中西哲学观点、世界观的不同。
中国;西方;绘画;题材;色彩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绘画独树一帜,其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沉淀。唐以前的绘画同西方国家的早期艺术一样,基本上以勾线填色、线描与渲染等粗略地描摹对象,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具象美,但是其手法过于幼稚,其准确性更也无从谈起。到了唐代,线描兴盛起来,手法也丰富起来,表现力也大大提高了。两宋时期中国画的基调基本奠定,在此期间,院体画居主导地位,但文人画也迅速崛起。随着宋王朝的灭亡,院体画则完全被文人画所取代。元朝时期,元四家开创了迄今仍为主流的国画传统,他们不重形式而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经验,逐渐超脱具象而形成了“意象”造型观。文人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传统也完成于明清。这一时期作品所体现出的美已经不是事物本身的美,而是画家心灵美感的表露。那么,中西方的绘画到底存在哪些不同,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笔者试图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找出答案。
比较中国与西方绘画可以从题材、表现方法、色彩等方面。题材选择上西方的绘画多以画人物为主且多来自宗教。这一特点一直到十七世纪风景画的突起才得以改变。而在我国早期绘画中,虽然是人物画率先发展起来,但山水花鸟等早在九世纪就已经成为重要的绘画对象。表现方法上,在中国,线描加上填色这种画法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重大变化后,最终点线结合得以保留与丰富。西方绘画在写实上贵在求真,故而方法上尽可能使用自然界所中存在的各种色彩。而在中国由于画家更注重的是情怀抒发,因此往往会用一种颜色以实现两种不同性质视觉美的产生。西方画家所绘画的物像真实能够表现出质感与体积感,而中国的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刻意去追求“形似”。宗炳在《山水画序》中说:其画因以聊以自娱也,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当然中国画也不是完全抛弃具象,“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齐白石画的虾有五节,而生活中的虾却有七节,谁能说齐白石画的虾不是虾呢?毕加索夸奖齐白石说,他画的鱼,没有一点水,却能感受到鱼在水里游动。中国画不以再现自然为目的,它是借助客观形象而求“像外之像”。中西方绘画抽象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画向来是不离客观形象的,西方绘画强调客观形象的真实。
那为什么中西绘画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呢?本文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中西画具的不同
中国绘画的主要工具是毛笔,在绘画过程中毛笔的使用便于点与线的表现。另外,写字用墨,为了方便,绘画中也多用墨而弃其色彩。而西方绘画的工具多是扁平的、适合画块面组合和易于表现光影等。从一定程度上说,工具的不同也决定了两种绘画艺术的不同。
2.中西建筑的不同
另外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方的山和城堡,怎么看都像一幅油画,厚重精细气势磅礴。中国的山水亭阁,怎么看都像一幅水墨画,飘逸潇洒如梦似幻。西方有大片的绿地,平整的湖泊,静静地山峰,就像一只温柔的手抚摸一颗躁动的心。没有我们中国的奇山异峰,更没有指点江山,一览众山小的气概。
3.中西文化的不同
中国画的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东方哲学观、世界观的影响。中国画家更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我国古代早就有伏羲画八卦的传说,即伏羲创造了天、地、雷、风、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世界万物。其渊源可以追溯至《周易》。中国古代的另一种传统观念——阴阳也在《周易》中得到了发展。阴阳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形成了概括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世界体系。这种思想集佛、儒、道的精髓,强调看待事物首先要根据二分法,要从大处着眼,从整体出发。中国画家偏爱单一墨色少用五彩,既暗合了老庄“五色乱目,使目不明”的说法和提倡“无为也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论点,又与儒家所倡导的“丹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尊其朴也,贵其质”并极力反对雕饰之风的审美理想相吻合,佛学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说法,也使墨的颜色更具禅意,更具人文境界和哲理含义。这些铸就了“不加雕饰,古朴自然,以素净为贵”的艺术精神。而西方在中世纪以后,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进一步发挥了基督教重任的尊严和自治权等观念。十七世纪以约翰·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便是个体主义在西方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思想上的区别可以表现在中外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中国戏曲的舞台背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常简单。表现划船,只需一支船桨,随着身体的摆动就可以表现的生动逼真。而在西方的戏剧里,则要把轮船搬到舞台上了。
总之,在科技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画仍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中庸的哲学思想也深深地烙印在中国画的作品之中。比较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中国画发展的创新上,我们要在东西方之间取一个位置以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取个位置做到“古为今用。”
[1]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M].中国在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8
[2]徐书成.中国画之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
[3]钱风根译Rene Hyoue.图像的威力[M].四川美术出版社.1998,10
[4]林敦厚.中国画的抽象意识与中庸之道[M].国画家.2001,5
[5]张结海.欧洲的翅膀与中国的云彩.读者[J].2003,9
[6]杨国平.试论中国画的抽象性.国画家[J].2002,1
[7]《200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试教程——政治分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8]卢秋阳.最怕你的“Up to you”.中国大学生[J].2003,5
[9]陈晶.宗白华意境理论初探.《美术学研究》[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