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刘丽烨
【摘要】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提高竞争力的对外经济政策,发展和国际收支的研究探讨,促进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从近几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提出了促进中国的国际支付平衡问题。
【关键词】国际收支 现状 双顺差 主要对策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我国的国际收支模式有很大的特殊性,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了个别年份外,呈现出资本、经常性项目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尤其是自从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逐渐扩大。2012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从1999年以来持续的“双顺差”转化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而2013年的国际收支又重现“双顺差”格局。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自从2008年以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衰退很多新兴市场出现,资本流出,储备下降汇率折旧。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对外经济仍保持稳定运行,国际收支状况慢慢的改善,显示双顺差格局。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广泛存在,中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整体放缓的平衡,经常账户和维持“双顺差”格局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2010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中国经常账户盈余2378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869亿,国际收支顺差5247亿,整体平衡。2011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剩余的尺寸减小。中国经常账户顺差1361亿美元,同比下降1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655亿,同比下降23%;国际收支顺差4016亿整体平衡,与2010相比下降了19%。2012,中国的国际收支总顺差大幅下降。经常账户盈余1931亿,同比2011年的增长了42%,资本和金融账户赤字168亿美元,首次为亚洲金融危机实现赤字;国际收支状况从而改善,和一个新的“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顺差,国际收支格局初步形成,资本与金融账户赤字”。2013年国际收支顺差反弹总平衡。2013年上半年,中国涉外经济稳步发展,与总规模同比增长5%,支付交易的国际收支平衡,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继续呈现“双顺差”。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原因
(一)经常账目顺差原因
1.储蓄率过高。由于国内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境界。一国的储蓄较多,反之消费和投资相对较少,国家有更多的商品可以用来进行出口,一定会扩大国际收支的顺差。
2.我国实行出口鼓励政策。我国对于外贸政策一直实行的是奖出限入,出口信贷,出口退税和汇率政策有利于我国货物出口,以及各种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出口商品高速出口,竞争优势可以进一步发挥。
(二)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顺差的原因
1.我国长期对外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我国鼓励外国投资者进入的外国资本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我国。一部分,因为不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投资者很难获得资金来支付进口,由于国内资本管制,投资者就会有资金和外汇的困难;另一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短视的绩效评价,事实上是非常昂贵的外国直接投资。
2.全球流动过剩的输入。近些年来,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很高,有不断的热钱流入中国。2008年开始,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国家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防止经济衰退。根据美国债券和宏观经济研究机构估计,2009年中国的热钱流入量达1050亿美元。2010年,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估计,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共计占GDP的0.6%,占外汇储备增量7.6%。虽然各国的统计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更多热钱流入的这个事实确实引起各方关注。热钱疯狂涌入,不但加剧了通货膨胀,也创造了一个可怕的房地产和资产泡沫。
3.对外引资的不合理。中国的外资流入的主要以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引进外资并不意味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实质上是中国储蓄的回报。投资资本流入国必须有经常账户赤字,开发应用外汇购买国外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而不是外汇储备的增加。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的国际企业实在太少,缺乏海外投资的战略思维,不能实施走出去的策略。这将降低国内资本外流,也间接地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三、促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建议
(一)扩大内需
要立足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适当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以消除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中长期的影响,同时要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注意培养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通过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杠杆手段,促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地区和阶层收入的差距,解决住宅、教育一治疗等民生问题,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鼓励合理消费,促使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向消费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型转变。
(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常账户盈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和出口的产业结构不平衡,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国际低量的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反倾销诉讼非常脆弱。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中国缺乏产业调整的需要,在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在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必须调整进口和出口产业结构,能源消耗高,资源出口限制高消费;和环保,安全,社会保障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产品开发核心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基于利润最大化顺利出口量达到。
(三)科学合理地利用外资
科学合理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资引导,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避免各地为争相引入外资而进行的恶性竞争,适当提高劳动力权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调整,调整资源和环境成本格局,要严格控制技术档次低,土地资源占用多,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和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子先,张晓静.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经验及对策[J].中国金融,2012(10).
[2]唐丽丽,赵雪梅.浅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J].当代经济,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