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2015-07-13 20:38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整节课收尾一节课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包括新课前的旧识回顾,新课结束的新知总结,还要留出部分时间完成课堂练习。学生真正学习新知、接受新知、掌握新知、运用新知只有短短的25分钟左右。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关键,而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就要考虑该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一、抓住一节课的节奏,抢占先机

孩子是不稳定的,要想让他们乖乖地坐40分钟是不可能的,更不要希望他们能够一直跟着上课的思路。那么,从开始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老师就要抓住孩子们的思绪,让他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老师的身上。

在教授新课时,有时候会需要复习之前的知识。如果老师只是枯燥地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那么有些孩子就不愿意去开动脑筋或是举手发言。那么,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一开始就进入到了比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那么,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二、稳住一节课的步骤,稳扎稳打

在有个良好开端的前提下,学生们极容易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孩子是好动的,他们的注意力最多只能坚持10~15分钟,不能长久保持在同一个地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当老师要讲到关键部分时,很多孩子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的思绪开始飘浮了。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当提醒一下学生,例如要求他们坐端正、腰挺直,或是夸奖他们“这节课你们的表现真棒,这么难的你们都学会了,那接下来这么简单的知识肯定难不倒你们,你们有信心吗?” 通过这样的语言暗示,学生的注意力能快速回到学习上,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不怕挑战”的决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孩子的思维出现了疲劳时,我会故意说道:怎么办呢?老师突然觉得这个题目出现了一点问题,可我不知道错在哪里,哪位小朋友可以帮助老师来一起解决呢?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是无所不能的;而我这样的“示弱”,学生会觉得很奇怪,到底是什么样的难题竟然把老师也难倒了呢?他们飘散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到了我所说的难题上。结果他们发现,老师不会的难题他们竟然解答出来了,他们的自信心瞬间爆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于是我趁机又抛出几个“难题”让他们解决。这时候学生不认为他们是在学习,而是在帮助老师解决难题,“小大人”的心态很好地帮助他们保持住了注意力,继续有效的学习下去。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保持注意力,但归根结底,都是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孩子们的思绪很自然地朝着老师所预设的方向思考。而这样的引导,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连贯性,不会因为思维疲劳而疏忽掉任何一个知识点。同时,在这样持续的暗示下,学生的注意力会保持得越来越久,听课效率也越来越高。

三、拴住一节课的过程,漂亮收尾

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开头、中间固然重要,但是结尾确实却是整节课的“点睛之笔”。很多老师发现一节课下来,不管你的课上得怎样精彩,学生的表现如何出色,在进行全课小结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完全说不出来这节课学了什么,要么把整节课的内容全都复述一遍。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不受控制了涣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有些老师在发现时间不够时,会自我进行总结,或是提出一些类似于“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学生只是附和老师,完全不明白老师说的是什么。在收尾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1)师生问答式。

“分数的意义”收尾时,我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能简单地说说什么是分数吗?”学生答后,我继续追问:”在分数的意义里,哪个表述的词语是分数产生的前提条件,哪些词表示的是分母,哪些词表示的是分子?”学生思考后得出,“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前提条件,“分成若干份”表示的是分母”,“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表示的是分子。这样的收尾简明扼要,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了分数意义概念的本质。

(2)图表对比式

针对数学教学中一些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图表对比填空,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辨析总结,促使易混的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从而形成对这些知识的准确理解与实际识记。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 小结时,就可以出示一张表格让学生填空。在填表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全课小结的教学过程,同时也让他们静下心来把整节课学习的知识有条理地梳理了一遍,加深了印象。

(3)儿歌记忆式

小学生对朗朗上口的儿歌特别喜欢,因此,我们有时可以将教学难点或解题方法巧妙地编入儿歌,让学生在欢快地朗诵中轻松地掌握知识技能。 在“植树问题”临近下课时,我将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编成了一首儿歌,引导学生一起来念一念。“小树苗,栽一栽,两端都栽问题来,间数多1是棵数,棵数少1是间数,怎样求出间隔数?全长除以间长度。”学生通过诵读,对植树问题的规律与解题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4)设置悬念式

教学既具阶段性,又不乏连续性,几节课之间常常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在做收尾时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思考题,造成悬念,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收尾时我如此设疑:“被3整除的数又有什么特征呢?是否也是看数的个位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样的收尾有着“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效果,诱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导向。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各式各样的收尾方式,不管是怎样的方式,都很好地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贯穿整节课,让他们的注意力牢牢钉在学习的知识上。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用不同的方法或语言,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时刻保持集中,让他们的思维时刻保持转动,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吸收新的知识,并学会用新知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快乐,成为学习上的小主人。

【作者单位: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整节课收尾一节课
神话里的爱情为什么总是悲剧收尾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神话里的爱情为什么总是悲剧收尾
托马斯的一节课
余音袅袅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雨滴下落收尾速度的一般讨论
Making Faces做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