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抛我接”

2015-07-13 23:42楼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抛球请柬天牛

楼华

一、精准的提问——主动向幼儿抛“球”

案例一:某教师组织的大班数学活动《旺旺的生日派对》中一个环节

教师出示了一个大蛋糕,提问:“蛋糕上有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有奶油、花纹、小动物……” ,其中有一个孩子说到了“蜡烛”。此时,教师及时追问“这些‘蜡烛告诉我们什么?几岁生日?”,马上引导孩子关注到数概念上。随后,教师出示了一份自制的请柬,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该“请柬”上有:图、文字、数字。 师问:“请柬上有什么?”(开放的问题能够让每一个幼儿通过观察“请柬”,捕捉信息);师又问:“谁请客?”(老师开始向幼儿抛球) “在什么地方举行?” “什么时候举行?”(通过三个连续提问,教师将“请柬”的作用巧妙地隐含在其中。)此时幼儿的意见并不统一。师再问:“到底是哪一天?有不同意见吗?” “今天是几月几日?再过几天?”(这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幼儿梳理时间、日期的概念)师继续问“时间、地点知道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这一提问,不仅包含了对刚才一组提问价值的总结:按步骤看请柬,在内化的同时,孩子马上有疑惑了:“请柬是给谁的?”教师接过幼儿的疑问,顺势抛出问题“你觉得他会是谁?”

以上案例中,通过教师连续地、有目的地精准提问,幼儿完成了“观察——思考——回答——产生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一个个问题,恰似教师主动抛向幼儿的“球”,“抛球——接球——再抛球”正是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抛球”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抛出承载教育目标关键的几个球,教师要能根据活动目标,精心预设提问(既要贴近大多数幼儿已有经验,又要能给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预设”之余,更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什么时候抛球”还要瞅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使孩子从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让幼儿在跳一跳的过程中接住老师抛出的球。

二、巧妙的应答——及时接住幼儿的“球”

集体教学中,除了有相对“提问”来说,“应答”对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它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对幼儿发出的互动信息做出及时分析、判断,在“反馈、应答”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使教育活动更深入开展。

案例二:某次集体教学中的片段。

教师出示一个人物并提问:“猜猜是谁?” 幼儿说:“国王”老师追问:“为什么?”幼儿答:“他的头上戴着王冠。” 教师说:“是的,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穿着打扮猜出来他的身份。”

以上“回应”中,教师及时将个别幼儿的关键经验作有目的地梳理与提升,帮助其他幼儿积累观察、推理的方法。同一个活动,教师问:“同样一分钟,为什么有的人完成了钟表的设计,有的人没有完成?” 幼儿纷纷回答:“心要放松!” “先想好。” “要抓紧时间!” “听好口令,要画得快一点。”这时有个孩子指着一幅作品说:“有的人画得快但乱,有的人画得慢但好。”教师回应道:“哦!说明除了动作快还要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老师的回应不仅给予幼儿足够宽广的回答空间和包容范围,并进行了概括和提炼,使幼儿知道教师不仅重视自己所讲述的内容,而且明白这些内容可以用更好的词语来表达,使整个教育活动熠熠生辉。

三、适当的点拨——让幼儿间互相抛接“球”

瑞吉欧认为,幼儿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强大的、积极主动的、有能力的主角,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曾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孩子们之间互动、讨论学习的魅力。

案例三:“天牛”引发的讨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孩子们陆续来园各自玩着,小璇捧着个玻璃瓶一路小跑进教室。一会儿小璇的身边围满了一群好奇的“看客”。原来,小璇的瓶子里装了一只长相奇特的昆虫——天牛。

“小璇,这是什么东西啊?”有孩子问,“它叫天牛。”小璇答。

“什么,是天上的牛吗?”“不是,我奶奶说它的名字叫‘天牛。”小璇解释着。

“它长得可真奇怪啊!”“瞧,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的线。”看客们好奇地问着。“那不是线。”小璇纠正着孩子们的观点。“那是什么呀?这么长?”嗯~”小璇被问住了,一时说不上来。

“哎,这只天牛多大了呀?”我的提问帮小璇解了围。

“九岁了,我和奶奶一起数的。哦,就是数这个!”小璇恍然大悟,指了指天牛的触须说。“怎么数啊?”看客们跃跃欲试。“看,那上面一节一节的,奶奶说,一节就是一岁。”小璇自豪地回答。“我们一起数一数吧!”我的提议得到了看客们的一致响应,在小璇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数了起来“一、二、三……九”“你真棒!”得到伙伴们的称赞,小璇害羞地笑了。“它会不会咬人啊?”“它吃什么东西的?”“它住在哪里呢?”一连串的问题难倒了小璇。“有人知道吗?”我引导看客们一起寻求答案。“吃树叶”“吃小草”“吃饼干”“天牛住在天上”“天牛住在草丛里”“天牛没有牙齿,不会咬人的。”……看客们的答案丰富多彩。

“小小天牛”,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与讨论,一个个疑惑与回答,正是孩子们精彩、生动的“相互抛接球”。此时,教师要做到真正放手,孩子能解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让对话真正属于孩子。当然,“放手”不等于“放任”,当幼儿认知发生冲突需要帮助时,当活动无法继续开展幼儿束手无策时,当谈话内容处于拉锯状态而缺乏深度和宽度时,教师都要适时介入,巧妙点拨,再次引发幼儿思考。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曾说,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表现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给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提问、应答、点拨促进了师幼间的积极互动,引导着幼儿渐行渐近的通过“条条大路”达到个体发展的理想彼岸。

【作者单位: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艺术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抛球请柬天牛
天牛到底有多牛
秋天的请柬
黑黄花天牛
高等学府的直销请柬
天牛
爱上抛球运动
中国古代抛球活动艺术化论略
一个概率问题的分析及模拟
春天,向青少年发出请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