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光伏出口“防线”

2015-07-13 00:45李前黄帅
进出口经理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防线组件出口

李前 黄帅

光伏产业已见回暖,但限价条款仍难对付。光伏企业需吃透海外法规和标准,为出口铺路

经历了前两年欧美“双反”调查的折磨,如今我国光伏产业终现回暖迹象。在国内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光伏剩余产能得以消化。同时,新兴市场需求的扩大,也使光伏产品出口初见一丝曙光。不过,当前欧美“双反”仍在持续,国际光伏认证标准也各有千秋。为了顺利实现出口,光伏企业不仅要在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上倾力,也要熟知海外相关法规和标准。在此,T?V莱茵太阳能光伏及燃料电池大中华区总经理邹驰骋、T?V南德大中华区光伏业务部总监许海亮及德凯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光伏逆变器项目经理郭训杰,将为我国光伏企业征战海外指点迷津。

光伏出口回暖,新兴市场“添彩”

: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出口形势如何?出口从欧美等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态势,是否有所加速?

邹驰骋:从光伏行业的趋势来说,2015年的整体形势还是不错的。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增强。根据相关政策,2015年全国将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吉瓦。

现在全球光伏组件市场正在逐步发生一些调整,从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区域,向日本和新兴市场转移。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德国光伏组件安装量还不到2吉瓦,下降很迅速。目前在欧洲光伏组件安装量最大的是英国,其次是意大利,欧洲其他国家则相对较小。

当前日本依然是最热门的区域之一,但日本地面资源有限,预计到2016年或2017年,其光伏市场将封顶,屋顶光伏安装量也将下降。现在南非、澳大利亚等也是企业看重的市场。未来长时间比较被看好的市场还有美洲,尤其是南美市场,其中巴西和智利这两个市场增长潜力很大。

另外,印度是一个很大的新兴光伏市场,但印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光伏产业群,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制造能力。同时,印度人力成本、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中国厂商在当地没有价格优势。当然,东南亚市场还是不错的,泰国、马来西亚等都在扩大光伏的应用。

许海亮:欧美市场对于中国大部分光伏组件企业来说,已经成为一个鸡肋市场。虽然美国与欧洲市场的需求规模依然不小,但是增速与国内市场相比非常缓慢。而更大的困难在于欧盟对国内组件企业的“双反”并未终止,且欧盟正启动新一轮对国内组件企业“双反”的延期,对产自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地区的产品也宣布进行反规避调查。而所谓新兴市场,如巴西、中东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求,远远无法支撑国内快速膨胀的产能,反而国内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郭训杰:当前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出口形势好于2013年和2014年,出现回暖的迹象。前两年由于欧美“双反”调查,很多光伏组件厂家生存困难。现在出口东南亚、南非、巴西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形势相对较好,韩国、日本光伏市场也不错,同时国内也出台了扶持政策,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

就欧洲来说,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光伏市场其实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总装机量增长相对比较缓慢。从2014年开始,英国总装机量增长很快,市场空间较大。乌克兰等东欧光伏市场,也正在起步。美国也是快速增长的光伏市场,比如加州地区。不过,“双反”之后,中国光伏组件或电池出口到美国面临高额关税,严重抵消了利润。因此,一些光伏厂家开始转向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地区设厂。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水平在全球处于怎样的地位?技术创新有什么新的动向?

邹驰骋:毋庸置疑,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中心,从制造水平来说,也已到达世界前列。前两年我国光伏行业进行一次调整后,国内厂商在自动化生产和生产线改造方面投入很大。我国光伏厂家的自动化水平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相比,还略逊一筹。不过,总体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说,国内有一些大厂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它们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拿到国际市场上,也都是很有竞争力的。

光伏产品的技术创新,无非就是围绕效率这两个字来做文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各个厂商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提高产品效率,以降低单瓦成本。就薄膜来说,其效率已经能达到14%~16%。目前国内厂商在晶硅产品上也在尝试不同的路线。不管是我们所熟悉的HIT技术、PERC技术,还是双面电池、N型电池,我认为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许海亮:这些年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光伏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不断提升的组件效率。各个国内知名的组件制造商,如英利、天合、阿特斯和尚德等,都有自己的专利拳头产品,其效率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第二,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国产化。以前谈到光伏行业都会说到“三头在外”的窘困,其中“两头”即关键生产原材料、生产设备都严重依赖进口,现在这种状况都得到了彻底的改观,很多大公司都采用了国内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设备。第三是规模化的生产技术。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光伏产品产能已经达到世界第一。技术创新的新动向,以后可能会集中在组件高效化、智能化和系统集成优化方面。同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产品良莠不齐、新兴材料未得到实践等考验。

郭训杰:十几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增长比较迅速,大型制造商越来越多。在全球十大组件制造商中,大约有一半来自中国。在逆变器领域,国外巨头比较多,比如德国的SMA。不过,由于欧洲光伏市场的总体萎缩,导致这些欧美品牌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产能也在缩减,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

而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大的逆变器厂商,比如阳光电源、上海正泰和华为等,慢慢发展壮大,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技术与欧美传统逆变器大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一些新技术紧跟欧美。以前产品同质化严重,现在也开始走差异化路线。

认证标准严格,限价条款阻挠

:关于太阳能光伏产品的认证标准,欧美主要有哪些?新兴市场主要有哪些?这些标准如何对光伏产品做出限定?

邹驰骋:光伏产品的历史并不长,真正的大规模产业化还是2005年以后的事,到目前刚好是第10年。在这10年中,推出的光伏标准类别还是比较少的。拿光伏组件来说,主要标准有IEC 61215、IEC 61730和IEC 61646,美洲还有UL 1703标准。

而逆变器的相关标准就要复杂很多,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安全标准外,还有一些并网要求的标准。各个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并网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更多地要按照各个电网公司的要求来制定。

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对传统产品的要求,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另一个要求是产品性能。如果安装的光伏系统使用5年就报废了,那么,这对国家投入来说是非常大的浪费。因此,光伏组件的基本生命周期承诺是20~25年。鉴于此,认证标准对电池寿命、性能测试也有所考量。

我认为,在T?V莱茵等第三方机构的帮助下,企业遇到的出口技术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真正的难题是,海外市场推出的限价条款伤害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即使是欧洲这样安装量下降明显的市场,仍然对我国光伏产品设置了限价条款。

许海亮:太阳能光伏产品的认证标准,主要有IEC标准(国际标准)和UL标准(北美标准)。从零部件到整个光伏系统,都有很多相关的标准涉及。其中,最早、最广为人知的是光伏组件性能标准IEC 61215,安全标准IEC 61730和UL 1703。零部件标准有接线盒的安全标准IEC 62790和UL的SU 3703,连接器的安全标准IEC 62852和SU 6703,逆变器转换器等产品的安全标准IEC 62109系列和UL 1741。系统级别的标准也有很多,如IEC 61853、 IEC 62548及IEC 60364系列标准等。新兴市场基本都采用IEC标准。也就是说,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如T?V S?D出具的CB证书(根据IEC标准认证),通常会被这些新兴市场直接认可。只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国家,如英国、日本等,有一些额外的要求。

这些标准通常审核的都是产品的安全性,比如发生电击、火灾和机械损伤等可能性。而与大多数厂家宣称的光伏产品25年使用寿命相关的可靠性标准,目前处于缺失状态。T?V S?D也正在此方面投入精力进行积极尝试。另外一些原材料,如封装材料、背板、硅胶、玻璃和型材等标准也处于缺状态失,目前正在起草当中。

郭训杰:现在的光伏组件标准主要是IEC标准和UL标准。欧洲及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主要适用IEC标准,比如IEC 61215,是陆地用晶硅组件测试标准;IEC 61646,是陆地用薄膜组件的设计及测试标准。在安全方面,有IEC 61730标准。

针对逆变器也有一些国际标准,欧洲及一些新兴国家用的大多都是IEC标准。例如,IEC 62109-1和IEC 62109-2,是针对逆变器、控制器的安全标准;IEC 62116是对电网孤岛保护的要求;IEC 61727,是针对光伏逆变器接入电网接口保护的标准。另外,还有IEC 61683来考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美国也有自己的标准,比如UL 1703是针对平板太阳能组件的安全标准;UL 1741是针对分布式电源、逆变器、变流器和控制器的标准。针对逆变器,还有英国的G83、G59标准,德国的VDE4105标准,以及巴西的ABNTNBR16149、ABNTNBR16150等。这些标准并不是全球统一的,而是要符合各国电网公司的要求。

跨过出口“防线”,第三方机构来相助

:从检测认证角度来说,我国光伏企业在产品出口方面遭遇了哪些阻力?您认为企业该如何应对?

邹驰骋:现在欧洲和美国继续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仍有一些光伏企业将产品出口到了欧美。这些企业并不是去拼产能,而是走差异化产品路线,在产品设计和产品品质上下功夫,依此越过了欧洲的价格防线。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实现出口突围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我认为,企业最基本的还是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让欧洲厂商真正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好品质。当光伏产品创新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即使是执行“双反”的市场,也会认可我们的产品。

许海亮:认证是区域市场规范产品质量和保护本地生产企业的一种方式,在国际贸易中普遍存在。光伏产品的认证在许多出口国是半强制性要求。我认为,我们不要把这种认证壁垒作为阻力,而是视其为督促我们将产品性能、安全和质量等符合某一市场的游戏规则,从而让光伏行业更为规范、有序地发展。

这对光伏企业本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一,企业本身要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规范与要求要非常熟悉,比如到日本市场,要熟悉JET认证要求,到英国市场,要熟悉MCS的要求等;其二,产品的多元化开发非常重要,毕竟不同认证的技术要求、流程规范差异很大,企业必须要有应对之策;其三,加大对质量提升的投入;其四,将认证与企业市场战略规划结合起来,提前布局认证,以降低机会成本。

郭训杰:每个企业都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都要从技术上、质量上提高产品。从检测认证的角度来说,一般企业可能对国外的标准、法规不熟悉。而将产品送到国外去检测可能不划算。企业可以在国内选择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通过第三方机构快速了解国外的法规要求、设计和制造要求。例如,产品说明书要怎么来写,安全规范要达到什么等级,还有防火外壳、怎么接线等,都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提出较好的建议。

:在太阳能光伏检测认证这一领域,贵公司所能提供的服务有哪些?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核心优势?

邹驰骋:实际上,可把市场要求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入门要求,即光伏产品不管出口到哪一个目标市场,都要符合相应的法律规范和标准。第二个层次是特定市场要求。在特定区域,对产品应用可能会有一些特定的要求。比如出口到中东的光伏产品,就要能适应当地的沙漠性气候。第三个层次是专业买家的特别要求。企业可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从而满足不同市场的要求。

T?V莱茵为光伏企业提供的配套服务,也是从这三个角度出发的。首先,T?V莱茵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光伏产品测试和标准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我们在全球有6个实验室、300多位工程师,能及时帮助企业了解当地法规,进行差异化测试。最后,T?V莱茵还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以帮助它们对产品进行差异化的分类。

许海亮:T?V S?D为光伏运营商(投资者、进口商和安装商)、光伏制造商和光伏零部件制造商,提供设计鉴定认证与评估支持。相关解决方案覆盖光伏电站、光伏组件、聚光光伏模组和组件、光伏电气零部件、光伏材料、系统平衡(BOS)部件和单体电池(或电池片)等。同时,我们为客户价值链上的所有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我们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的质量检测项目,比如对比测试、工厂检查、装船前检验,以及标准的或扩展的可靠性测试等。

T?V S?D 是最早在国内从事电站质量技术服务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之一。这几年我们也在不断创新我们的服务内容,从认证、检测、研发支持,到大数据服务,再到客户定制化服务等,创新精神一直促使我们更好地迎合市场的变化。

郭训杰:德凯主要为光伏组件、逆变器、电缆和控制器等厂商及电站验收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和咨询认证服务。在品牌方面,2009年,通过收购荷兰领先的认证机构科码质量(KEMA Quality),成立了DEKRA产品测试和认证事业部。KEMA Quality在电子电器领域是比较老牌的认证机构,在欧洲的品牌认可度较高。

在技术方面,德凯挖掘了一些比较专业的工程师和专家,他们对光伏市场法规比较熟悉。在服务方面,德凯与国内外认证机构展开合作,比如澳大利亚的SAA、日本的JET、韩国的NRE及巴西的INMETRO等。当出口目的地要求提供当地机构的认证证书时,德凯可以通过与这些外国机构的合作,使企业快速获得证书。

猜你喜欢
防线组件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组件诊断中的应用
新型碎边剪刀盘组件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做好三道防线,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风起新一代光伏组件膜层:SSG纳米自清洁膜层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