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动”起来之刍议

2015-07-13 21:55河北省廊坊市第九中学065000
学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活动语文课堂

(河北省廊坊市第九中学065000)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之刍议

陈静(河北省廊坊市第九中学065000)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解放理论”,即:“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师者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观察、思考、质疑、合作、探究、解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他们智慧的门扉才能开启,思维的火花才会点燃,创造的激情才会产生,课堂才真正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切切实实地动起来。

一、情景体验“动”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但由于生活阅历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学生并不能完全体悟到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课堂上应设计一些小的能有助学生身临其境的活动环节,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比如,在《再塑生命》一课中,海伦·凯勒黑暗世界中那种孤独、暴躁、无奈的心境,是正常人们无法理解的。所以在这一堂课我设计了一个环节,首先让全体学生闭上眼,静待一分钟,感受不能听、不能看,想说又说不出的感觉。学生发言:这一分钟,好像一天那么长,海伦·凯勒真可怜。第二个环节,我选了1个平时比较淘气的学生,首先我让他闭上眼睛,凭自己的感觉从讲台走到后黑板,他走的歪歪斜斜,碰歪了桌子,还磕了一下腿,历尽“千难万险”才走到后黑板。我请他说说感受,他连说“太难了!”“是啊!这么一段短短的距离,还如此之难,那么你能体会海伦的心情吗?”“嗯。”“如果用两个字告诉大家你的人生收藏启示,你能说是什么吗?”平时顽劣的他此时表情凝重地想了一会儿,严肃地告诉大家:“珍惜!”“很好,下面请你回到讲台前,这次陈老师陪你再走一遍。”我扶着他的手,和他一起慢慢的前行,并不断告诉他前面有什么障碍,让他放心。我感到他的手心热热的。我们围着教室走了一圈儿,回到讲台前。他忙睁开了眼睛,很真诚的对我说:“陈老师,谢谢您!”我也很感动,让他谈了谈感受。他说:“我一点儿也不怕了,因为有您陪着我……”类似这些小活动,不但收获了知识,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再如《观沧海》一课,让学生站在凳子上“动”态朗诵,体会曹操的豪情壮志,在适合的课上安排一些能促进体会课文内容的小活动,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创设富有感情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心灵碰撞中发展语文能力。有人说过:“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我们要创设一个感性的课堂环境,引领学生以情悟情。

二、唱诗吟诵“动”情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何谓真正的“诵读”,比声音、比整齐,好似缺少了一种古诗文的韵律。听《红楼梦》中跛子出场的一段“吟诵”,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老先生那段忘我、忘了学生的吟诵,感觉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整齐划一只是“读”,而非“诵”。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朱畅思老师的几节吟诵课,让我顿悟了。原来古诗文的诵读,是有节奏、韵律的,甚至读美了还有动作。这种吟诵都大大调动了一个成人学诗的兴趣,我想对于青少年们更是有趣了。于是我尝试从短小的诗文开始,带领学生吟诵古诗。开始大家还没有从“读”中解放出来,十分羞涩,张不开嘴。慢慢的在我的抛砖引玉下,孩子们放开嗓子唱了起来,越唱越美,越诵越入境。每天早晨,我们都是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度过的。有的孩子跟我说:“陈老师,您知道吗?我现在上下学的路上都唱诗,那些诗不用背,唱几遍都记住了。原来学古诗也这么有趣,连班里调皮的学生也一本正经地吟诵出诗人的喜怒哀乐。这样再进行讲解也变得简单起来。

我们随李白“举杯望月”,追杜甫“一览众山”,感曹操“人生几何”,在吟诵中我们一起心怀激荡,一起举杯邀月,一起挥斥方遒,摇头晃脑。“动”起来吟诵,大大增加了语文学习的趣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的教师要鼓舞学生参与学习,表现自我,让他们动起来,让充满智慧与灵感的课堂成为我们新时代语文教学的主流。

三、综合活动“动”能力、提情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教学中,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七年级的“戏曲大舞台”这一活动,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

1.搜集戏曲方面的知识,制作手抄报或PPT进行展示,整合大家的资源。

2.才艺展示,各小组派出有戏曲方面才艺的同学进行风采展示。

3.提升手工能力。准备彩纸、颜料等工具制作戏曲人物,一个同学负责人物的动作设计,一个同学负责配音,编一个小小的舞台剧。

整堂课整合了音乐、美术、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写作、口语交际、动手协作能力,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兴趣中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再如“端午情”活动,学折纸粽子,写短信、寄情思。做主题墙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是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活动对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对学习潜质的培养,课内课外,听说读写,点点面面都可以使学生活动起来,使语文灵动起来。

四、课外活动“动”情趣

《茶》的综合活动课的环节,搜集相关知识并分成小组,走进茶社进行采访。其中一组汇报成果,他们进了7个茶馆进行采访,其中6个茶馆都拒绝了他们,直到第七个才采访成功。相信这次活动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又磨练了耐力。

综合活动课《你一定会听见的》,我们一起到外面去采集各种声音,并写成“声评”,学生的创造力是成人们意想不到的。他们利用月饼盒制造了种子萌发的声音,折纸来模仿翅膀的飞翔声,用录音机录下千奇百怪的声音,从网上找到的声音等。写来也动情,比如小涛录下的爸爸的呼噜声,写到:“爸爸辛苦了一天,劳累的睡着,每次都是爸爸妈妈关心我,今天听到了爸爸的呼噜声,我不觉得心烦,只觉得幸福,并为亲爱的爸爸掖了掖被子,我爱您,爸爸!”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解读和评判,才会有自身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语文教学,根据课型的不同,文体的不同,实际是可以研究出不同的活动方式的。教师要努力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语文课堂成为新课标指导下的灵动课堂。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活动语文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