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勇(贵州省思南县第八中学565100)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成效提升之我见
李家勇(贵州省思南县第八中学565100)
高中体育新课程目标要求让我们明晰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定位,以及高效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思路方法。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体育教师,我觉得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新课程目标要求所持的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之下,改善我们的体育教学课堂实践的活动,构建高中体育教学的高效课堂。体育课堂教学不应该成为各练各的肢体锻炼,而应该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这是对于学生的一种体育素质培养。
高效课堂体育主体合作精神开放性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主体的定位有着不是很清晰的认识,这样对于教学主体认识的模糊不到位,使得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模式杂乱无章,导致体育教学成效参差不齐。高中体育新课程目标要求让我们明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定位,以及高效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思路方法。下面我就以如何构建高效体育课堂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可能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学主体对象的偏置化不是那么明显,因为不可能存在其他学科在教室里由教师霸着课堂教学时间一节课讲到头的现象,这是由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特点决定的。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对于教学主体定位清晰认识的重要性,因为这样就会造成我们沿袭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围绕着教师对于体育教材的自我理解去预设展开,没有充分结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场地情况差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体育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游离,低效化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体育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就是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清晰认识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基本前提。
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就是要在设计体育课程教育流程环节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情况,结合学校的教学设施环境,制定具体化的教学活动方案,使得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围绕这个教学方案展开,让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实用价值,有效提升自我身体素质,达成体育课堂教学目的。让学生机械性复制教师的肢体动作,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及对于教学实践活动节奏的种种不适应,认识到并建立起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也就是要围绕着学生的切身状况,考虑到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承受能力,从培养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参与感出发,让学生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有被拖带被边缘化的感觉。
体育课堂教学不应该成为各练各的肢体锻炼,而应该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这是对于学生的一种体育素质培养。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以及将来的走入工作岗位,生存的空间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集体单位,那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责任首当其冲。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育教师无须做更多的强调,只需要在体育课题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下功夫,多引入一些集体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团体合作的必要性,建立起团队合作意识,给人分担,与人分享。
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我们都会选择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可能自由活动时间也成为了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的利用率低下,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成效的帮助提升作用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转变一下对于自由活动时间的节奏把握,让学生不再散漫于自由活动时间的组织,比如站着坐着聊天,甚至跑回教室做作业甚至打瞌睡。我的看法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应该保留,也不必缩短,只是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段里面,作为体育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有选择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场地器材合理规划利用,做到每个学生人人有项目参与,杜绝把自由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故事会。
让学生来上课?是的,没有看错,就是让学生来上课。我们现在倡导让学生做教学的主人,这不应该仅仅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更应该是教学实践行为的转变,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来上课,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来做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做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随机抽取一个学生,让他在课堂教学开始的前两天写一份教学设计,也就是关于一节体育课开展的具体活动环节预设报告,交给体育教师,教师斟酌方案之后,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具体实施,教师则站在一旁观看整个教学过程,给予当事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这样所有学生都有新鲜感,兴趣也随时提了起来,那么课堂教学的成效也就显著提高。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是否均衡。让学生来“上课”组织教学,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开展好体育课堂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更是要在新观念的引导下,完成对于课堂教学实践的革新,过程固然是艰难的,但方法也是多样的,作为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同事同行之间持续相互有效交流沟通,才能让我们的体育教育事业不断深化发展。
(责编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