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珠(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第一中学857100)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路径初探
欧珠(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第一中学85710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怀,开拓眼界,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完善语文教学体系。本文从中学语文中文学素养能力培养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建议。
中学语文文学鉴赏能力素质教育
文学鉴赏是在阅读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文学作品进行具有创造性的感知、体会、理解的审美活动,是将丰富情感与具体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能力的高低充分展示了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与综合素质。对中学生进行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完成中学学习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其日后更出色地学习、发展,创造美好人生的重要保障。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学语文中对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指针对中学生进行的,丰富其文学基础、提高文学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活动。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文学作品进行的读、写、说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整体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对于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社会见识,陶冶情操。文学作品以生动的形象描绘着各国家地区、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生活。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打破了与社会的的隔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够尽情地享受社会生活的美好,尽情地丰富自己的见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其思想修养、生活能力也是不能忽视的。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力量。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试教育的改变仍然是一个难点。长期在应试教育理念的覆盖下,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看重,仍然是普遍存在的。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首先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单调。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对分数的追求使得众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开放性教学。为了更好地获得考试分数,教师常常是将一种固有的答题模式教授给学生。例如,交给学生如何分析人物性格,如何分析坐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而对于学生是否真正体会到了文学的内涵并不过多地在意。学生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大体层面,更深层次的理解是缺乏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能力都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是学生对文学鉴赏的错误理解。在进行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时,学生认识不到文学鉴赏的艺术性和重要性,将其归为语文学习的任务。在学生眼里,文学鉴赏就等同于分析文章。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正处于成长阶段,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仍然摆脱不了对玩乐的追求,这使得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这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中学语文教学虽然在教育改革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改变,但改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中,学生虽然热情地参与了,但他们也只是简单地理解了文学作品,并没有深入其中。这就使得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迟迟不能提高,影响其日后的发展。
在进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反复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反复地朗读、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读全文,细品文章,通过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文学作品中,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人物性格,体会故事情节,联想丰富画面。例如,通过对朱自清《春》的一遍遍阅读,加深学生对春天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的感受,体会散文中文字运用的魅力,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无目的的通读对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起到的作用是微小的,只有深入去体会作品才能真正地锻炼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文章的提问、设问的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文学作品的同时,运用头脑去思考文章中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及事件矛盾等。使学生在找寻问题答案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品内容的深刻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文学作品的连接性,使学生的情感与文学作品的情感衔接到一起。利用中学生特有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分析文学作品,锻炼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参与到文学培养中来,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带动,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下,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应针对中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联系学生自身与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其日后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责编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