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承 自觉弘扬 带头践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

2015-07-13 04:32陆婉莹
新长征 2015年9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总书记

■陆婉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层面,提升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层面,他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这种高度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有精神财富且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的思想观点,在我们党历代领导人的讲话中尚属首次,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意义的新认识和新高度。我们一定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传承者、自觉弘扬者和带头实践者。

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等,我们一定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我们说“有鉴别”就不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我们说“有扬弃”是在经过分析鉴别的基础上,坚决剔除其过时落后的糟粕之后,积极继承吸收其合理优秀的成分。我们知道,一定的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但由于文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当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反而是跨阶段地影响与制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综合,用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

在大力研究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他反复强调:“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他还进一步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必然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和而不同”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和基本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把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理念的义理讲透、意义讲足、现代性讲好;另一方面做好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无论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素材。用活用好这些思想素材,是用中国思想智慧讲述中国价值理念的客观要求,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到当代中国人心坎上的有效路径之一。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发扬光大,重要的就是践行民族优秀传统,例如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礼仪、包容精神、不懈的探索精神、清正廉洁的官德、无私无畏的价值追求等。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能够践行优秀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精神家园里最重要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的,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槃,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观,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格传承者,首先应当具有文化主体意识,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必须明确自身的民族文化主体身份和现代文化主体身份,只有树立主体意识,我们生活的意义才能由自己实现而不是别人赋予。我们既要对传统文化有“出乎其外”的客观、公正、准确的了解,又要有“入乎其内”的践行、体证式认知。“如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决于我们怎样理解自己的现在和怎样设想自己的未来。”善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背熟孔、孟、老、庄,也不是生搬硬凑地将传统文化“对接”西方现代精神,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以文化主体的身份,积极应对当下和未来的问题,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当代阐释,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可见,这一视域下的“继承传统文化”必然是以创新为前提的继承,只有以创新性转化为前提,才能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使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提供内在资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它既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又通过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反作用于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以此作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要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抓好学习和运用两个基本环节,并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要刻苦学习。学习和研究是文明传承之途,“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二是要积极践行。以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带头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实践、日常行为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带头做出了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广泛兴趣和深厚修养,博览群书,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我们看到总书记在文章和讲话中,大量引用我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和名人名言,跨度横贯上千年,内容涵盖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文,从来都不是简单套用,而是紧密联系实际,用来说明现实问题。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坚持思想涵育与实践养成并举,风成化习,果行育德,深思明辨,身体力行,努力成为一个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有中国气派、中国传统、中国精神的现代领导者,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做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