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喜蛋民俗看非遗语境下的民俗文化产业

2015-07-13 05:14:39徐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22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8期
关键词:沛县徐州市民俗

张 明 (徐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221000)

从红喜蛋民俗看非遗语境下的民俗文化产业

张 明 (徐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221000)

文化部长蔡武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四年,各地都在努力实践中。徐州沛县红喜蛋习俗,是徐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孩子送红喜蛋” 这一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流传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经过徐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各路专家的精心打造,开始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撑点。

一、精准立项——红喜蛋民俗(文化产品)成为非遗保护项目

最初,红喜蛋项目无论从工艺或民俗传承,还都不是徐州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尽管,生孩子送红喜蛋的民俗,在徐州,尤其是刘邦出生地丰县、沛县一带,至少也有两千多年的传承。恰巧的是,我们先后接到了“红喜蛋”经营者要求予以文化支持以及丰县方面将“红喜蛋”申报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的申请。这无疑地与地方“望子成龙”“喜蛋要红”的民间信仰结合到一起。于是,2012年春节过后,经过仔细的调研与考察,我们决定支持该企业(沛县)申报非物质文化项目,并予以重点关注与扶持。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该项目终于在2013年春夏之交,成为徐州市沛县的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也是在这是,我们最初制定的扶持与保护计划,开始向纵深发展。

二、文化支撑——举办学术研讨会夯实发展基础

按照对该项目的扶持与发展规划,2013年初夏,徐州市民俗学会与徐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在江苏沛县联合主办了“徐州市红喜蛋民俗与非物质文化产业研讨会。”此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有三:

其一,将民俗礼仪活动与民间口头传承,用考证的方式加以肯定,夯实文化的、文献的支撑基础;

其二,大张旗鼓地打文化牌,宣传非物质文化项目保护的意义与继承好民族文化传统的必要性。

其三,利用研讨会将政府相关部门、民俗与非遗保护专家、企业家、营销策划家汇聚到一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与共襄大计的平台。

会议完完全全采用“短平快”方式,隆重、热烈而高效。

与会的专家学者就红喜蛋与刘邦的渊源,与汉文化的渊源,与古代东夷图腾崇拜信仰的传承关系,蛋与混沌、蛋与生命的象征意义等历史文化现象做了深入探讨。此外,对“望子成龙,喜蛋要红”的民间信仰与崇拜的发生发展,对红喜蛋产业的民俗传承意义,红喜蛋产业与文化的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等专题,做了详实而精彩的考证与论述。

江苏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项目评审专家、江苏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唐茂松同志在研讨中指出:蛋的文化定位就是“象征生命”,人的生命从蛋里面孕育出来的观念,非常古老。几千年前的东夷族,就是崇拜鸟。徐州为汉文化发祥地之一。徐州出土保存了大量的汉画像石,从汉画像石里面,就看出徐州对鸟、凤凰、朱雀的崇拜,相当突出,甚至可以作为一个代表。从崇拜鸟,到崇拜蛋,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来,蛋与生命的文化解释就是这样。那么我们说“赤帝”刘邦的意义是“红”,红喜蛋文化,可以说是徐州汉文化里面的一种民俗事项的源头文化。红喜蛋又象征了和谐、美满、幸福。其中“早生贵子”这样的祝福话语,恰恰代表人民群众中善良而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将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请到一起,共同商讨文化与产业发展大计,共同营造一个新型的发展平台,是非遗项目传承和发展的一个很好地创举,富有时代精神。文化与产业,再加上政府方面的引导。必将促进企业发展,扩大名牌影响。这种互相促进、互相引导,经济与文化双赢的新格局,对推动沛县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必将起着良好的开拓作用。对其他希望借文化发展的各类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发展捷径。

更可喜的是这次研讨会结束后不久,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些硬性条件开始改善:公司生产基地从乡下转到沛县经济开发区。将开发区一座51亩地的现成厂房,转给了该公司,以更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文化营销——江苏省首届红喜蛋文化节

在非遗文化保护专家的指导下,红喜蛋的产业化以及现代化发展,技术的、场地的硬性条件一经解决,于是,文化再跟进,比原来规划厂房多出的20亩地,就改建成“中国红喜蛋文化展览馆”,利用文化展馆,将红喜蛋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生孩子送红喜蛋民俗事项的形成与发展史,将专家的文献考证、民族、民俗调查,以及企业对继承与发展这一民族民俗文化的设想,统统置放于其中。

首先,这保证了企业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项目保护传承的决心与力度;

其次,这提高了企业员工对自己生产产品的文化意义与高品位要求;

再次,它向每一个客户单位和参观者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意义,宣传了民俗文化传承的作用与意义。

而更重要的是,此馆的建成,又为企业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化旅游项目——红喜蛋现代化生产工艺与中国红喜蛋民俗文化的旅游参观项目。该企业与地方旅游局就此事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合作计划,旅游局已将此生产基地辟为新的旅游项目。

适时地文化跟进——文化营销——举办江苏省首届红喜蛋文化节也提到议事日程。说到底。文化产业,根基是文化,目标在产业。产业不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性高度无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于是,2014年10月17日至19日,我们与江苏省节庆协会联合在沛县主办了“江苏省首届红喜蛋文化节”,文化节的主人翁,已经是生产厂家的全国客户,是广大民众。

文化节期间,企业接到订单二千多万。红喜蛋当年达到一个亿的产值,2016年力争再翻翻。尽快向5个亿进军!徐州红喜蛋——这项非遗语境下的民俗文化项目,必将成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的上 “支柱产业”。 最迟在2016年,我们将会同该企业,在江苏省民俗学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举办“中国红喜蛋文化节”。 将我们中华民族“望子成龙,喜蛋要红”的红喜蛋文化进一步弘扬,并走出国门。

张明:徐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沛县徐州市民俗
徐州市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
沛县对“夺命之窗”开展“拆、破、清”专项行动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沛县大屯街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沛县靶向施策 探索“综合治安”新路径
沛县全力推动“9+1”场所防患于未“燃”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