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乐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300384)
空间思维影响下的模型制作教学模式探讨
王小乐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300384)
通过对模型制作课程关键教学点的总结,结合实际操作以及训练过程中的作业问题,深入的阐述了空间思维对模型制作的影响,将“用模型推敲模型,用空间创造空间”变为模型制作学习的重要过程。同时指出现阶段模型制作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思维;模型制作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进行艺术处理,使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风格。我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是面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室内外环境设计领域,注重室外景观环境设计与室内环境空间设计相结合、软件应用与方案设计相结合,属于艺术类课程设置为主导的专业类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有建筑设计初步、室内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这些课程都以模型制作为基础、以专业实践的方式展开教学。模型制作课程教学为48个课时,它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是设计方案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帮助理解设计过程的一种工具。
在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模型制作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将平面的设计图纸转化为真实的、立体的三维模型,辅助建筑、景观、园林等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型制作课程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手脑协调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大多数院校的模型制作课程中,训练的重点往往放在模型的材料特点及运用和制作手段及工艺上面,把模型制作仅仅当成环境设计成果的展示,忽略了模型和草图、施工图、效果图同样是作为一种设计表现形式,忽视了它在整个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工具性。我们就是要在空间思维的带领下,让学生利用模型做设计,从最初的体量关系草模、空间尺度关系草模再到最后完整的模型,让学生通过逐步推敲的过程理解空间的关系,从而进行三维形体的处理,为以后更深入的设计打好基础。
1.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我们主张选用硬度好但易加工的材料。通常建议学生制作时采用PVC发泡板或薄木板为主材。PVC发泡板又称雪弗板,密度大,硬度高,容易切割且切割面平整,薄可以弯曲、厚可以构建框架,是一种常见的模型制作材料。薄木板可以调节模型中的色调及肌理变化,有很多模型整体都用薄木板制作,强调了雅致古朴的建筑风格。还有一些占面积较小的材料,如有机玻璃、PVC方管、圆管、木棒、人物、植物等,可以用这些营造整体环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好的模型基本用3种色彩来组成,我们所制作的模型不是商业模型,而是要通过模型理解建筑空间的,概念化的素模更适用于课程作业。
2.适合的尺度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建筑尺度和人体工程学知识,因此,在模型制作前期绘制二维材料板阶段,要考虑建筑比例、平面、立面、顶面及一些家具设施的尺度。但是作业模型我们不要求细化到窗框、楼梯等过于细小的尺寸,适当的在细节处利用人、车、树的模型来作为尺度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空间及尺度关系,不仅是二维高度上的适合,也同样有三维空间中的参照。
3.契合的环境
在整体模型的设计中,除建筑单体的设计制作外,与周围环境的契合也尤为重要。图一为两组学生分别制作的萨沃伊别墅,能看出从构思到景观环境设计,两组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左图选用深色色有机玻璃和黑色地基,将整体色调降低,用黑白两色为主体,突出概念化设计。右图中学生用食盐造雪景,打造冬天雪地中的萨沃伊,植物也选用了落雪的松树,有整体感(见图1)。
图2中的史密斯住宅制作精细、比例合理,因其有浓郁的秋天环境设计,在其他学生作业中最为突出。该组学生用黄色草皮打底,布置松塔、枯枝、落叶等装饰,反应其季节性,整体颜色以黄白为主,精致明亮。
空间思维能力是指基于空间,对空间事物迅速高效的进行一系列分析判断应对及再调整,处置完整时间的过程。对于模型制作而言,这恰恰就是利用空间再创空间的一个过程。在模型制作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平面、立面的设计,如何将这些单纯的二维面立起来,又如何在立体起来以后对模型进行丰富、调整,成为了我们所要探讨的重要环节。为了训练学生空间思维这一能力,我们在前期布置了两种有针对性的模型作业。
体量关系草模训练中,为了让学生快速的建立起空间体量的关系,我们用20mm乘20mm的木块作为基础单位,这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玩的积木。用这小型的体量草模来概括建筑物,推敲建筑物的体量比重关系与尺度关系,并将其放在地块模型中不断地推敲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做出调整,从而完善。
空间关系草模训练中,为了深入设计,我们将用二维平面作为基础,替代实心的木块,搭建建筑内部空间,了解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造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作业中,我们规定只在100mm乘100mm的空间内做草模搭建,原因是在狭小的空间内,最能发挥学生的概括力,灵活的舍取建筑细节,而这种简化的草模也是学生今后进行创作的基础。在这种四方盒子中,注重学生理解各个分割面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二维拼接的过程中理解空间关系。
学生在经过这两种草模训练后,基本掌握了工具的使用规律及各种材料的性能,对于即将开始的精细模型的制作也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但是对一些细节不知道如何加工处理,这时候我们通常建议学生从平面入手,将所有平面、立面及细节零件都绘制在材料板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空间立体化,把模型整体的样貌先在脑中构建起来,再将原有的图纸运用空间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完善,在三维空间中将二维面进行拼接,完成整体模型。
模型制作课程作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日渐完善和成熟,制作偏重建筑及小区规划方面,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不能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
模型制作课程不仅仅是体现学生耐心及动手能力的课程,更是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一门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往往自由分组后,团队合作得模型不如独立完成的模型更精致、有整体感,原因是由于学生之间在初期购买材料和分配任务方面就没有计划性的分工,想到做哪部分就直接去做,但是往往学生会忽略转折面的切割、材料边角的厚度及宽度不均匀等一些细节方面,因为没有整体规划,就会在局部做完的情况下产生对接不成功的错误。也会产生由于组内分工不均导致个别组员承担大部分作业而其它组员消极怠工的状态。在小组合作中,成员们要及时沟通进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产生争议时及时和老师沟通,将学习方式由传统的学生--老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之间组内相互合作相互竞争,老师点播、鼓励指导的方式。为今后在环艺方案设计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模型设计创新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有很多学生对计算机效果图有很强的依赖,在整个设计阶段可以直接用3D软件制作,从草图到完成效果都在电脑上进行,这违背了我们教学的初衷,并没有把学生培养成踏实的循序渐进的具有空间思维能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而实体与虚拟是存在本质差异的。学生在制作实体模型的时候对模型的形态、环境很少有创新。比如一个实体景观模型,四季会有四种不同的表达,模型制作课程是为了展示项目方案中最美的一面,但是在3D制作中学生就很少考虑这样地问题,导致不能将模型景观进行创新。 我们应给学生看大量的优秀景观模型设计,学习其中的体块归纳、材质、比例、光影等问题,运用到自己的模型中来,做出优秀的、整体的模型。
3.学校课程设施及材料的局限性较大,没有固定的工作室方便学生随时制作模型
由于学校工具和设备的数量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模型的制作进度,所以需要争取更多的课时或者利用课下时间来完成模型制作。这就需要一个方便学生随时制作模型的工作室。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将模型带到宿舍里做,但在上课的时候将模型带到教室来的路上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学校也将考虑这个问题,争取给学生一个安静持续的工作环境。
我们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会举办模型展,将每个同学的模型放在一起,互相观摩,逐一打分。从学生的反馈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制作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导学生如何做,更要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将学生带入到空间中,用模型推敲模型,用空间创造空间,真正培养了他们空间思维能力。
对于空间思维影响下的模型制作教学模式,我们仅是做了一个初步的探索,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课程中我们还会不断地加以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和技术,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1]尹晖.将设计引入模型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型课程创新探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2]李楠,杜粉霞.设计初步课程模型制作的创新教学——“类仿生”建筑模型[J].装饰,2015年(01).
[3]傅娟,许吉航.从理解空间到创造空间——模型主导的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初探[J].南方建筑,2013(04).
[4]谌扬.浅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模型制作课程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包装工业,2014(06).
王小乐(1990.5— ),女,汉族,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