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今年100%城市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
记者从教育部网站获悉,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城市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加快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通知要求,就近入学压力较大的各重点大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所有县(市、区)要于2015年实现划片就近入学。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原则上每所小学全部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通知指出,各城市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划片后,热点小学、初中在各片区的分布要大致均衡。各片区内热点小学、初中招生名额占该片区招生总名额的比例,片区间要大致相当。要整体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办法,给家长较为明确的升学预期。
通知要求,要坚持实行阳光招生,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科学运用社会监督,着力提高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公信力。要健全协作应急机制,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上下级之间、与重点工作地区之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专项工作直通网络,实现各个工作环节无缝衔接,确保学生及时入学升学。(万玉凤 《中国教育报》 2015年4月1日)
浙江省中小学生可自主选择拓展性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学年各设区市、县(市、区)选择部分学校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2016学年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进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浙江省首次把义务教育课程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类,前者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后者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其中,拓展性课程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3类。
浙江省强调,学校要尽可能开发多种类型的拓展性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科目和活动,并明确小学阶段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为15%左右,初中为20%左右。
新修订的《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对课时设定了两条底线:一是不得增加周总课时和周教学总时间,二是不得挪用音体美、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此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的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课时,增加拓展性课程的课时。(朱振岳 《中国教育报》 2015年4月7日)
山东2015年秋起高中招生实行多元评价等级录取
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出台的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指导意见规定,自2015年秋季入学的初中学生开始,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比重,可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科考试成绩等值对待,实行多元评价、等级录取。
山东省要求强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职责,建立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统筹做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考试和考查科目,考试科目成绩采取等级呈现方式;考查科目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清理规范高中招生加分项目,取消国家明确规定以外的所有加分项目。
山东省还将支持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订录取方案,逐步实现由高中学校确定录取标准和录取方法自主录取学生。完善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办法,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指标的分配比例不低于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60%。(张志龙 《中国教育报》 2015年4月7日)
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启动
日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出通知,部署今年我省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将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除了实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有机统一,与往年不同的是,根据教育部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精神,被国家评定为“优课”的可视同一次省级公开课,省级评定为“优课”的可视同一次市级公开课,依此类推。评审条件明确,在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委托举办的教育教学培训班上授课,可相应视同省、市、县级教学示范课、观摩研讨课或学科讲座。上一次参加评审未获通过,本次评审又申报的,应有新的教育教学成果。
评审范围包括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在职在岗教师,具备相应教师职务任职条件的,可申报评审相应教师职称,其任职年限及任职条件计算时间均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其中,推荐参加评审的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小中高”)人数控制在800名。(郑 璜 《福建日报》 2015年4月2日)
河南规定学校不能强制统一校服 穿不穿家长说了算
河南省中小学生着装工作划出“硬杠杠”,学校应首先广泛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赞成率达80%以上,方可组织开展学生统一着装。对于贫困家庭子女的着装,要实行全部或部分免费的办法。
此次河南省发布的《关于规范全省中小学生着装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学生着装必须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不得强制推行。在开展工作前,学校应首先发放征求意见书并存档保存,以备检查。另外,今年先行在部分地市经申请同意后进行试点,其他地区暂不开展,按照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先城镇后农村学校逐步开展,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规范。
《通知》规定,河南省辖市或县(区)在省级入围的中标企业中,统一组织本地学生装的招标采购。面料辅料必须持有质监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书,经市县主管部门审验后确认,并出具质量确认书方能向学校供货。
对于服装的价格问题,《通知》要求,价格标准要从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和当地经济水平及成本因素科学测算制定。有条件的地方,购置学生装的费用可由地方财政解决。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着装要实行全部或部分免费的办法,避免因购置学生装而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殷 洁 中国广播网2015年4月4日)
山西省严禁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和收费
山西省教育厅日前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严禁以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坚决制止民办学校恶性抢夺生源。
《通知》要求,义务教育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小学入学对象按划定的片区确定。初中入学对象按划定的对口小学或片区,以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形式分别确定。
山西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坚决制止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严禁将“奥数”及其他变相培训与入学挂钩,严禁将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与入学挂钩。严禁小学以是否上过学前班作为学生入学的依据。严禁义务教育学校以任何方式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费、择校费、借读费等各种费用,严禁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和收费。从2015年起,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所有外语特色学校不再提前组织小学升入初中外语测试。
对于民办学校的招生行为,山西要求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需要依法依规实行自主报名、免试入学,当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规模时,采取随机派位、面谈、综合素质考查等办法录取。民办学校不得超计划招生,并将采取严格措施制止民办学校招生过程中的无序竞争、恶性抢夺生源、重复选拔和乱收费等不正当行为。(菲 菲 新华网 201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