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荣
端午节前夕,一股夏日的气息迎面扑来。我快步走进办公室,哇!办公桌上一扎裹得严严实实的粽子呈现在我眼前。“这是谁的呢?”我正在想。这时我看见上面贴了一张小纸条:“尊敬的李老师,我送你5个粽子,以表心意。”虽然没有留名,看着这熟悉的字迹,我知道是学生陈军送的。我顿时觉得眼睛潮潮的,喉咙里像吞下了石块,什么也说不出来——不知是欣慰、感动,还是辛酸。
陈军是上学期从县城转学过来的,开始我以为县城的学生总比乡下的强。没过多久,就发现别人有的缺点他都有,别人没有的缺点他也有:懒,不做作业,成绩差;好动,上课爱玩小动作,总是讲闲话;霸道,大打出手,欺负小同学……任课教师告他的状,同学告他的状,家长也告他的状。原来,他是被县城学校“赶”回来的。我这才明白,他爸为什么口口声声跟我说,要把他严格管教?!
这样的学生我能怎样!
我没有给他“下马威”,也没用其他的惩罚措施,冷静地观察他;而陈军呢,他开始制造出一些“新闻”,吸引别人的眼球,让别人关注他。但我没有“在意”他,也让学生少去关注他。
有一次,下课后,学生基本回家了,他趁没人,向一位女同学的课桌抽屉撒尿,被那个女生逮了个正着。女生哭着向我报告。我还是没有空洞地斥责他,只是提了两点:一是你错了的话,那就必须承认并向女同学道歉;二是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责任,把搞脏的抽屉和书包洗干净。我监督他完成了第一点后,悄悄地对那个女生说:“你放心,我会监督他把你的书包和抽屉洗干净,但你也要为我做一件事,就是保密,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一位同学,好吗?”她信任地点了点头,回家去了。接下来我再监督并帮助他把女同学的抽屉和书包洗干净了。从他的目光可以看出,他对我还是有点畏惧和感激。
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扫视全班,看见陈军头埋得很低,他虽没有正眼看我,但从他的表情,我可以猜出他还是有几分“得意”——老师一定又要在班上严厉批评我了,我又将成为班上的“新闻人物”了。
我和往常一样,从容地上起了我的课,对昨天发生的事只字未提。这节课他异常“平静”,并且有些“失落”——可能不太习惯吧。
此后他的几次“新闻”,我和学生们不是“熟视无睹”,就是淡然处之。后来,他制造的“新闻”渐渐少了。
一天午休,我来到教室,同学们马上停止了各自的玩法,抽出了作业。我看见陈军也把象棋拼命往抽屉里塞,因为棋子多,比别人慢了半拍。我来到他的身边,他显出紧张的神情——又一定要挨批、没收棋子了。
“你会下象棋?”我微笑地说,“要不我们杀几盘?”
陈军沉默了好久,脸也一阵一阵的红,但看着我诚恳的表情,他轻松了许多:“嗯,我一定下不赢老师。”
“不会的,我也是刚学的,还得你多多指教呢。”我说。
下棋中,我有时故意走错棋,有时故意疏忽,有时故意悔棋……陈军以为我真的是刚学的,下得挺认真,露出得意的神情。
一盘,两盘……我稍处下风,快下午休课了,我起身刚要走,才发现,我已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
我说:“我们棋艺相当,棋艺相当!”
陈军对我说:“欢迎下次再来。”
这样我和陈军成了棋友,有事没事就会杀几盘,他的棋艺有了很大的提高。
“亲其师,信其道”。后来,陈军有事没事都喜欢围着我转,我成为他的知心朋友,他成为我的得力助手。渐渐地,他把他的一些优势转移到了学习上:课堂上,他踊跃发言,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获得同学的阵阵掌声;在课外,经常打抱不平,帮助弱小同学,得到同学的好评;作业不但做得快和对,还写得清楚整洁;在班级活动中,他更是积极主动,帮助老师出谋划策……
一个活泼可爱、积极上进的学生出现在同学们面前!
“陈军完全变了一个人。”同学们都有这种感觉。
第二学期,陈军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还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李老师,你是我最最佩服的老师,是你改变了我。”陈军在一次谈话中对我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真诚,充满了感激。
是啊,教育实践使我真切懂得:对学生的教育不在于训斥、惩罚和说教,而在于关爱、友情、包容、鼓励,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个黄澄澄的粽子是那么甜,那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