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良
摘 要: 在课改理念下,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整,并根据三维教学目标的理念构建有效课堂,将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正确处理好常规教学与高考的关系,也有利于课改和高考改革的推进。
关键词:课改 一标多本 三维目标 因材施教
一、如何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关系
在现实的教改中,教师常常被一些新的概念牵着走,甚至把这些概念作为我们的创新内容。如近期谈得比较多的课堂模式的创新,从“微课程”到“翻转课堂”,到“慕课”,这些新名词、新概念,让教育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无论是“微课程”,也不管是“翻转课堂”,还是“慕课”,都是舶来品,而且无一例外都是从美国引进的。再进一步查阅资料,“翻转课堂”源于美国一所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的实验。简单地说,就是两位教师把课堂讲课的内容录制成视频,让学生在家看视频,到课堂上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作业。这种方式实质上就是我们80年代的电视大学的教学方式,即先跟电视学,后集中辅导,也就是“先学后教”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的求知欲十分强烈,并且要求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强,但我们现在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厌学的群体,别说“翻转课堂”,就是再翻几个也没用。有关“慕课”,主要观点就是:学生只要坐在家里,通过网络就能及时解决学习问题。它是高等教育变革的产品,如果简单克隆到中小学教学中,是否适用还有很大争议,就是在美国也没在基础教育中推广。如果没有得到实证,我们就跟着感觉走,显然很不合适。鉴于此,对舶来品,我们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是不对的。回顾这几年有些地方跟着翻新这些概念,而有些地方由于信息相对闭塞,他们仍然坚守在传统的课堂中,他们仍然坚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相比两者的效果,从近几年的高考成绩来看,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角度看,课改要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关系。
二、如何处理好一标多本的关系
当下正在进行的课改,与以往有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一标多本,即统一的课程标准下有不同版本的教材。那么如何处理好一标多本的关系,这是在教学中应该思考而又很少有人去考虑的问题。这无疑会影响教学质量,也会直接影响高考成绩。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2013年的高考理综新课标试卷化学部分第27题,这道题目有几个名词描述方法,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都找不到。当时在阅卷试评时,很多人都认为超纲,认为这道题目出得不妥,但只要仔细分析,人教版的教材没有出现,苏教版的教材中却有明确的表述。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课程标准的载体,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作者不同,其写作方式不可能也不应该一致,只要不超出课程标准的考题,都不能称之为超纲。基于这种认识,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课程标准,并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整合。只可惜这种工作几乎没人去做,这么要紧的事不去做,要提高高考成绩只会是空谈。
三、如何处理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但在现实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都很少顾及,好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势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认真理解三维目标,“维”字不是维度,也不是角度,这个“维”是相互连接的意思。通俗地说,也就是三方面的目标,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连接,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就看它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比如高中有一节化学课,在教科书上内容就是一张表格,表格中呈现了美国、俄罗斯、日本、中东、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这实质上是一堂培养批判能力的课,但很多教师上这节课却不知如何讲,常用练习课代替。如何在课堂中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呢?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过程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它包括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这三个步骤。通过表格数字提出问题,然后对这些数字进行归纳、推理、抽象加工、得出结论,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问题,借助表格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之后,通过过程目标,完成知识目标,达成情感目标。我们可以发现日本是一个贫油国家,他们的资源都要通过掠夺或购买的方式获取,中国石油储备量不大,人均占有率更低,从中学生能得出要节约资源,而中东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注定战事多。这种用学科知识对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判断就是典型的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同样可以通过作业来体现,比如:上完这堂课后,布置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怎样理解威廉·恩道尔在《石油战争》书中的一句名言:石油是政治属性最强的商品。第二个问题是你怎样理解亨利·基辛格的一段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这些作业看似和化学学科不相关,却是和学科相关的社会问题,同样属于情感目标。每门自然学科都有人文素养的要求,通常讲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可这么好的融合都放弃,确有叶公好龙的嫌疑。
四、如何处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
学校把学生分成了明显的层次,这种分类是有利于教学的,但是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呢?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落实同一课程标准,使用相同的教材,几乎也是统一模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差异,教师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习内容应该有差异,二是学习方式应该有差异,三是学习评价应该有差异。但现实是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有天壤之别,但教学内容一样,课时安排一样,考试评价几乎也一样,这何以称之为因材施教?
解决的途径是构建校本课程,构建校本课程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质上是根据学习对象对教材再加工;二是根据各学校的差异和学生需要开发本土的校本教材,后者常被人认同,而前者常常被人忽视,而这种忽视非常可怕。重拾这些传统做法,针对学生也开始尝试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在课程校本化的同时考试评价也将随之变化,不再把评价作为衡量学生高低的标准,而是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自信发展的工具。
五、如何处理常规教学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关系
上海等地2017年高考方案已经问世,其亮点便是文理不再分科,高考将改为3+3的模式进行,语数外三门必考,另外三科以会考成绩入选,而到底以哪三科的成绩入选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这种形式的高考势必对学校和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如何指导学生选课,这就是一门学问,要认真研究,既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质,又要研究全国高校招生对学科的要求,学校尤其重点中学应该成立学生选课指导中心。否则,学生会心神不定,从而焦虑,耽误时间影响学习。
其次,这种选课很可能导致走班制的真正产生。一旦如此,势必导致人力资源的失衡,学校内部选择优秀教师的学生多,有些教师没人选,校际之间也会失衡,重点中学理科教师会吃紧,普通中学理科教师会剩余,这些问题现在就应该研究,而且把研究成果告知全市教师,让教师有心理准备。◆(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六中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