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慧丽, 邵孟良, 饶足辉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州 510925)
“PTS”导向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薛慧丽, 邵孟良, 饶足辉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州 510925)
“PTS”导向的教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项目开发、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个层面。通过对“PTS”内涵与必要性的分析,总结出了基于“PTS”导向的高职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动态模型。同时从构建社会服务平台、创新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以及促进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路径。
项目开发;技术研发;社会服务;高职教师;职业能力
201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努力推动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已成为国家层面上的一种共识[1]。
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途径有很多,但是能够做到以项目开发、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三方协同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提高的却不多。由于教师科研水平偏低,社会服务意识薄弱,并且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和技术攻关的能力普遍欠缺,导致高职院校自身价值无法彰显,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被大打折扣[2]。
高职教师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并不密切,教师下企业无法获得核心、领先的应用技术,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很难从企业中拿到研究课题。并且,传统的观念普遍认为项目开发、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是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院校才有能力去做的事情,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重心在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又不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缺少组建专业团队的学术带头人,项目开发人员的能力差,缺乏项目管理经验与项目风险控制能力,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制约着高职专业教师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推行的教师下企业锻炼政策并没有达到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目标,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并没有在下企业的锻炼之后得到根本的提升。
“PTS”导向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主要是指项目开发(Project development)、技术研发(Technology research)、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s)三个层面(简称PTS)。这三个层面是根据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这三个使命而提出的定位与目标。
1.项目开发(Project development)
项目开发主要指科研项目的开发,特别是横向科研项目的开发。高校的科研项目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是指从有行政隶属关系(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或有行业隶属关系(直接或间接)的政府各职能机构获得的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是指从没有行政或行业隶属关系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职能部门获得的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是高职院校科研开发的重点,项目来自于社会企事业,数量和经费额没有限制,并有很大的需求空间,获得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也很灵活。根据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定位,横向科研项目研究是高职院校实现办学目标,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此外,横向科研项目还可以提升社会知名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到社会各机构中、到企业生产实践中找项目,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找项目。
2.技术研发(Technology research)
技术研发主要是指新品种、新技术从创新构思的产生直至产品、技术审核确定,是研发人员或研发机构根据市场现实或潜在的需求,运用一定的材料和技术路线,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筛选出具有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服务。技术研发是纯技术行为,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或者是试验品的产生过程。技术研发是系统性的创造性工作,其原型设计和试验是技术研发工作的重点。技术研发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试验性发展)。高校和部分基础性科研院所适宜进行基础研究,而企业偏重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发出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是实施低成本竞争战略的有效途径。技术研发是技术创新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处于技术创新链条的前端,没有技术研发就谈不上技术创新。
3.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s)
社会服务指的是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潘懋元认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为“区别于广义的社会服务,所以叫做直接为社会服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意义可以表述为高等学校的智力资源直接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社会实践)。”《教育大辞典》的定义是“社会服务就是指高等学校以其教育资源直接满足社会现实需要,又称直接为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工作大多是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延伸,国外往往视之为学校推广工作”[3]。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2013 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实施创新教育,而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项目开发、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个层面是高职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方面。也是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与培养的核心。
通过开展项目开发、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工作,可以让教师紧跟专业发展的方向,深入一线了解行业需求。另外一个对高职教师发展更为有利的是通过参与项目、技术研发获得资金资助,充分发挥整个专业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新技术、新知识、新领域的研究,提高教师理论应用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本研究将通过实践探究,探索一种可操作性好、可行性强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双师型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参考。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依托校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和电子信息工程系下属的电子信息研究所为实践服务主体,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来了一套适合项目开发、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要求的、提升高职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动态模型(图1)。
图1 “PTS”导向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动态模型
这一模型不但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知识应用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与科研教研能力,而且可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动态模型以项目开发、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作为最基础性的要求,研发团队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与行业了解最新的需求,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可以承接的项目,并进行深层次的技术研发,最终达到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各种难题的目标,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这种通过真实项目开发、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的过程,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全程参与。最后,教师把真实项目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与做法,进行总结与提炼,设计出符合高职学生的项目案例,编写案例化教材,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并撰写总结性的、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各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高等职业研究所、电子信息研究所深入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帮教师搭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合作项目开发、合作课题申报等方面的平台。通过项目实践,特别是把真实项目应用于教学,不但起到了锻炼与培养教师的作用,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专业教师的自主学习、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合一,实现育人与创收合一,还可以持续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构建高职教师服务社会的平台
电子信息工程系组建成立了电子信息研究所,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自从电子信息研究所成立以来,已完成了深圳市掌上宝移动社区平台项目、网络问卷调查系统、电子商务即时通讯项目、广州北部山区移动云图书平台项目、佛山禅城一呼百应B2B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基于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的微机实验室应用研究项目等。目前正在开展项目主要有广州航星数码“云呼叫中心”项目、广州一呼百应二期项目、佛山一呼百应二期项目、从化市电子商务协会项目、广州市科协、广州市科信局、从化市科信局、从化市科协等项目。累计获得的纵向与横向科研经费已超过100万元,仅2014年电子信息研究所获得纵向与横向经费达40多万元。
2.创新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如何创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实践性的问题。组织老师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解决企业所需,是提升高职教师的实际应用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最有效途径。以团队化进行整体提升的模式,不但有能力拿到足够的项目,而且每个老师都具有锐意进取与勇于改革的精神。通过对项目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可以不断提升教师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3.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项目开发、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了解企业、行业和专业发展方向与最新需求。教师把真实项目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分解成系列任务后交给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项目的工作程序进行决策、实施、评估、总结。教师所引入的每一个项目任务都会融入学生要掌握的相关的知识点。这不但要求教师要全面把握所引入的项目,而且要求教师要拥有解决相应问题的经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在项目任务式教学方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理论的灌输者,而变成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引导者。
在引入更多真实项目,形成案例化教材的同时,把学生要掌握的重点与难点,分成以知识点为单元的、适合学生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微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明确任务要求,帮助学生明确项目目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与方法。通过项目任务和教学实践,总结并提炼教学案例以更新教学内容,进而促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改革。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edu.cn/zhi_jiao_news_295/20140623/t20140623_1138044.shtml.
[2]饶足辉,薛慧丽.广东民办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3,(7):233-234.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薛慧丽.云计算的架构及核心技术[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4,(4):63-67.
[5]郭孔生,邵孟良,薛慧丽.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路径与方法——以“卓越软件高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145-149.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责任编辑:刘学伟)
10.3969/j.issn.1009-2080.2015.06.005
2015-10-12
2013年广东省民办质量工程项目“基于‘PTS’项目导向的高职电子信息类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NYZLGCJX1316),2014年广东省高职高专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课题项目“高校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平台建设研究”(GDYJSKT14-05 )成果。
薛慧丽(1976- ),女,河南漯河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
G715.1
A
1009-2080(2015)06-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