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小说《雨王汉德森》在人物塑造上的创新模式

2015-07-12 07:59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266000
学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流浪汉部落非洲

王 艳(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266000)

流浪汉小说《雨王汉德森》在人物塑造上的创新模式

王 艳(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266000)

20世纪50年代,战后经济复苏,大多美国人对国家发展寄予厚望,然而他们的内心却陷入某种孤独、失落或是对死亡的莫名恐惧。《雨王汉德森》便是完成于这一时期的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汉德森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及心理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其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感受。与传统的流浪汉小说不同,《雨王汉德森》在人物形象,追寻目标,人物流浪模式及追寻结局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

一、主人公身份,追寻目标的创新

传统流浪汉小说中的主人公通常为出身卑微,但天资聪颖,经历情感纠葛并遭受一系列磨难的形象。而汉德森则是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强烈内心需求的百万富翁。为了找寻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他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与骑士文学不同,传统流浪汉小说中没有高贵、富有的形象,常常是出身社会底层的孤儿、私生子、穷孩子,为了吃饱穿暖,他们尝试任何手段满足自己,这也是他们所谓的幸福。而曾祖父是国务卿,叔叔是英法两国的大使,父亲是著名学者,汉德森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幸运儿。他继承了税后300万美元的遗产,娶了深爱的女子。他拥有的这一切能引起太多人的羡慕与嫉妒。

在追寻目标上,传统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往往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抑或是找到能与自己感同身受的人,拥有爱情、友情,这便是幸福。而对汉德森来说,他早已拥有很多人为之终生奋斗的一切。然而,无需奋斗的生活并不能让他感到幸福。他想翻翻父亲留下的书,找到的却是做了书签的一张张钞票。无奈之下,他选择养猪,或者拉小提琴。他的前妻、邻居们都无法理解汉德森的不快乐,唯独他自己能够听到内心的呼喊,却苦于找不到出路。朋友的旅行邀请更促成了非洲之行。

二、流浪模式的创新

传统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游荡在社会边缘,他们需要面对和解决众多难题,这些小时候本是天真善良、乐于助人的苦孩子,随着复杂的社会经历而变得圆滑和老套。

如Donald W.Markos所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人常常感到自己被疏远,生存在社会边缘,对自然漠不关心,甚至认为社会变得肮脏。汉德森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拥有财富,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对现实生活失望。传统流浪汉的主人公往往行走在社会各个角落,旅行给他们提供令人各种可能和机会,他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得复杂,性格老套狡猾。汉德森同样开始了身体上的旅行,非洲,一个他从未去过的神秘大陆。在出发之前,他的思想矛盾,内心对何为幸福和满足充满疑问,正是为了寻找答案,他开始行走于非洲。因此,与其说是一场旅行,不如说是一场精神的进化之旅。

汉德森来到的第一个部落是名为Arnewi的古老而友好的地方。一来到这里,汉德森感觉回到了过去。他用打火机点燃了灌木丛来看当地人的反应,结果这个粗鲁的行动让人们惊讶甚至哭了起来。严重的干旱让部落的牛陷入饥渴,人们束手无策只好祈求天降甘霖。按照他们的传统,牛不能喝有青蛙的水塘的水(认为被污染了的水),也不能伤害水里的动物。而汉德森对此毫不在乎,他用炸药毁坏了池塘,好心带来巨大灾祸,人们只好举村搬离了住处。在部落里,牛被视为家庭成员,人们也从不吃牛肉。每头牛都有三两个孩子陪伴,大人们对牛也十分喜爱。而在美国,汉德森养猪激起邻居及政府的反对。他们认为,猪带来的只有效益及恶臭。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汉德森懂得了热爱动物,爱护自然。部落人们的善良友爱,动物与人平等的观念让汉德森受益匪浅。

听从向导的建议,他们来到一个名为Wariri的部落。在部落的祈雨仪式上,汉德森一个人举起了雨神神像,成了下一任首领的继承人。在这里,他遇到了部落首领Dahfu。正是这位首领改变了汉德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Dahfu告诉他,人生远不止是生存(grun-tumolani)。为了夺回失去的权力,Dahfu不得不与象征自己父亲的一头狮子一起生存,不幸被狮子伤害而死。汉德森即将成为部落首领,他因此逃离了部落。

非洲之行,让汉德森进行了一场精神之旅。这一追寻的历程,让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爱他人,爱自然,勇敢面对包括死亡等困难。因此可以说,汉德森的精神之旅超越了身体上的旅行。这位现代世界的精神流浪汉,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归属。

三、追寻结局的创新

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结局各有不同。在经历各种磨难后,流浪汉们大都感受到了社会的黑暗面,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上生存。通常,他们会通过一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手段来获取财富,过上他们认为的幸福生活。与之相反,汉德森在旅行中得了精神的净化,他成了一位善良的,爱家人、爱友人并愿意奉献社会的好人。

旅行中,汉德森与向导Romilayu的友谊日渐加深。这位诚实善良的向导帮助他完成了整个旅程。在他的帮助下,汉德森体验了非洲原始部落的文明。在沙漠里,帮他走出困境。当汉德森有“不文明”的举止时,Romilayu为他向上帝祈求宽恕。走出非洲后,汉德森意识到,这种友谊是他精神上的巨大收获。

部落的祈雨仪式让汉德森体会到真理的存在。在原始纯净的文明里,人们对自然怀有无比崇敬的心情,汉德森认为举起雨神神像,祈求降雨,从开始感受到的仁慈之心到公平和真理的存在,是一种精神进化。友谊,爱,生存,死亡以及真理是人生生存的影响因素。旅行中,汉德森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及怎样面对恐惧和焦虑,这应该就是他灵魂的收获及精神的再生。

汉德森的精神进化从反抗到回归。从表面上看,Dahfu的去世是他离开非洲的直接原因,而从他的内心来看,他已经想回归西方文明社会,他想去向亲人表达爱,向社会贡献力量。在飞机上,他兴奋异常,这与西方社会早已麻木的人们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读者的视角来看,汉德森已经“进化”成一位善良,内心充满爱与友谊,这与传统流浪汉小说中主人公被复杂的社会所影响而称为狡猾,自私的普通人是截然不同的。

小说《雨王汉德森》是Saul Bellow的经典之作,相对于传统的流浪汉小说,它在书写结构,主题表达及细节描写上都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小说中浓郁的宗教气氛,类寓言风格的故事描写将读者带入奇幻的原始非洲。作者走出了非洲,计划积极地在西方文明社会生活,让读者的灵魂随之净化。直至今天,小说的现实意义仍不可估量。

[1]Saul Bellow.Henderson the Rain King. New York:Penguin Books,1976.

[2]菲利普·罗斯著.武月明译.重读索尔·贝娄:一名小说家品评半个世纪的成就.外国文艺,2001(5):104.

(责编 张翼翔)

王艳(1984-),女,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英语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流浪汉部落非洲
流浪汉与流浪猫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桥下那位流浪汉教会了我什么?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