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典范?
——浅论刘备

2015-07-12 14:14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063000
学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刘备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063000)

君主?典范?
——浅论刘备

王叶秋(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063000)

刘备出身并非平常百姓人家,武艺也是半瓶子醋,可却学到了厉害的用人之道。具有如来佛长相的刘备,一生怒有几次,可“冲冠一怒为兄弟”成了他“匡复汉室”途中的最后一怒。

出身相貌野心怒

一、刘备的出身

刘备自称是汉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的玄孙,后来还真被献帝查家查出来个皇叔。从此之后,他名正言顺地挑起了讨逆贼、匡复汉室的大业来。其中不知道有没有猫腻,总之用一句话说:还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献帝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更牛气。

《三国》开始就说,刘备的父亲当过官,既有皇室血统,又有当官的家世,该算是书香门第了。可惜父亲早亡,造成家境贫寒。在历史上,无论家世曾经多显赫,一旦你穷了,就不照顾。对穷人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你穷。当然,穷人也有可以说的,就是“孝”字。所以开始说的是刘备“父早丧,家贫,事母至孝”。说到这里,总有一个优点可以记录在刘备早期的档案里了。

奇怪的是,那个从没有露过面的刘母,既然曾是官宦夫人,又培养出后来驰骋风云、雄霸一方的天下豪杰的那么一个好儿子,总该有些非常之处吧,比如生刘备时梦到一轮红日或者一个什么奇形怪状的鸟,要不就应该有剪断织布或搬上三五次家来陶冶儿子的壮举……遗憾的是都没有。在我们的印象中,知道的只有几个字——“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与公孙瓒等为友”。曾当过官的人或者书香门第,第一要事就是让子辈读书识字,这几乎成了像吃饭睡觉一样再自然不过的事。刘母实在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再以后就不知所踪,什么时候故去的都不知道。

刘备的出身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家,后来他又拜师鼎鼎大名的郑康成先生,加之他“与公孙瓒等为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应该说刘备一定学了不少东西,对他以后的大业影响颇深。俗话说:“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每个不甘平庸的古人的梦想。刘备又有这么厚的资本,且公孙瓒早就成名了,他也不应该差到哪里去。却不料,他只当了个卖草鞋的人。离开郑玄家,刘备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职业生涯——卖草鞋。尽管我们怀着疑问:以刘备的特别,又是书香家世,又有个当时最著名的师傅,又会来事,为什么不谋个一官半职呢?说他心有大志,也不尽然。后来一个小小的安喜县令,他不也兴冲冲地去上任了吗?刘备自己八成也很彷徨,卖草鞋毕竟是“贱业”,他这卖鞋的经历也成为他以后终身抹不掉的一笔。曹操就总抓住他的痛脚“大耳贼”,他尚为其特别不凡而不以为意,甚至沾沾自喜,但一提到“织席贩履”,他就要怒了。历史真是巧,没有卖鞋这一段,他也就遇不到关张二人了。

二、刘备的相貌

《三国》说得很清楚,刘备此人:双耳垂肩,目能自视其耳,双手过膝。这大概就是因为刘备这么大一个人物出生的时候居然没有“天降祥瑞”,所以后来的说书的人只好凭想象加上的,让人印象深刻。后来各派说书的人和写书人也接受了这样的一副“福相”。刘备是正宗的河北人,燕赵之地,向来以出豪杰闻名。几多慷慨之士,因为水土的关系,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那种身长体大、不修边幅、目露精光的狂容。刘备不能不说是一个异物——面目和善,彬彬有礼,且能委屈自己,“礼贤下士”,主动结交没有文化的关、张等人,当然令他们感激涕零,引为知己。这样看来,古代的燕赵之士是最容易拉拢的了,只要你能做到“折节下交”,如荆卿就这样被燕丹所感动了。刘备的耳朵——站在一个今天的角度,把他和历史上以及传说中的其他人相比较,就会吃惊地发现刘备实在是特别的,居然是和如来佛祖相差不多。

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之后,大家都对佛祖有个印象——如来是最平易近人的,他既非玉皇大帝那样稍有不顺就“龙颜大怒”,也不像孙猴子一样乱蹦乱跳,甚至不像观世音一样化身万千来拯救世人。他就是那么坐着,说说经,或者不说。他容忍一只老鼠从他脚边偷油,允许蝎子听他的大道,允许手下干这做那。如来实在是个老好人,也是个好领导,这一切实在和刘备真像。更不用说,如来的形象。在收悟空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他“双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双手过膝”。这样的相貌是巧合吗?这是古代的说书人(当然是以后几个朝代的)向他们的听众,向后来的读者传递一个意思:刘备就是那乱世中的佛祖,只有刘备才能让大家走上正途,过上无忧无虑的好日子。

三、刘备的怒

刘备一生中怒过几次?不好好看看《三国》还真说不上来。早期的刘备总是被人赶着跑,是个典型的小字辈。虽然说他平凡之处已经被罗先生夸得淋漓尽致,还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他没兵,没权,朝中没人,没有资历,没有文凭,没有汉献帝从档案馆蒙了厚厚尘土的卷宗中翻出的皇叔的头衔。一直到了荆州,他才算安定下来,却还得仰人鼻息,时刻不忘于阶级敌人蔡家的斗争。好不容易兵也多了,将也有了,权也在握,又是名正言顺的大汉皇叔,正统的接班人,这时候可以扬眉吐气的该干点什么了吧,可惜他的生命也所剩无几了。

一个几乎一辈子在别人压制威胁下的人,不论他多么有志气,心理上总是有些阴影的。他眼看着他的一个个主要对手纷纷被曹操灭了。曹操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了天时。而那个紫色胡子绿眼睛的孙权,以为地利称王、称孤。刘备所占的唯有一个“人和”了,而“怒”正是对“人和”最不利的因素。对刘备的众多手下来说,虽然物质待遇比不上曹孙两家,但是领导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又因为将少而能得到重视,又有好名声,又能不停的高升(刘备是决意想当皇帝的,这一点确实无疑)。正像孙权永远是个守城之主,根本没有他父亲和兄长那一统天下的雄心,只要抱住自己的那一小片地方,守住就好了。曹操是肯定不当皇帝的,虽然他想留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他自己却明确不想当。这样来看,还是在刘备手下当官最有前途。所以,刘备的“怒”不多,而且一般只是“小怒”。

第一次是在长坂,是半怒半不怒,创下了“刘备摔孩子”的千古“佳话”。后来,庞统见他的时候,言语不中他的意,人又长得丑。可是,他突然转念想到了张松的事——且慢,我要一生气,岂不是和曹操一样了,说不定也会像对张松一样,损失些什么。于是,“怒”变成了“不悦”。

刘备真正的“怒”,是当了汉中王之后。当时,张飞死了。他又联想到关羽的死,前事不忘,后事又来,“我已经这地位,这威风了,有人敢惹我,伤害我的兄弟,此仇不报,还算人吗?”还有桃园结义的誓言,这回他真“怒”了。怒到什么程度?这可以看出——他最忠心的御林军首领赵云想劝他,被他当众“斥退”;另一个不知好歹的蜀中名士秦宓则被关进了监狱。再看他一直视为“水”倚之为长城栋梁主心骨的孔明先生,不敢劝一句。

“冲冠一怒为兄弟”,虽然没有吴三桂的一怒那么香艳,但是也有震惊天下的气势!可惜,这是他最后一“怒”。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还有诸葛亮的事业生命。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搜狐网站.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刘备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S-DBD plasma-induced vortexes and separated flow over a swept wing
读懂刘备
三顾茅庐(中)
刘备与徐州
刘备为何不在赤壁大战前取荆州
刘备托孤
徐庶以马试刘备
刘备别具特色的用人之道
对夷陵之战刘备战略决策之吾见
对刘备夷陵之败直接原因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