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东周庄完全小学064400)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夏立艳(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东周庄完全小学064400)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重任。要想让学生成人成才,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我们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环节和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挖掘自主学习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新课程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应该主动承担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主动担当教育教学工作的“领跑者”。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仔细研究教材结构特点,积极发挥同头学科教师的智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落实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本文结合具体实践,例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阅读”是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提出的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成为社会上有用之才,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牢固树立大阅读、综合阅读的意识。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综合阅读的平台,提供优质阅读资源,科学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切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比如,在进行“海市蜃楼”的教学时,为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大阅读、综合阅读教学观,教师采用的是自主阅读教学法。教师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生活等课程资源平台,进行充分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深刻领会“海市蜃楼”的神奇之处和形成原因。通过对不同资料的查阅,使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方法是成功的基石,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加强业务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知识体验感知语文内涵,丰富情感,培养自主学习和感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三打白骨精”的教学设计时,为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感悟古典文学的内在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扮演孙悟空、白骨精等不同角色,并进行配音。我为学生播放三打白骨精的去声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有表情的配音。通过实践证明,学生的配音有声有色,时间把握准确,表情、声调自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知识体验、角色表演,有效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缺少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大幅提升,教学质量较差。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重点不仅仅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进行《蝴蝶的家》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较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电子书包里的优质资源,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雨后蝴蝶寻找藏身之处的视频。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在交流中很多学生掌握了排比、拟人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感悟出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表达出对蝴蝶的怜爱之情。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使学生深刻感悟到文章的用词之美、语法之妙,使学生更加关注弱小生灵,关心无助的生命,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快。我们理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任务驱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便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1]龙苗.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学习:上,2012(5).
[2]姚洁琼.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小学,2012(10).
[3]封书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论坛,2014(4).
[4]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3(35).
[5]李亚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祖国:教育版,2013(11).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