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对国际金融安全的影响

2015-07-12 07:36
2015年41期
关键词:新兴市场金融安全人民币国际化

柳 青



亚投行对国际金融安全的影响

柳青

摘要:亚投行的成立是近几年国际关注焦点问题之一。自2013年决议成立亚投行,到2014年开始招募成员国,围绕亚投行的争议持续不断。成立亚投行的益处很多,但目前相关文章和著作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区域政经环境等,尚且没有从国际金融安全的角度来进行综合考虑。本文是从国际金融安全的角度,结合各类报道和相关学术文章,探讨亚投行对国际金融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亚投行;金融安全;国际金融秩序;新兴市场;人民币国际化

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介

(一)成立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及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开始谋求在国际和地区金融事务当中的发言权,以提升自身软实力。同时,改革开放后,在经过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中国进入了产能过剩的时代,需要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难以为中国等新兴国家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各大国际性的金融组织都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在这些机构内部,各国的地位并没有随实力增长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这些没有获得应有代表权及话语权的国际组织中,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有理由怀疑,他们能否从现行金融秩序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支持。所以中国有必要倡导一个以新兴国家为决策主体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因此,建立一个能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性金融组织提上了中国的日程。在综合了各方面考虑之后,中国终于在2013年10月2日发出了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倡议。

(二)概况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总部设于中国北京,是一个国际性多边金融机构,覆盖范围主要涉及亚洲、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区域。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中国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出资占总量50%,为最大股东。

亚投行现有57个创始成员国,未来仍将吸收新成员国,但不再纳入创始国行列。从地域分布来看,成员国主要来自亚欧大陆,其中亚洲成员最多。在亚洲的48个国家当中,参加亚投行的就达到了35个,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巴基斯坦、新加坡、土耳其、阿联酋等。

欧洲成员数量也比较多,共有17个欧洲国家参与了亚投行,包括奥地利、丹麦、法国、芬兰、德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以及马耳他。

大洋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成员较少,其中大洋洲成员有2个,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而非洲成员也有2个,包括埃及和南非。拉丁美洲成员则只有一个,即巴西。

(三)运作过程

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的金融辅助工具,亚投行现阶段的宗旨在于促进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完善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亚投行的关注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向,主要是为亚洲地区提供专用于交通运输项目、能源动力项目、居住及公、商用建筑项目、邮电通讯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平台。这一融资平台除了提供主权贷款,也会采取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运营模式,依据是否能够提供主权信用担保而定。同时,亚投行也会创立一些专门的基金进行投融资,以保证资金规模。

亚投行拟定采用股份制银行管理,组织框架分为理事会、董事会和银行总部三个部分。理事会为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由全部成员国代表组成;董事会由理事会选举的总裁主持,负责决策日常事务;银行总部下设银行各主要职能部门,包括综合业务部、风险管理部等,分别负责亚投行基础性业务的开展。

二、国际金融安全的含义

(一)金融及国际金融

要想了解什么是国际金融安全,就必须先了解金融安全,而要想知道什么是金融安全,就必须要从金融的含义说起。

“金融”的含义可以从汉语和英语的单个字义解释当中寻找共同点。在现代汉语当中,金指金银,即货币;融指融化,即流动。金融的英文对应finance一词。在英文当中,finance的第一个含义为金融学,即控制资金(特别是大众资金)流动的科学;第二个含义是指为别人提供资金。因此,综合来看,金融的意思就是指货币资金流动及其信用关系的集合。

金融的定义是货币流通和信用业务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广义的金融概念包括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融通、外汇的买卖、金银的买卖、存款的吸收、发回、货款的付出、收回。狭义上的金融可以理解为货币的融通。可以说,金融史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投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外汇股票证券交易所、信用社等等。金融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其中主要包括:会计、财务、投资学、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信托学等等。

国际金融是指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货币融通。它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汇兑理论、国际储备、国际结算、资本流动、信贷业务等。

(二)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是金融学当中的一个基础问题,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通常将其放入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系统中来探讨。一般意义上说,金融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证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例如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的稳定。(《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金融安全》 师家升、李永勤、王健康 《消费导刊》2008年1月 31页)安全不仅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现时状态,而且也是指没有恐惧感的发展趋势。因此,金融安全不仅包括金融体系的一时安全,同时也是指金融发展的安全,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安全状态。

按照金融业务性质来划分,金融安全可划分为银行安全、货币安全、股市安全等。金融安全常常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虽然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互为对立面,但常可作为彼此参考的模板。例如,我们可以用风险和危机状况来解释和衡量安全程度,同样也可以用安全来解释和衡量风险与危机状况。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交易的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失的危险性。通常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国家风险。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金融危机,包括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市场危机与银行危机等具体的金融危机。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就是对金融安全的维护,但金融不安全,或者说安全问题不一定等于金融风险。只要从事金融活动,就一定会存在金融风险,只有在金融风险达到一定阈值之后才可以定位为金融安全问题。从研究角度来看,金融安全主要从保持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威胁与侵袭来自何方及如何消除。此外,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不能代表金融问题。金融问题的表现是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因此金融危机既是金融安全问题,又是这一问题积累的爆发结果。

(三)国际金融安全

国际金融安全是将金融安全放置在了国际这个大背景下。国家金融安全一般是指一国能够承受国内外冲击,保证货币资金融通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以此类比,国际金融安全可以认为是指整个国际金融环境相对稳定,能够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证国际范围内货币资金融通流动的安全。

从根源上来看,国际金融安全概念的产生是由对第三方货币过于依赖导致的结果,归根到底是储备货币的问题。储备货币是指由一国政府持有,可直接用于国际支付的国际通用的货币资金,例如美元、英镑等发达国家货币。储备货币代表着国际清偿能力,非储备货币的国家因此对发行储备货币国形成了依赖,担心储备不足,或者储备货币汇率激烈波动,由此产生了对国际金融安全环境的担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储备货币问题是影响国际金融安全的根本因素。

从结构层次考虑,国际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需要依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秩序和体系。自1816年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这些变革的出现都是因原有国际金融秩序无法适应世界政经格局的改变,出现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导致世界金融市场僵化,最终崩溃。

从国家角度考虑,国际金融市场主要由国家经济体组成,因此,国家金融安全对于国际金融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国内债务利率水平超过了经济增长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俄罗斯、阿根廷以及近几年的一些欧洲国家都相继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经济体的瘫痪严重影响着国际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因此,从主权角度强化金融安全,提升国家内部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是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关键一环。

总体来说,国际金融安全就是指在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秩序下,各国平等、独立地参与金融活动,具备完善的金融管辖和处罚机制,从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形成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能够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证国际范围内货币资金融通流动的安全。

三、亚投行对国际金融安全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安全现状

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是自1976年起持续至今的牙买加货币体系。这一体系实行浮动式汇率制度,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涨跌。但纯由市场调控导致西方外汇市场波动不定,风险不断,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货币危机就是典型代表。同时,由于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也不能再以美元为标准直接兑换,各国法定发行的债券、纸币等信用货币占据了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硬通货比例大大下降。这给国家金融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一个警示。

除了国际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目前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本身也存在着很多弊端。现有主导性国际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这些机构自成立以来,就长期被把持在发达国家手中: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位置长期徘徊在欧洲人之中,而世界银行行长则一直都是美国人,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一职自1966年以来共进行了九次选举,此次落入日本人手中,从无例外。这种相对固化的结构阻碍了资金的流动,满足不了新兴市场和亚洲欠发达国家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影响而又彼此渗透。然而,世界经济危机余韵未消,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以及主导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又存在着诸多弊端,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当中。发达经济体继续艰难复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总体放缓,亚洲欠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受到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的困扰,整个世界经济和金融局势均呈现出一种疲态,严重威胁到体系稳定和未来发展,影响国际金融安全态势。

注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开辟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成为整个世界的迫切要求。同时,近年来,改变国际金融体系、平衡全球治理格局的呼声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一系列新兴经济体开始对发达国家所处的经济和金融垄断地位颇有微词。他们要求参与到国际金融活动当中,改善国际金融体系,而亚投行为他们提供了这个机会。

(二) 亚投行能够补充国际金融体系

从功能来看,亚投行目前的目标是支持亚洲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这些国家提供专门的融资平台。这种融资方式改变了原本的资本流动方向,让资金流向亚太地区倾斜,满足了该地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亚投行的出现有望促成相对平衡发展的国际金融环境,这将有利于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增强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系数。此外,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可以在未来数十年内得到相应回报,这将在该地区形成长效的经济增长机制,能够有效避免区域内金融秩序的混乱与无序。

就运行模式看,亚投行将是一个公开、透明、包容的国际机构,中国欢迎任何合适的国家成为创始成员国,不分发达与新兴、亚洲与欧洲,不寻求对亚投行的垄断权力。反观长期主导世界金融格局,把持世界银行、IMF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发达国家,不断打压或阻止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话语权、决策权以及分享金融资源惠顾的权力。这种做法招致各国不满,使得金融机构的威信力下降,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停滞。本应发挥导向作用的国际金融机构被边缘化,在国际金融安全问题发生时,便很难主持大局,稳定国际金融市场。而亚投行这种合作共赢、相互协商的开放举措能够避免金融垄断的产生,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要求,在控制金融风险或者发生金融危机时,可以群策群力,共担风险。

(三) 亚投行有利于降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

储备货币一直是困扰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国家等非储备货币国家的核心问题。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方,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自身结构比较脆弱、应对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伤害。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连续推出的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大量廉价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大了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难度。如果今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大量资本回流,自然导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资本衰竭”,或者可能出现货币急剧贬值,有关国家必将陷入“保经济增长”与“防货币与金融风险”的两难处境。

亚投行的成立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亚投行项目启动之后,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希望让人民币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跻身世界储备货币行列。

亚投行促动的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增加世界外汇储备市场的多样性,避免对四大储备货币过度敞口,降低新兴市场和欠发达国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风险,增强了金融主权安全。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为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提供效仿的机会,储备货币市场将纳入更多新的货币种类,消减金融霸权。

结语

在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市场多元化的趋势影响下,原有国际金融体系和机构的弊端日益暴露,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而由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后遗症,国际金融环境尚不稳定,各国经济发展呈现疲态,急需新兴经济力量的刺激。亚投行就是在这一国际金融安全背景下应运而生。

亚投行的成立对国际金融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并不谋求打破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也不寻求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对抗。亚投行旨在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互为补充、合作发展,完善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不足之处,将国际金融风险控制在一定阈值之内,尽量避免或者平缓过渡金融危机的发生。同时,通过促动外汇储备市场的多样性,亚投行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抗风险的能力,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

未来,亚投行即将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全球性的,其成立不仅意味着中国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更代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成长为体系当中的重要一极,与发达国家共同参与到世界金融市场的管理当中。(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2013·国际安全》,时事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2]陈炳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安全》,载于《中国金融》2011年第22期。

[3]《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变迁》,载于《长江日报》2015年4月16日,第15版。

[4]杨胜刚:《国际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师家升、李永勤、王健康:《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金融安全》,载于《消费导刊》,2008年1月版。

作者简介:柳青,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外交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媒与公共外交。

猜你喜欢
新兴市场金融安全人民币国际化
竞争度、集中度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功能与路径研究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
高校增设金融安全的国防教育课程研究
“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