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辉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87-02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任务完成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学生探求合理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
在教学中,对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配入手,把握住平均分配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学生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
当然,对不同学生、不同知识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和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变为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比如,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上接87页)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再如,一般与特殊的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既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