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26-01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我就如何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这一课题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探讨,现将个人肤浅的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的习惯;养成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中学学习。总之,教师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再就是要发扬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把写日记当成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根拐杖。记日记是小学时形成的良好习惯,需要在中学得到巩固和发扬,使它成为学习语文的助推器。
二、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加深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步骤地教给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则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养成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强调预习的方法。如朗读课文三五遍,解决疑难生字词,不懂的地方画问号,通过练习找重点。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的过渡,调动口、心、手、眼的四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
在给七年级新生上课之前,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和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教学中教师应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跟小学一样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
总之,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有效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衔接问题的找出并解决对小学语文教学有警示和指导作用,对中学有前瞻性,可避免中学的重复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