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求职就业的心理问题与调适

2015-07-12 01:46郑爱芝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调适

郑爱芝

摘 要 求职就业是中职生人生旅程的重要一步,本文就中职生就业时常出现的不良表现和心理误区进行了分析,从自负与自卑心理的调适、急功近利与患得患失心理的调适,过强自我意识的调适与诚信危机的补救等方面作了应对方法的探讨,以期今后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关键词 求职就业 心理误区 调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12-02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进行职业教育既要提高就业率,也要保证就业质量。中职生求职就业时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求职的成功和就业的质量。因此,在重视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调适工作,从而提高他们就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解决求职就业的心理问题是不可能有速效良方的,调适工作要从理论学习阶段做起。

一、自负与自卑心理调适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可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课、心理课或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中职生在人才市场中的定位。职业生涯设计课、心理课应多采用活动课的形式,因为这些是以个体的发展为主要依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型,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往往能在自然而有趣的活动中使心理得到调适。例如,“求职信息问答游戏”活动课,教师先布置学生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渠道中收集近期的求职信息各十条以上,交给班长或科代表汇总,输入电脑,然后由老师和有关负责人根据求职信息所提供的内容出题目:抢答题、随机抽问答题、辩论题等。竞赛以小组竞赛或个人PK形式进行。通过竞赛,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知道哪些信息是适合中职毕业生求职要求的,有哪些虽较理想但不适合中职毕业生求职要求的(如设学历、职称门槛或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

2.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归因。我们在推荐就业时发现,学生因自负或自卑导致求职失败时,往往不能对自己的失败作出正确的归因,而又不太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包括指导老师的意见。因此,教师与学生建立宽松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是做好问题学生心理调适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导老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能在学生求职失败时及时引导他(她)作出正确的归因,以尽快调整心态,投入新的求职领域。

3.利用情景分析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的自信技巧。自信在行为技巧上分为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教师可从这两个方面对学生加以训练,让学生体会自信的感觉,比如可进行情景训练:

情景:张珊到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应聘,招聘方让有“冷面杀手”之称的人力资源部王经理主持面试。一般发问程序后,王经理问张珊:“本公司招聘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很多大学生前来应聘都落选了,你作为一名中专生,前来应聘有何优势?”

提问:对王经理的发问,你认为张珊会作出什么回应?

让学生分别扮演王经理主持面试和张珊对王经理的发问作出回应。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张珊可能做出的各种回应的优劣,让学生明确自信而不自卑也不自负的做法是最佳选择。

教师最后小结自信技巧:

言语:明确说出自己的愿望;陈述理由,据理力争;使用“我”的语言。

非言语:说话时注视对方的眼睛;冷静;不卑不亢,理直气壮。

二、急功近利及患得患失心理的调适

1.加强学生对价值取向方面的引导。从价值取向方面来说,如果一个人只想赚钱,就很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要改变这种想法,就应该看到,除了赚钱,除了眼前的利益,人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从长远来说极有可能得不偿失。此外,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白,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患得患失,当断不断,这山望着那山高,错过了机遇,也许就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而且天上也不会掉下不劳而获的“馅饼”,怕苦怕累怕吃亏就很难被好的单位录用,就算侥幸被录用了,也难以做得长久。因此,对那些去面试后虽觉得单位不错,但薪金起点偏低便不去就业,结果又错过了许多求职机会的学生,教师可多结合一些求职实例,引导他们多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得与失。如可印发《万能的求职方法》给学生,要学生看完后谈感想、感悟。(《万能的求职方法》的大意:一青年想到人生地疏的美国西部当新闻记者,但无从下手,于是写信请教报界很有影响的柯里蒙先生。柯里蒙回信说,只要肯暂时只尽义务努力工作不要薪水,随便到哪家报馆总不至于一口拒绝。青年将信将疑照做了,不到一个月就收到另一家报馆聘书,答应每月给他薪水,这边报馆知道后给了他双倍的薪水,于是他就在原报馆干下去了。四年内又因两次接到其他报馆的聘书而被原报馆加了两次薪水,现在他已经是那家报馆的主编了。)

2.培养学生延时满足的心理素质。急功近利心理是否会产生,也是由人格特点决定的。有的人一旦有需要,就希望马上得到满足,这样就容易导致急功近利心理的产生。所以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将需要的满足延时的心理以帮助他们克服急功近利心理。在克服急功近利心理的同时,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面临多种机遇时果断地作出选择,以克服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的心理。例如,在班级的某些奖励机制方面,也可采取延时奖励的方法。如对全勤的奖励,可设周全勤奖、月全勤奖、学期全勤奖三种方式。周全勤奖励操行分1分,月全勤奖励5分加一件小礼物,学期全勤奖励30分加一份礼品。学生只能选择一种奖励方式,不重复奖励。以20周计算,如选择了周奖励方式,该生每周全勤得一分,学期全勤共得20分;选择月全勤奖方式,该生每月全勤得5分加一件小礼物,学期全勤时可共得25分加五件小礼物;选择学期全勤奖方式,该生学期全勤一次性奖励30分加一份丰厚礼品。采用这种做法,一来可鼓励学生保持学期全勤,二来可让学生作出明确的选择,三可培养学生延时满足的心理。

三、过强自我意识的调适与诚信危机的补救

1.让每个学生都为班级事务负责。首先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任务的完成,老师可根据学生的素质分层分配班级任务,规定每个学生各自明确的责任,当然也可适当给予他们权利,使学生一方面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有班级的归宿感。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责任心与能力的一个有力措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组管理及各项组织活动。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部“值周”制度,师生共同定下班级工作目标,并设立量化奖励机制,学生轮流做班委。为保证班级工作的质量,可考虑设两套班委:一套班委相对固定,由工作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几位同学担任正职;另一套班委由其他学生轮流担任副职,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幸福,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维护集体利益,养成自觉投入的好习惯。

2.把诚信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学生在求职就业时表现出来的诚信缺失,更表明我们要加强诚信教育的紧迫性。我们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白,社会正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企业和个人建立诚信档案,一旦不光彩的记录在案,毁掉的是你自己的前途。因此,我们要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结合课程开设和教学内容,用讲诚信的楷模人物和典型事例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把诚信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在思想政治课中让学生学会以诚信的道德原则分析经济现象。此外,课堂的诚信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如通过专门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道德两难问题设计方案比赛、辩论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形式,营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氛围,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诚信守法之人。

求职就业的心理问题,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师引导中职生认清形势、走出就业的心理误区责无旁贷。只有让学生端正认识,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思想,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找准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调适
高考压力的分析与应对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战略的调适
浅析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
论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逆反心理的调适
关于大学生失恋的原因、危害及其调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