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少儿美术的重要性

2015-07-12 09:21田继业滨海新区大港文化馆300270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
关键词:右脑天性美育

田继业 (滨海新区大港文化馆 300270)

刍议少儿美术的重要性

田继业 (滨海新区大港文化馆 300270)

少儿美术教育是人生启蒙的初始阶段,是人生的奠基。是人生对美及美的规律认识的重要起步期。它直接关系到单个个体的人性创造性、创造力、生活工作质量,人生价值质量,乃至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质量和水准。是人生素质的栽种期、定调期和涂色期。因此强调儿童美育的重要性,是适时而紧要的。

一、释放天性

儿童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其存在有着巨大的保持和挖掘价值。它的存在价值与其情感的共鸣、原始想象和原始创造共生,是人生乃至群体认识的最初的色彩铺奠。是人生成长的基石。当释放和承认的及时和适当,我们会发现其存在的巨大价值。也是我们现今教育所忽视的、所关注的最薄弱的环节。给予重视和研究是我们教育领域最应该加大投入的重大课题。

1.承认儿童天性的价值。天性顾名思义即是先天携带的、是与生俱来的、是禀赋、是遗传是自然的赋予、是天性的性格架构。好的禀赋加之好的环境,好氛围的滋养就能造就人生的传奇、写就人生辉煌。如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因人而异的加以教导和培养,就能成为人生的楷模和标杆。那么天赋异禀就是天赋予的才能。而天赋没有修饰的,不加人为干预的,没有掺杂的,是最原始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本质”。而本质的东西脱离不了朴素,幼稚是最初始的认知,也是性格色彩的最原始“底色”和“第一笔”,往往决定了人生的整个色彩基调,而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也就产生了,为了使人生的色彩明丽而绚烂,早期的美育介入就很必要了。当我们成年人往往感叹儿童纯真的撼动力和感动值的时候,我们没有参杂别的想法而是真的动情和动容,因为简单和复杂以后的简单似乎有回归到了原点。当然儿童天性另一面是想法有时不着边际和荒诞可笑,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简单而幼稚的。从人类早期的“顺风耳”“千里眼”的遐想,到今天“电话”“电视”的出现,哪样不是早期人类的不着边际和荒诞可笑的“乱想”出来的。由于这些看似荒诞往往能让达到后成熟的人类惊诧。原来我们早期看似幼稚的“想法”还具有如此强大的规划性和前瞻性。其实蓝图已在我们的懵懂时期就早已预言了。因此我们说儿童天性存在的价值是巨大的。

2.最大限度和较为长期的保持天性,发挥其功用,并加以较长期的固化、锻炼、拓展、强大。就其美术教育过程中,较为直观的现象之一是当我们见到一位年龄较大的老艺术家的作品,其作品中存有童稚气时,不禁为其作品中流露出返璞归真的气息而大加赞美。分析这一现象,我们会被作品的内容和精神所感染,而感染的背后是我们观者的内心往往存有被抑制的与作品息息相通的气息。此一刻的迸发和被唤醒,有时可以用“共鸣”一词进行表述。可儿童作品或儿童日常行为的童稚气也能引起我们成人的巨大兴趣。是我们此刻内心也被唤醒了久违的童稚气了呢?而童稚气又有什么用处呢?大凡仔细观察儿的纯洁世界或儿童眼里的世界。是简单、浪漫、忘我、专注的(以为的不着边际也是一种专注)。成人的这种特质大多是被生活的繁复牵扯和覆盖了。那么有价值的儿童天性竟然被岁月、生活的繁复所牵扯和覆盖。是不是成人社会的生活是特强大呢?不是。只不过生活现实了,这样的现实泯灭了我们自身的天性,很多的与生俱来的品质,由于现实社会的另一套机制作用于我们身上。比如,人生几个节点性的阶段之一:学生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参与大社会的开始。大社会的机制里很难允许儿童天性的存在(有些社会分工性质里还允许一息尚存如:幼儿教师、儿童玩具、电影、艺术作品等相关职业特性)由于需要“适应”,儿童天性慢慢被消磨掉,重新开始一个新的世界的适应。代之的是所谓的“成熟”的开始。再加之循环往复的机械性的时间、日程、工作内容等,“机械”不但会湮灭天性,还会与天性相伴的“创造性”“天马行空”等诸如此类的特质一起湮灭。

3.尊重儿童天性。这些年来的国内外儿童行为、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被我们以往冠以“不听话”近似多动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更能体现出创造性的一面。那么我们是不是说现行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落后呢?是的,是我们所谓的成人世界的人为,不合规律,不尊重,不承认儿童天性。社会化,成人化的教育模式出了问题。其最大最显著的要说全民族,全社会集体缺乏创造性和创造思维及创造思维的环境。也就是说当第一缕创造性的曙光刚刚出现就被厚厚的云彩掩盖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悲哀。那么我们就要回顾了,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许多的教育家给出了答案:一开始我们就有问题了,过于强调自己的意志了,以至于不可避免的丧失了中国人最早拥有的品质:尊重!包括对儿童天性——即第一缕创造性的曙光的尊重。还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尊重既然是关键字眼,随之以后我们尊重好了。尊重后我们继而固化它且有意识的锻炼,拓展,尽量延迟它的消亡。我们可以更宽容些更有些耐心,让儿童的天性得以最大限度的扩展,以便诞生出更多的“明星”,给那些“天马行空,任马由疆”一些空间。

二、强调美育固住视角

美育,我们以往的认知是德、智、体、美、劳,美育排序在德、智、体之后,从排序中我们感觉上就靠后,也就是重视的不够。没有真正的科学地总结研究性的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自然这方面有份量的研究成果也并不多。笔者认为美育应有的地位它是在德与智的教育过程中,它既是德的一部分,也是智的一部分。

1.美育的论述美育作为一个教育的过程是贯穿一个人成长的整体过程的教育,是人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体系,是人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美是哲学的,美学规律的掌握和探讨,是哲学组成部分的规律掌握和探讨。哲学支配着人生路程,而作为哲学观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美学观则来自于美育。一个好的美育体系科学的美育体系往往决定人一生的走向,决定着一个群体或一代人的成长。美育不仅仅是人类美学规律的探讨还是人的心性,美的追求。由于它与丑相对那么美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德化”教育的过程,由于它是规范人的行为避“丑”“知丑”而行,“美”便有了“智”的成分。因此德育、智育的过程也就是美育的过程。可见美育过程的重要。

2.美育的现状。儿童教育中大多是美术教育而非美育教育,一字之差便使堪忧。因为美术强调的是技能,而非“美学”的教育。“美学”是通过美术技能技法的训练挖掘其普遍美学规律,从而进行的“育化”是启发性和带有探索性的。而“美术”则是“拿过来”和“传下去”是非主观能动的,美学则带有强烈的主观认识色彩。大量的体制内的体制外的儿童教育模式却是“机械的”教授技能,学会了既是好,强调了多动手。少有少儿美术培训是从“育化”的高度去教学去挖掘“天性”“禀赋”放大基本美学规律的探讨和美学思维的培养。“一个样子”和“一个模式”横行天下“少动脑筋”是普遍现象。而发挥个性想象的现象更是少见。于是形成天下不管什么作品都是有其形而少其神,而震撼灵魂的东西更是几乎难见。

3.美育的重要性。由于强调了“术”而忽视了“育”从而使他们的美育教育的模式一开始便是一个“技工学校”的样式出现。彻底忽视了人本身的哺育,蕴育的过程。可美育是人的素质、德育、智育、教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人今后的品格发展,是社会中人及人群普遍素质高低的重要介入成分,忽视了这个环节就忽视了整体社会发展走向的关注。我们说了人的哲学观支配人生的路程,一个没有美育过的群众在整体哲学认知中就少了重要一环。没有美育的“育化”哲学体系不完善,那么认知不会全面,其恶果就是“平庸”“流俗”“一般化”不具有创造性,缺乏发展的活性。因此加强美育教育刻不容缓,制定美育教育规划,加强美育教育程式研究,释放儿童本质天性,并加强其环境氛围的营造也就刻不容缓,是与当今文化大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大环境相吻合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政策教学体制制定者,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区总体考虑。

4.美育的方法论探讨。制定符合少儿美术(应该是美育)教育的特性,针对儿童这一重要诉求的群体,而行之有效,有科学实证及研究的教学、教育的方法,总结探讨研究实行是当务之急。加强儿童群体特性的研究无论是儿童心理学(包括国外的天才学论的参照)儿童行为学,儿童美育学的建立,研究。努力深入儿童世界,加强研究,多出成果,毕竟这一群体是我们的未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们多一些“孩子气”和“单纯思维”,教师要从心理到性格努力接近儿童世界;或缩短与儿童的距离。环境和气氛包括教具努力儿童化或更趋于符合儿童的心理。儿童的美术(美育)有时先需儿童家长的“育化”,适当的对儿童家长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启发大有必要。建立全社会的美育重要性的认知,我们为儿童投资将是有形的小投入演变成无形的大产出。摸索出一套符合儿童心理合并其成长规律的美术(美育)教育的体系,使其更有效更具针对性,更科学的方法和模式。

三、重视儿童右脑的开发与天性的释放及教师童心的肯定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右脑支配艺术、情趣、想象等形象思维。它的开发好坏直接关系到创造力的大小及人的外在素质、品味等的整体形象。是想象力的空间的原始架构的缔造活力源泉,是儿童天性蕴藏之地。开发好右脑是人今后实现创造的前提。为了使儿童留存“第一口奶”“第一笔”的精彩,故教师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一颗发现天才的心”是儿童美术(美育)的基本素质,把一个天才输送到富于创造的道路上的“圣手”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1.儿童右脑开发的保持富于引导和开发、挖掘是儿童美术教师的神圣职责。与儿童成长之初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使命。“善诱”是手段,教师要穷尽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将儿童的天性发挥出来,并予以鼓励、肯定。最大化的设置场景、情节发挥其儿童本就有的天性。使儿童初始就知道“就应如此”“是对的”并加以强化,使儿童天性的烙印深刻,不至在今后的大社会参与中较易的湮灭。初始训练较为容易,因为儿童天性里的存在,但若使其天性的保存长久,小学、初中等阶段的适时针对的右脑强化训练也必不可少。当然此阶段的右脑开发不属于本文的论述范围。但可以提醒的是,右脑开发不仅是儿童早期的拓展直至初、高中阶段都应该设置的拓展课程。最好是设置手工、制作、小发明之类的课程,以便于成长期右脑的充分拓展,到发明创造的意识,思维的形成。

2.强调“想象力”既是“创造力”,“想象力”也是“生产力”。给“想象力”以一个恰当的“名份”。想象力的丰富与否是随环境的变化而生长的。但是不否认的是其中有一部分早期教育的成果。大脑的想象空间大小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造就。适当地引导和开发必不可少。想象力是儿童天性的一个大的组成部分。“天马行空”说的就是思想方法,也是想象能力的表述。“想象”是先天的禀赋,也是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想象力决定创造力,没有足够的想象力也就没有创造力。一味的按部就班,程式化,创造力就会趋于贫乏。近些年我们的教育界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正着手解决。如清华大学与中央美院合并就是一个具体的措施,让“机械”插上“翅膀”给“冰冷”“板面孔”以色彩。可见,我们有愿望,但“从娃娃抓起”仍然没有足够重视,让教师认识“那是你的想象”是个褒义词而非贬义词的重要,就是要儿童的世界里充满想象的色彩,让“天马行空”和“信马由缰”贯穿儿童成长以至不致湮灭。给儿童成长历程中的想象成分以珍贵的褒奖,让儿童为了信念去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承认想象力的重要并有意的去扶植去栽培。想象如此重要为什么没能够很好的得以重视和尊重呢?还是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和模式的问题,是我们教学大纲没有本着符合儿童天性,针对儿童天性特点进行制定,是我们儿童教育的研究没能跟上。既然总体都出现了偏颇,那么释放儿童的人天性,发挥儿童天性特点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及时修正我们的教育路线和指导思想偏颇要适当及时。

3.儿童童心、天性、童趣的视角发现。笔者曾见过一张绘画,其内容是:一个儿童蜷缩在母亲的腹中,旁边放了一双鞋。如果单看母亲腹中蜷缩的孩子或单看一双鞋都不会使人产生共鸣。当看全了这里的深意和震撼点就出来了。穿鞋了:意味着已长成,为什么又回到母亲的怀中,因为那里有安全感,有温暖。把鞋脱了别把秽物带入。因为那里圣洁,从孕育到出生,那里最纯洁,没有任何掺杂。看过那幅画后给人以过目不忘,甚至动容的感动。当然感动不仅仅是画的内容而是画的视角,是儿童的视角(后来了解到画作者的母亲早亡)是一个多么渴望母亲温暖的孩子。如果此画是成人所作,我们就会联想到海外的游子,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等等这说明视角如此重要。但视角的发现和发掘,是离儿童最近的教师、家长的义务,是发现儿童“禀赋”、“天才”的起始,重视每一个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天才灵光”。不埋没一颗闪光的童星是教师和家长的使命。

4.教师应有童心的素质。教师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变成“孩子王”时刻保持与孩子的最近距离。使儿童感知其是此群落的一份子是可以玩的伙伴,无陌生感不被排异。从而让教师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体会他们的语言和交流的方式。当成人的世界被社会“成熟化”后,忘却了自己的曾经,那些可贵的“天真”“纯洁”渐渐被污染而丢掉了天然的本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我们找回自己的过程,寻找失去的纯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就要具备这样的基本素质是培养好人才的基本保障。

5.一切教学具、环境等服从儿童心理。成人的世界看儿童往往是不屑——幼稚、单纯、“萌”等都是这种认识的表述。总是把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儿童。其实就是应该让儿童的创作该“萌”就“萌”,不要造就“小大人”,这是揠苗助长是脱离现实的错误做法。因此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包括教具、环境、语言等都要从儿童心理及成长的科学入手。说孩子能听懂的话,做孩子能理解的事,努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增加知识的储备,扩大视角,做孩子在艺术世界里的引导者。

综上所述,本文以从能考虑到的角度都加以了论述,从“第一口奶,第一笔”到“百年大计,百年良计”,也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详述了该领域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能让该领域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以避免给我们民族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不输在起跑线上”不仅是一家一户的诉求,也是全民族的共同展望,不缺失起跑线上的任何一环,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右脑天性美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高中数学如何加强右脑开发
美育教师
右脑开发是谎言
我有爱迪生的右脑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