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亚雯
长春理工大学
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词汇学习
钟亚雯
长春理工大学
原型范畴理论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其对于认知语义结构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词汇在外语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多义词又是词汇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本文借助原型范畴理论探讨其在词汇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原型范畴理论;词汇;多义词;学习
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础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水平。正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所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么做不仅增加了学习词汇的任务量,而且对于理解词汇的准确性也是一种挑战,学习者对于词汇的学习也就毫无兴趣可言了,更不要说主动学习英语了!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的学习不仅是核心,而且是难点。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借助原型范畴理论探讨其在词汇学习中的作用,提供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
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也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范畴化则是人脑借助符号系统把复杂的世界转变为有序信息的一个过程。没有范畴化功能,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由Labov和Rosch提出的原型范畴理论,不仅是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经典范畴理论的批判性继承,更是对20世纪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发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经典范畴理论与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属性:
经典范畴理论认为:1.范畴是依据成员的充分必要条件联合定义的。2.范畴的特征具有二元性,即一对象要么属于某范畴,要么不属于某范畴,一个范畴的全部成员共同享有某些特征,不同范畴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清晰界限,无中间状态可言。3.范畴的界限是清晰明显的。4.范畴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原型范畴理论则认为:1.范畴是由具有相似性或共同性质的成员构成的,从而构成了家族相似性。2.范畴中成员的特征存在中心属性和边缘属性之分。原型是指在同一范畴中最典型的成员,因此它可以最好的反映范畴的属性特征。相比之下,其他成员则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这也反应了范畴成员地位的不平等性。3.隶属于同一范畴的成员之间可能没有共享的属性。4.范畴的边界是开放模糊的。
通过以上对范畴理论的特点和相关因素的简单介绍,我们对原型范畴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
1.充分重视基础词汇的学习
基础词汇多词形简单,音节较少,可快速识别,且具有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等特点,在日常英语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本范畴属于典型的原型范畴,因为范畴成员之间享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原型也由此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基础词汇在基本范畴理论中扮演着原型的角色。在英语单词中,与“讨厌”有关的单词有:hate(泛指因利害冲突而产生的厌恶)、detest(因人或物存在令人反感或不满之处而强烈厌恶)、abhor(强烈而彻底的憎恨,多为道德上的蔑视),在这三个单词中,hate为常用词,学习者可以把hate看做原型,其他词在“hate”的基础之上又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所以只有重视基础词汇的学习,我们才能掌握基础词汇以及根据语境准确生动的使用词汇。
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多义词)指的是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含义的词语,该术语于19世纪60年代由语义学创始人布雷尔所提出。几乎每一个词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多义性,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还体现了原型范畴理论的家族相似性,例如cap这个词,作名词时表示:1.(无帽边或前有帽舌的)帽,如棒球帽;2.表示职业、身份、学位等的帽子,如学士帽。3.帽状物,如盖子、套……cap作动词时表示:1.给…戴帽。2.给…戴上标志荣誉、身份的帽子。3.覆盖……由此可见,cap一词以其“帽子”为原型意义,新成员不断增多,降低了人类认知范畴的复杂性,并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这样可以缩短认知的过程,也体现了认知经济性。
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识记单词大有裨益。词义的扩展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辐射型。即派生义从基本义项向四周辐射扩散,派生义主要源于原型义,但是各个派生义项之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2.连锁型。词义的演变由原始型开始,如A义引出B义,B义引出C义,C义引出D义,但是A义与D义之间相对无关。3.综合型。多义词的义项变化既有辐射性又有连锁型,二者形式交叉进行繁衍词义。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使用其不同的义项,这也就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一篇文章中,虽然没有生僻词汇,但是学习者却很难读懂。所以我们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理解一个词汇多个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从而做到对词汇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词汇的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汇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对词汇中基本范畴词汇的学习。词汇的学习还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我们不仅要扩大词汇量,更要加深对词汇各义项的理解,培养自如运用词汇的能力,从而提高词汇学习的整体成效。
[1]WILKINS D.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1972:245.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吴世雄,陈维振.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J].外国语,2004(4):34-40.
钟亚雯(1990-),女,江苏南京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