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梅兰芳》重温京剧艺术大师的戏曲人生

2015-07-12 13:19彭云飞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4
名作欣赏 2015年36期
关键词:孟小冬谭鑫培梅兰芳

⊙彭云飞[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山西 临汾 041004]

作 者:彭云飞,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京剧大师梅兰芳,我们与其间隔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如今流传他的所谓“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没有情感必然不会读出其中的韵味,而真正给我带来情感碰撞的是大屏幕中这个叫做“梅兰芳”的角色。

一、电影《梅兰芳》

影片的叙事严格按照梅兰芳一生的经历来推进,没有采用传记片的倒叙、插叙手法。电影从大伯的自述拉开了序幕,影片中梅兰芳的大伯在西太后寿辰中未穿红,因此被赐枷锁。小时候的梅兰芳读过大伯留下来的书信后,于是跟着与他家有世交的老生十三燕学唱戏。梅兰芳勤学苦练,慢慢地在京剧舞台小有成就。致力于戏曲工作的留洋司法局长邱如白对京剧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偶然间观看了梅兰芳的戏剧后,非常感动,于是给予梅兰芳建议和支持。梅兰芳也早就有对京剧革新的意图,于是给邱如白回信,一来一回,二人对京剧的理解愈发合拍,友情更加深厚,邱如白为梅兰芳编写了大量新戏,京剧的表演艺术得到了新的突破。梅兰芳在与十三燕的擂台对决中,大获全胜,取得了巨大成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之后,梅兰芳成家立业,尝试过平凡戏子的生活,但是偶遇孟小冬,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再次注定梅兰芳不能如愿选择自己的人生。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威胁梅兰芳为他们唱戏,梅兰芳开始思考对策,并想出了“蓄须明志”的办法,不为日本人唱戏,展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二、梅兰芳与谭鑫培

影片《梅兰芳》中一开头十三燕与梅兰芳打擂台,就把观众带入了高潮。电影中梅兰芳听取邱如白的建议,在《汾河湾》中加入身段和表情。十三燕的人物原型系清末民初京剧大师、谭派唱腔创始人谭鑫培,谭、梅两家交谊甚笃,梅兰芳的大伯是梅雨田,在清宫升平署当教习,胡琴、笛子尤为擅长,为谭鑫培胡琴伴奏。且论辈分,梅兰芳在谭鑫培面前只是一个孙子辈的孩儿,所以无论从哪一方讲,都不可能发生这样争胜斗气的戏剧场面。但尽管如此,二人也有过一次无意的“打对台”,这件事一直到梅兰芳晚年都惭愧不已。情形大致是这样的:民国四年开始,梅兰芳搭班双庆社,出演《孽海波澜》,这出戏反映了恶霸的残忍和妇女的不幸遭遇,要求每天在新戏里加一出老戏,比如《思凡》《闹学》一类的。梅兰芳刚刚开始认为这是戏馆老板为了营业竞争,喜欢换换新花样,本不稀奇,也就应了。谁知正赶上久未表演的谭鑫培在丹桂茶园露演了,而且戏码很硬。于是四天里,梅兰芳在吉祥,谭鑫培在丹桂,二人在东安市场里无形中打起了“对台”,结果吉祥这边的观众满坑满谷,都挤不动了,而丹桂那边的座儿掉下去几成。事后梅兰芳为此事一直责备自己,梅兰芳在其《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自述:“做事不假思索,我确实浪了一点,我没有跟俞五交涉,变更我们预定的计划,后来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他那边的座儿不好,我还是咄咄逼人,不肯让步。使这位久享盛名的老艺人,在快要结束他的舞台生活以前,还遇到这样的一个不痛快。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我今天承认这件事是我年轻无知,做得冒失了。”梅兰芳为这件事内疚了一辈子,但谭鑫培并没有因之怪罪他,还给了梅兰芳日后戏改的信心。

三、梅兰芳与齐如山

影片《梅兰芳》中的邱如白这个角色出身官宦世家,在国外留学后,回来担任民国的司法部长,邱如白与梅兰芳的第一次会面是在梨园公会的演讲上,当时邱如白在舞台上做讲演,提出中国传统戏曲的不足,比如戏曲演员需要勒头,“把整张脸都绷住了,没有人的表情”。这些观点让梅兰芳从内心深处敬佩和赞同。对传统的京剧嗤之以鼻的邱如白在一次堂会上,看到梅兰芳表演昆曲《牡丹亭·惊梦》一折,被梅兰芳的美征服了,同时改变了他对戏曲的看法,他回去写信给梅兰芳要求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汾河湾》时修改身段和表情。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梅兰芳的戏曲事业中,邱如白辞去了司法部长的官职。梅兰芳日后远赴美国演出,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享有世界声誉,离不开邱如白的鼎力支持。但是,对于梅兰芳的人生,邱如白也进行了强加干预,破坏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恋情,抗日战争期间,他苦劝梅兰芳继续演出,最终,梅兰芳与邱如白二人决裂。

电影里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是虚构的,与历史上真实的人物还是有出入的。邱如白人物原型是齐如山,他一生致力于戏曲事业,是梅兰芳身边的得力助手。最初齐如山作为一个戏迷,感觉到梅兰芳是个不世之才,于是有心辅佐。梅、齐二人的结识颇有戏剧色彩,也一直为双方乐道,也被后来人美谈为梨园佳话。在《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书中自述:“齐如山常到天乐茶园听我的戏,我先没有注意到他,有一天我接到一封署名齐如山的信,批评我的演技……我看完了这封信,觉得他说得有对的地方,下次再演这出《汾河湾》,我就按着他的提议修改了。他看我采用了他的意见,更感到兴趣,就接二连三的仍用书面来跟我商榷。差不离每看一出戏,回去准给我写一封信……有一天我让跟包大李到前台送给他一封信,约他前来细谈。果然他准时而到,谈得非常痛快,二人在一来一往的书信中逐渐熟识。”这段自述在齐如山的回忆录里,对梅齐相识这件事的记录和梅兰芳所述别无二致。而且,齐如山详细引录了那封长信,即电影里齐写给梅的第一封信,是关于对《汾河湾》演出当中的一些看法,原信很长,约有三千多字,写的都是《汾河湾》里旦角表演的美中不足。自此,齐如山成为梅党中负责艺术部分的首席成员。齐如山为梅兰芳改编旧戏,撰写新剧,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的访美演出,也是齐如山一手筹办。同时,他还为梅的剧目编剧,对传统剧本进行改编,被称为梅兰芳的戏口袋”,一旦梅兰芳有了灵感,就由齐如山执笔写出剧本,再由梅兰芳和王幼卿等人设计唱腔、动作、表情等,几经排练,便可上台演出了。齐、梅二人的合作堪称近代京剧发展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笔,于京剧的中兴光大可谓功不可没。

四、梅兰芳与孟小冬

电影《梅兰芳》中的女主角孟小冬与梅兰芳有着一段传奇般的爱情。影片中梅兰芳和孟小冬在一次戏曲堂会上相遇,二人清唱了著名的《游龙戏凤》。由此梅兰芳对孟小冬产生了炽热的感情,随着二人感情对梅兰芳事业的影响,他们的爱情受到了邱如白与福芝芳的阻挠,邱如白多次相劝,福芝芳更是亲自上门谈判,邱如白更激烈地暗地里雇人采用假刺杀行动试图惊散这对野鸳鸯。事败后刺客惨死,邱如白和梅兰芳也不欢而散。最终梅兰芳和孟小冬之间的情缘是无果而终。

历史上的梅兰芳与孟小冬家喻户晓,享有盛名,上世纪二十年代,二人之间有一段短暂的婚姻,这段姻缘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梅兰芳的人生走向,改变了梅兰芳一生的命运。梅兰芳娶孟小冬之前,已经有了王明华和福芝芳两房太太,孟小冬比梅兰芳小十三岁,在一次戏曲堂会上孟小冬与梅兰芳合演《四郎探母》,孟小冬唱老生,梅兰芳扮演铁镜公主,二人配合相当默契,旗鼓相当,戏曲堂会大为成功。二人本是梨园同行,相互钦羡,惺惺相惜,不断的合作又使二人加深了了解,互生爱慕之情,双双坠入爱河。1926年,19岁的孟小冬嫁给了梅兰芳。梅兰芳与孟小冬结婚,在世人眼中特别般配而为人所艳羡,但如花美眷终未能长久。二人结婚后不到一年,关系便没有那么亲密,导致梅、孟分手的原因众说纷纭,大都为猜测,有些说法几近于小说家言。一说孟小冬吊孝梅家,受到福芝芳的拦阻;二是梅兰芳京城血案,在电影中也出现此情节;三是有第三者介入。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造成梅孟二人的分手,1931年,二人劳燕分飞,各奔东西。上世纪50年代孟小冬嫁给杜月笙,晚年,孟小冬移居台北,指教弟子,余派艺术得以在台湾流传。

影片《梅兰芳》结尾,梅兰芳对观众戏迷们说:“谢谢大家,都别跟着了,我要去扮戏了。”这是在电影《梅兰芳》中最抽象,最有意味,也是最能让人落泪的一种表达方式了。繁花落尽,流云归天,这句话好像把梅兰芳的一生都概括了。梅兰芳的精神,他对中国京剧的贡献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电影《梅兰芳》展现出传统京剧、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我们当代年轻人,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展现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生,可以带动中国的传统京剧乃至传统文化的回归,弘扬了中国传统京剧文化艺术。

[1] 梅兰芳述,许姬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上册)[M]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2] 梅兰芳述,许姬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下册)[M]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3] 齐如山,齐如山全集(第四卷)[M]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4] 陈凯歌.在电影《梅兰芳》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 .艺术评论,2009(1).

[5] 吴冠平,王一川.评电影《梅兰芳》[J] .当代电影,2009(1).

猜你喜欢
孟小冬谭鑫培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谭鑫培的“妙招”
谭鑫培的“妙招”
谭鑫培带头起哄
谭鑫培带头起哄
孟小冬删戏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孟小冬情归杜月笙
那年那月那情